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果名。李子的一種。○《西京雜記》卷一:“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李十五:紫李、綠李、朱李、黃李。”○[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馳騁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唐][李復言]《續玄怪錄‧裴諶》:“[敬伯]坐間,取一殷色朱李投之,[趙]顧[敬伯]潛繫於衣帶。”
指李推張(指李推张),◆謂相互推委,逃避責任。○[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比較》:“臨期聽比,無指李推張之弊。”
正冠李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謂在李樹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後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懷疑的事。○《梁書‧王僧孺傳》:“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貽疵辱,方致徽繩。”
張三李四(张三李四),◆假設姓名,泛指某人或某些人。○《五燈會元‧百丈恒禪師法嗣‧栖賢澄湜禪師》:“問:‘如何是佛?’師曰:‘[張]三[李]四。’”○《朱子語類》卷六六:“那自是說這道理如此,又何曾有甚麼人對甚麼人說,有甚[張]三[李]四?”[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眼光囚在一國裏,聽談[彼得]和[約翰]就生厭,定須[張]三[李]四才行,於是創作家出來了。”參見“張甲李乙”。
張公吃酒李公醉(\张公吃酒李公醉),◆見“張公喫酒李公醉”。
御李子,◆李子的一種。相傳[漢獻帝]遷[許昌],食此李,故稱。○《類說》卷十一引[唐][丁用晦]《芝田錄‧御李子》:“[魏武]遷[漢獻帝]於[許昌],有李色黃,大如合桃,帝食之,至今號御李子。”○[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李》﹝集解﹞引[寇宗奭]曰:“李樹大者高丈許。一種御李子,大如櫻桃,紅黃花,先諸李熟。”參見“御桃”。
御李,◆[東漢][李膺]有賢名,士大夫被他接見的,身價大大提高,被稱作登龍門。○[荀爽]去拜訪他,並為他駕御車馬,回家後對人說:“今日乃得御[李君]矣!”見《後漢書‧李膺傳》。後因以“御李”謂得以親近賢者。○[唐][黃滔]《上盧員外啟》:“豈可堅期御[李],確慕依[劉],志空切於投林,醜難逃於側管。”○[明][楊珽]《龍膏記‧開閣》:“我諒才未達,名愧諸生,自喜登龍成飾,御[李]生輝。”○[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玉公子》:“[韋]登堂展拜曰:‘久冀瞻[韓],無緣御[李]。’”
玉李,◆1.傳說中的仙李。○[晉][葛洪]《抱樸子‧祛惑》:“﹝[崑崙山]﹞有珠玉樹沙棠琅玕碧瑰之樹,玉李、玉瓜、玉桃,其實形如世間桃李,但為光明洞澈而堅,須以玉井水洗之,便軟而可食。”◆2.星名。即李星。見《史記‧天官書》。○[宋][楊萬里]《三辰硯屏歌》:“東方亭亭升火輪,西有玉李伴金盆。”◆3.李子的一種。○[老舍]《四世同堂》四一:“紅李,玉李,花紅和虎拉車,相繼而來。”
以桃代李,◆比喻以自身去頂替別人。○《再生緣》第三二回:“咳,且慢些笑他的失節,或者[劉燕玉]也是以桃代李的機關,亦未可定。”參見“李代桃僵”。
一介行李,◆一個使者。○《左傳‧襄公八年》:“[知武子]使行人[子員]對之曰:‘君有[楚]命,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杜預]注:“一介,獨使也。行李,行人也。”○[清][侯方域]《止賈三兄過禹州書》:“執事之同年故人其在千里之內百里之外者,固不止一觀察也,執事概乎其不自行也,亦不聞一介行李祝釐其間,而獨於觀察有加,是涉於重觀察而輕故人之嫌也。”
小李將軍(小李将军),◆1.指[唐]山水畫家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訓]之子[昭道]。○[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唐朝上》:“[思訓]子[昭道],[林甫]從弟也,變父之勢,妙又過之……世上言山水者,稱[大李將軍]、[小李將軍]。○[昭道]雖不至將軍,俗因其父呼之。”○[宋][趙希鵠]《洞天清錄》:“[唐]大、小[李將軍]始作金碧山水。”○[清][王士禛]《再送念東》詩之五:“名藍金碧和煙雨,[小李將軍]畫不成。”◆2.指[李昇]。○《宣和畫譜》卷三:“[李昇],[唐]末[成都]人也,初得[李思訓]筆法,而清麗過之……[蜀]人亦呼為[小李將軍]。”參見“大李將軍”。
小李,◆扒手名。後引申謂扒手。○[明][葉盛]《水東日記‧小李》:“[蜀]人以交子貿易,藏腰間,盜善以小刃取之稠人中如己物……此即今京師小李之類。‘小李’云者,意為昔時此賊之首,猶健訟所云[鄧思賢]耳。”○[明][無名氏]《齊天大聖》第三摺:“則為俺[齊天聖]無廉無恥盜仙丹做了小李。”○[清][沈濤]《瑟榭叢談》卷下:“近世竊鉤之徒竄身都市,潛於人叢中割取佩物,俗呼剪綹……京師則稱為小李。”
