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绘师”平野雄一已经从业近50年了,他笔下的图案包含着对四季变化和人生的感悟。图为平野正在半成品的漆器上绘图。本报记者 贾文婷摄
核心阅读
在日本京都市上京区的一间茶室里,记者见到了“莳绘师”平野雄一。今年74岁的平野继承家业已有近50个年头,见证了这门传统手工艺的兴衰。他对日本传统工艺逐渐消失既感到不安,同时又希望通过改良与创新让这门工艺在现代社会继续生存下去。
日本的漆器久负盛名。历史上,京都的京漆器受到唐风影响,衍生出特有的漆金工艺——“莳绘”。莳绘是漆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以金、银屑加入漆液中,干后推光处理,显现出金银色泽,极尽奢华,有时还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虫或吉祥图案。
漆器制作工序复杂,通常由不同工种的匠人合力完成
日本的漆器是伴随着茶文化而繁盛起来的,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作为日本漆器典型代表的茶桶不仅成为日本茶室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而且为欧美收藏家所推崇。
京都被称为日本的匠人之乡,这里汇聚着约3000名工匠。平野雄一在当地开了一间莳绘体验教室,为喜欢传统手工艺的日本年轻人和外国游客提供了一个接触莳绘的平台。他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两个证书,分别是日本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颁发的“传统工艺士”资格证以及京都府颁发的传统产业优秀技术者奖状。
平野在介绍中不时流露出作为匠人的自豪,他说,目前受到京都府表彰的优秀莳绘师只有3人,京都地区拥有“莳绘师传统工艺士”资格的也不过20人。要想成为“传统工艺士”,首先要有12年以上的从业经历,再通过笔试和现场操作,合格后才能获得相关认证。
漆器制作至少需要30道工序,历时几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首先由“木地师”制作漆器的木胎、“涂师”涂漆,最后由莳绘师绘制精美图案,打磨推光为成品。漆器匠人们用自己最擅长的工艺技术合力完成一件漆器工艺品,其中包含着“术业有专攻”的执着理念。
平野表示,自己是继承父亲的衣钵从事莳绘师工作的。大学时代就读商科的平野在毕业后毅然选择了继承家业。25岁从业至今,平野已经在制作莳绘的路上走过了近50个年头。没有美术功底的他跟着父亲从家徽开始画起,如今平野笔下的图案包含着他对四季变化和人生的感悟。
回忆起手工艺品的辉煌时期,平野称,在经济景气的年代,父子俩像上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也不停歇,每人同时兼顾五六个漆器的莳绘工作,从绘制、干燥到推光,莳绘过程至少要花费1个月的时间。尽管制作周期较长,价格不菲,精美的漆器在市场上仍是供不应求。
莳绘工作的难度主要在于撒金银粉的过程。以蒙上纱网的竹管将金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上,金属粉末过厚、过薄或者不均匀,都要用碳刮掉重新操作。平野说,莳绘专用的金粉已经从原来的3000日元/克(1元人民币约合16日元)涨价至9000日元/克,若技术不熟练、让撒金粉的步骤重复操作,将大大增加制作成本。莳绘无法用机器代替,考验的是匠人的耐心与谨慎。
面对市场萎缩,传统工艺只有与时代接轨才能重生
平野向记者介绍,莳绘师其实都是幕后英雄,接受漆器店的订制,只能按照店里指定的图案进行绘制,成品也无法标注莳绘师的名字,只能在一年一度的日本传统工艺品展览会上展出自己的作品。
平野向记者展示了近年来比较满意的作品。这些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将夏季烟火、秋季赏菊等场景融入漆器之中,贯穿古今雅俗。古老的技法之中融入当代简洁明快的元素,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平野希望通过这种改良与创新让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
平野质朴的话语中,透露着他对莳绘工作的热爱、对技艺的自信,以及对日本传统工艺逐渐消失的不安与失落。最让平野苦恼的就是日本经济低迷、景气难以恢复,热爱莳绘漆器工艺品、愿意掏钱购买的客人正在不断减少,市场处于萎缩状态。莳绘漆器等日本顶尖技艺的工艺品正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
平野称,一个做工精致的莳绘漆器茶桶在店内的售价在10万日元以上,除了茶道爱好者以及收藏家,普通消费者很难愿意承担如此高昂的价格。平野的一双儿女本来也继承了父亲的手艺,苦于没有莳绘工作的订单,不得不另谋生路。
平野认为,保护传统手工艺对于国家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事情,没有技术的传承,日本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渐渐失去载体。许多莳绘师尝试开拓欧美市场,研究在瓷器、玻璃上进行莳绘作业,期待新工艺、新尝试让传统手工艺与时代和国际接轨,从而获得重生。
平野对记者说,日本政府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并不充分,每年用于振兴传统手工艺的区区1亿日元预算远远不够。日本消费市场萎缩造成技术水平下降,而技术水平下降又会导致失去更大的市场,这将是日本匠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在莳绘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平野与其他漆器工艺师不得不在从事本业的同时,接一些修缮古玩字画、日式木偶的工作,他们希望将莳绘工艺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今年已是74岁高龄的平野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久的莳绘师,只能带着使命感不断超越自己、钻研技艺,希望为后世留下更为精美的漆器工艺品。
(本报东京6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