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qq头像和名字是怎么泄露—头像名字怎么取?

时间:2023-04-01 09:04: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来自新华社的一条新闻

JUST DO IT

人脸信息泄露:个人信息被倒卖

近日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报告轰动全网,一些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网络工具及教程,并以每条0.5元的价格在各大电商平台堂而皇之的出售,可谓是嚣张至极。

而比售卖人脸数据,一些“胆大”的卖家还出售“照片活化”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将人脸照片修改为执行“眨眨眼、张张嘴、点点头”等操作的人脸验证视频,直接将其升级为“人脸识别认证数据”,极可能被用于虚假注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人脸信息泄露背后真正的风险

之前我们在

《莫名接到网贷验证码?你的信息已泄露》

文中提到过,如果只是单纯的个人的人脸以及一些简单的信息泄露,比如你的照片、比如在马路上你被人拍了照,又比如头像用的是本人,

哪怕是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真正危险的是与之相匹配的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人脸识别、手持身份证照等敏感信息,才是会造成身份信息被滥用,甚至于

冒名注册公司

背负莫名网贷负债

等情况。

而问题就在于,当前网络黑市中售卖的人脸信息并非单纯的“人脸照片”,而是包含上述个人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敏感数据。

这些包含人脸信息和其他身份信息的数据从何而来?

新闻里给出的答案,大部分的人脸信息来自一些网贷和招聘平台,往往在注册时需要提交详细的个人资料;

但我们根据实际的进一步调查总结后发现,虽然主要的渠道都没错,但是还有一些我们经常被忽略的情况:

一、无意识的主动出售

很多兼职公司,在招募大学生兼职时,多以留案存档,或者其任务本身就是类似于网站备案、软件注册、办卡开户等身份信息占用的情况,将清晰的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以及手持身份证等信息,以各种理由堂而皇之的获取,却又让受害者因到手的利益,

下意识的将事件定性为“劳动所得”,忽略了实际上是出卖自身个人信息换取钱财的本质

而其后,这些所谓的兼职平台、网赚公司,在用到手的信息,一遍遍洗榨其中的价值之后,再将无用的“废料”,二次转售,流入黑市,成为黑灰产从业者手中反复谋利的工具。

二、大数据时代的变现机制

之前有说过,关于如何检测

人脸信息是否被盗用的技巧与相关的人像匹配工具使用方式

,通过对公开高曝光度数据的抓取匹配,来寻找是否人像信息大规模泄露。

其中说过最难以排查的情况,就是这类多以同类型文件进行压缩打包,在通过各个平台论坛流通的情况

,没有具体人名、没有人像信息的曝光展示,标题名称也多以暗语、黑话等关键词作为标题,只有对行业有一定了解的“

业内人士

”才能快速找到渠道。

不可知、不可查、不可说,当知晓之时,便是冠以“

某某平台、某某酒店、某某博客”标题,几十甚至几百G所谓内部资料

,这些我们日常熟悉无比的平台软件,让我们发现,信息泄露的噩梦早已笼罩在头顶。

这也让我不由的脊背发凉,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日常使用的这些APP,竟然已经获取到了我们这么完善的个人信息资料。

完美的大数据变现产业

全网互联网公司都在提倡“

大数据变现论

”,将大数据作为流量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如今看来,这无疑已经是“

成功

”的了!

单不说这日益猖獗的大数据非法交易,我们日常APP使用过程中的推送广告与营销电话,已经精准到接近对我们需求的预判了,买了双袜子,打开电商软件,推送的就是一双梦寐已久的新球鞋;跟家人聊了句想换个床垫,打开浏览器,已经满是床垫与房产的推送广告了。

那我们又不由的产生了疑问?

既然在签署霸王条款时,获取了这么多具有价值的大数据资料,那这些资料的流出,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而这信息的泄露,又该是谁来负责呢?来自新华社的一条新闻

JUST DO IT

人脸信息泄露:个人信息被倒卖

近日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报告轰动全网,一些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网络工具及教程,并以每条0.5元的价格在各大电商平台堂而皇之的出售,可谓是嚣张至极。

而比售卖人脸数据,一些“胆大”的卖家还出售“照片活化”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将人脸照片修改为执行“眨眨眼、张张嘴、点点头”等操作的人脸验证视频,直接将其升级为“人脸识别认证数据”,极可能被用于虚假注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人脸信息泄露背后真正的风险

之前我们在

《莫名接到网贷验证码?你的信息已泄露》

文中提到过,如果只是单纯的个人的人脸以及一些简单的信息泄露,比如你的照片、比如在马路上你被人拍了照,又比如头像用的是本人,

哪怕是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真正危险的是与之相匹配的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人脸识别、手持身份证照等敏感信息,才是会造成身份信息被滥用,甚至于

冒名注册公司

背负莫名网贷负债

等情况。

而问题就在于,当前网络黑市中售卖的人脸信息并非单纯的“人脸照片”,而是包含上述个人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敏感数据。

这些包含人脸信息和其他身份信息的数据从何而来?

新闻里给出的答案,大部分的人脸信息来自一些网贷和招聘平台,往往在注册时需要提交详细的个人资料;

但我们根据实际的进一步调查总结后发现,虽然主要的渠道都没错,但是还有一些我们经常被忽略的情况:

一、无意识的主动出售

很多兼职公司,在招募大学生兼职时,多以留案存档,或者其任务本身就是类似于网站备案、软件注册、办卡开户等身份信息占用的情况,将清晰的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以及手持身份证等信息,以各种理由堂而皇之的获取,却又让受害者因到手的利益,

下意识的将事件定性为“劳动所得”,忽略了实际上是出卖自身个人信息换取钱财的本质

而其后,这些所谓的兼职平台、网赚公司,在用到手的信息,一遍遍洗榨其中的价值之后,再将无用的“废料”,二次转售,流入黑市,成为黑灰产从业者手中反复谋利的工具。

二、大数据时代的变现机制

之前有说过,关于如何检测

人脸信息是否被盗用的技巧与相关的人像匹配工具使用方式

,通过对公开高曝光度数据的抓取匹配,来寻找是否人像信息大规模泄露。

其中说过最难以排查的情况,就是这类多以同类型文件进行压缩打包,在通过各个平台论坛流通的情况

,没有具体人名、没有人像信息的曝光展示,标题名称也多以暗语、黑话等关键词作为标题,只有对行业有一定了解的“

业内人士

”才能快速找到渠道。

不可知、不可查、不可说,当知晓之时,便是冠以“

某某平台、某某酒店、某某博客”标题,几十甚至几百G所谓内部资料

,这些我们日常熟悉无比的平台软件,让我们发现,信息泄露的噩梦早已笼罩在头顶。

这也让我不由的脊背发凉,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日常使用的这些APP,竟然已经获取到了我们这么完善的个人信息资料。

完美的大数据变现产业

全网互联网公司都在提倡“

大数据变现论

”,将大数据作为流量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如今看来,这无疑已经是“

成功

”的了!

单不说这日益猖獗的大数据非法交易,我们日常APP使用过程中的推送广告与营销电话,已经精准到接近对我们需求的预判了,买了双袜子,打开电商软件,推送的就是一双梦寐已久的新球鞋;跟家人聊了句想换个床垫,打开浏览器,已经满是床垫与房产的推送广告了。

那我们又不由的产生了疑问?

既然在签署霸王条款时,获取了这么多具有价值的大数据资料,那这些资料的流出,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而这信息的泄露,又该是谁来负责呢?转载自原创文章: 《人脸信息被盗用!谁在出卖我们的人脸信息?》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