王李,◆[明][王世貞]、[李攀龍]的並稱。○《明史‧文苑傳三‧李攀龍》:“[攀龍]才思勁鷙,名最高,獨心重[世貞],天下亦並稱[王][李]。”○[清][黃宗羲]《七怪》:“應酬之下,本無所謂文章,而黠者妄談家數曰:吾本[王][李],風雅之正宗也。”○[清][孔尚任]《讀曹正子難後詩依竇靜庵韻卻贈》之一:“風流[王][李]後,天妒此時才。”
投桃報李(投桃报李),◆《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以“投桃報李”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清]程麟《此中人語‧死禿》:“[上海][馮觀察]處書記某,與寺院某僧相善,投桃報李,不啻忘形。”○[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五:“[唐仲笙]對於[徐義德]的恭維不再謙辭,用投桃報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來。”
桃三李四,◆諺語。謂栽桃樹三年結實,栽李樹四年結實。○《埤雅‧釋木》:“諺曰:‘白頭種桃。’又曰:‘桃三李四、梅子十二。’言桃生三歲便放華果,早於梅李。”◆补证条目■谚语。谓栽桃树三年结实,栽李树四年结实。○贺享雍《村官牛二》:“可刘书记却不满地插话说:桃三李四柑八年,等果园挂果,要等到什么时候?”
桃李之教,◆指老師的教誨。○[明][湯顯祖]《牡丹亭‧延師》:“今日吉辰,來拜了先生。學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煩桃李之教。”
桃李月,◆桃李開花的月份。泛指春天。○[唐][李白]《宮中行樂詞》之五:“[昭陽]桃李月,羅綺自相親。”○[唐][薛稷]《餞唐永昌》詩:“更思明年桃李月,花紅柳綠宴浮橋。”○[金][元好問]《浪淘沙》詞:“可惜[河陽]桃李月,彈指春空。”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色,◆比喻紅潤的臉色。○[唐][白居易]《贈言》詩:“二十方長成,三十向衰老。鏡中桃李色,不得十年好。”
桃李人,◆指佳人,美人。○[南朝][齊][丘巨源]《詠扇》:“宛轉含嬌意,偏宜桃李人。”○[南朝][梁元帝]《詠雲陽樓檐柳》:“拂簷應有意,偏宜桃李人。”○[唐][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詩:“且悅清笳《楊柳曲》,詎憶芳園桃李人。”
桃李年,◆指青春年華。○[南朝][梁][武帝]《詠筆》:“昔聞蘭蕙月,獨是桃李年。”○[唐][韋應物]《擬古詩》之二:“自惜桃李年,誤身遊俠子。”○[唐][武元衡]《代佳人贈張郎中》詩:“[洛陽]佳麗本神仙,冰雪顏容桃李年。”
桃李滿天下(桃李满天下),◆[唐][狄仁傑]門生眾多,累向[武則天]推薦將相多人,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後因以“桃李滿天下”比喻所培養的優秀人才眾多。○[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何為]《第二次考試》:“[蘇林]教授一生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中間不少是有國際聲譽的。”亦作“桃李遍天下-桃李遍天下”。○[明][焦竑]《玉堂叢語‧薦舉》:“[楊一清]於時政最稱為幹練……愛樂賢士大夫,朝有所知,夕即登薦,以是桃李遍天下。”參閱《新唐書‧狄仁杰傳》、《資治通鑒‧唐則天后久視元年》。
桃李精神,◆形容妖艷嬌媚的神態。○[五代][和凝]《何滿子》詞之一:“正是破瓜年幾,含情慣得人饒。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
桃李節(桃李节),◆桃李開花的時候,指農曆二三月間。○[南朝][宋][鮑照]《學劉公幹體》詩之五:“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
桃李河陽縣,◆义同“河陽一縣花-河陽一縣花”。○宋姚勉《水调歌头·寿赵宰》词:“桃李河陽縣,春又到花枝。”
桃李春風(桃李春风),◆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宋][楊萬里]《送劉童子》詩:“長成來奏三千牘,桃李春風冠集英。”○[清][金人瑞]《吳明府生日》詩:“菖蒲夜雨平郊坰,桃李春風動學墻。”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路。○[晉][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史記‧李將軍列傳論》:“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司馬貞]索隱:“[桃]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華實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徑也。’”