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QQ号跟你多少年了?”
我在微信群里丢了这个问题,炸出一波万年潜水党。有回答5年的,也有回答8年的。当某中年程序猿晒出自己27年Q龄的QQ号时,我忍不住感叹——年轻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不管是5年、8年还是27年,用QQ的那几年,刚好是我们大多数人青春的那几年。
说起青春,总有人说,青春是周杰伦的歌、武林外传、金庸小说......但这些更像是一代人的品位,00后不像80后对金庸那么痴迷,80后也不像90后听过那么多周杰伦的歌,如果要找出贯穿所有人青春岁月的载体,恐怕只有QQ。
每次登陆QQ都会有一大波回忆杀。
那时候,暗恋一个人就是偷偷把自己和TA放在一个分组里,有事没事看看。
那时候,好朋友就是值得单独建一个分组,取名BFF(Best Friend Forever )。
那时候,有好多人的家人分组名都是——平平安安一家人。
现在再看,分组俨然就是我们的成长史。爱情、友情里的人来人往,全都体现在一层一层的分组里。
普通同学、点头之交、死党、喜欢的对象,各自待在他们所属的位置,对我们来说生命中重要的人,都在我们的特别分组里。
分组见证了我们青春时每一段感情的高潮和冷淡。
曾经陌生的人慢慢被移到了最重要的分组,曾经亲密的某某,后来被移到了陌生的分组,又从任何分组里消失。
前几天,和要好的几个老友强行回忆各自取的最杀马特的分组名,有位朋友说:“当年,在感情里还没有“撕逼”这一说,也不流行“一言不合就拉黑”,大多数情况下,把亲密的人从重要分组移到普通分组里就已经算是莫大的冷漠了。”
我们都曾乐此不疲的将重要的人从茫茫好友里挑出,独有的分组是我们给他们的名分——呐,你对我来说是特殊的,跟那些普通人不一样。
2011年,微信刚出现的时候,我很不适应微信那没有好友分组的页面,所有人都挤在一排列表里,事到如今,我也习惯了,习惯了从搜索框里去找重要的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