亦作“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宋][辛棄疾]《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詞:“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补证条目■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文汇报》2007.9.10:“仅现代中国知识界,就有许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好老师。”■亦作“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李广田《花潮》:“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你们看,海棠并没有说话,可是大家都被吸引来了。”
桃李,◆1.桃花與李花。○《詩‧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後因以“桃李”形容貌美。○[唐][張說]《崔訥妻劉氏墓志》:“珪璋其節,桃李其容。”◆2.《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後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唐][劉禹錫]《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資治通鑒‧唐則天后久視元年》:“[仁傑]又嘗薦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明][李東陽]《胡忠安公輓詩四十韻》:“桃李當時盛,葭莩後代連。”川劇《柳蔭記》第三場:“老朽[孟繼軻],設館[尼山],數十餘年,循循善誘,教人不倦,門前桃李,廣遍[江]南。”◆3.喻人的青春年少。○[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清][姚鼐]《旌表貞節大姊六十壽序》:“吾嘗閱[歸熙甫]作《顧文康之女壽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豔陽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風霜之操。”◆4.喻爭榮鬥艷、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唐][李白]《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一:“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宋][葉適]《周會卿》詩序:“一幹之蘭,芳香出林,豈紛然桃李能限斷哉!”◆补证条目■桃花与李花。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三国魏曹植《杂诗》之四:“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司李,◆1.官名。即司理。○[清][周亮工]《理信存稿序》:“且天下知司李一官,係於國家之憲紀,生民之利害,彰彰如是。”○[清][李漁]《比目魚‧定優》:“在下是[汀州]司李的管家。我老爺前去上任,假道貴鄉。”○[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嬌娜》:“後生舉進士,授[延安]司李,攜家之任。”○[呂湛恩]注:“推官號為司李,亦稱司理。”○[何垠]注:“司李,李,通‘理’,獄官也。”詳“司理”。2.執法,斷案。○[梁啟超]《知恥學會敘》:“官惟無恥,故不學軍旅而敢於掌兵,不諳會計而敢於理財,不習法律而敢於司李。”
鼠李,◆木名。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對生,春季開黃綠色花。實大小如豆,紫黑色。種子油作潤滑油,果肉入藥,樹皮和葉可提拷膠,樹皮和果亦可作黃色染料,木材可製器具並可雕刻。○[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下:“[杜陵]有金李,李大者謂夏李,尤小者呼為鼠李。”○[清][李調元]《淵園雜詠》之十七:“李乃仙之木,云何鼠李多。”
史李,◆古代法官的別稱。○《鶡冠子‧王鈇》:“治不踰官,使史李不誤,公市為平,生者不喜,死者不怨。”
沈李浮瓜,◆[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謂天熱把瓜果用冷水浸後食用。後以“沈李浮瓜”借指消夏樂事。亦用以泛指消夏果品。○[宋][沈與求]《秋日戲呈蔣達可檢討》詩:“西風槭槭舞庭櫰,沈李浮瓜事益乖。”○[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日轉午,脫巾散髮,沉李浮瓜,寶扇搖紈素。”○《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西門慶]令他安排酒來,不一時,冰盆內沉李浮瓜,涼亭上偎紅倚翠。”參見“浮瓜沈李”。
商李,◆猶商旅,行商。○[漢][焦贛]《易林‧屯之革》:“魚鱉列市,河海饒有,長錢善價,商李悅喜。”
三李,◆1.[北魏][李詵]、[李靈]、[李遐]的合稱。○《魏書‧高允傳》:“[趙]實名區,世多奇士,山岳所鍾,挺生三[李]。”◆2.[唐][李德裕]、[宋][李光]、[李綱]先後貶官[崖州](今[廣東省][瓊山][海口]等地),今[海口市]有五公祠,即祀三[李]與[胡銓]、[趙鼎]五人。○[陳毅]《滿江紅‧游廣東旋至海南島度假一周記沿途所見》詞:“[蘇軾]、[胡銓]傳雅什,[趙]公三[李]標名節。”◆3.[宋][舒州][李公麟]、[李元中]工書畫,[李亮工]工詩文,時人號為“龍眠三李”。○[宋][王明清]《揮麈三錄》卷二:“[元祐]中,[舒州]有[李亮工]者,以文鳴薦紳間,與[蘇]、[黃]游,兩集中有與其唱和。而[李伯時]([公麟])以善丹青,妙絕冠世……又有[李元中],字畫之工,追蹤[鍾]、[王]。時號‘龍眠三李’。”◆4.指[唐]代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
雀李,◆果樹名。即郁李。○《詩‧豳風‧七月》“六月食鬱及薁”[孔穎達]疏引《本草》:“鬱,一名雀李,一名車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川谷或平田中,五月時食。”
青李書(青李书),◆[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來禽帖》中,有一則開頭有“青李”字樣。後世因以“青李書”泛指法帖。○[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夢樓]《偕全公魁使琉球》二首,云:‘將離更唱紅蘭曲,相憶應看《青李書》。’”
青李,◆1.李子的一種。○[晉][王羲之]《來禽帖》:“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宋][蘇軾]《次荊公韻》之一:“青李扶疏禽自來,清真[逸少]手親栽。”○[元][虞集]《題康里子山尚書凝春小隱六韻》:“人間應得函封帖,青李來禽繞舍栽。”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李》。2.法帖名。○[晉][王羲之]所書。以首句有“青李”字樣得名。○[宋][蘇軾]《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詩之一:“三館曝書防蠹毀,得見《來禽》與《青李》。”
牛李,◆1.[唐文宗]時大臣[牛僧孺]、[李宗閔]的並稱。○《新唐書‧李逢吉李宗閔等傳贊》:“[僧孺]、[宗閔]以方正敢言進,既當國,反奮私昵黨,排撇所憎,是時權震天下,人指曰‘牛李’。”◆2.指[唐]朝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和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為首的兩個宗派。○《新唐書‧李德裕傳》:“﹝[李逢吉]﹞欲引[僧孺]益樹黨,乃出[德裕]為[浙西]觀察使。俄而[僧孺]入相,由是[牛][李]之憾結矣。”○[宋][陳善]《捫虱新話‧辨牛李之黨》:“[唐]人指[牛][李]之黨,謂[牛僧孺]、[李德裕]也。○《新唐書》乃嫁其名於[李宗閔]曰:人指為‘牛李’,非盜謂何?雖欲為[德裕]諱,然非其實矣。”
木李,◆果名。即榠樝,又名木梨。○《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後因以借指互相投贈酬答之物。○[元][耶律楚材]《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之一:“和我新詩使予起,卻得瓊瑰酬木李。”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榠樝》。
李子,◆1.李樹。如:這棵李子今年要結果了。◆2.李樹的果實。如:端午節吃李子,是這裏的風俗。◆补证条目■李树。谢丽华等《沉默者的呐喊:农村妇女信札》:“我在冬季,引进了一些李子苗、桃子苗、葡萄苗种在我母亲的园中,李子和桃苗成活比较好,但葡萄苗仅成活了三分之一。”`24`2.`25`李树的果实。○《作家》2004年第11期:“他一屁股坐在客厅沙发里,抓起一颗茶几上摆着的李子往嘴里搁。”○《文汇报》2007.5.25:“将一颗饱满多汁的李子从树上摘下来,暴露于阳光下,并使之风干,它最后就会变成李子干。”
李陽(李阳),◆1.[晉][王衍]妻[郭氏],[賈后]之親,借勢妄為,性貪戾,[衍]不能禁。時有京師大俠[李陽],[郭氏]素憚之。○[衍]因藉口謂[郭]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陽]亦謂不可。”○[郭氏]方有所收斂。事見《晉書‧王戎傳》。後因以指悍妻所畏服的人。○[宋][蘇軾]《戲贈孫公素》詩:“不須戚戚如[馮衍],便與時時說[李陽]。”○[王文誥]注:“[孫公素]……娶[程公]之女,性極妒悍,故云。”◆2.[晉][李陽]與[石勒]鄰居,性猛好鬥,早年為爭麻池,曾與[石勒]迭相毆擊。後[石勒]舉事成,戲謂[李陽]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事見《晉書‧石勒載記下》。後引以為鬥毆的典實。○[唐][韓愈]《鬥雞聯句》:“毒手飽[李陽],神槌困[朱亥]。”◆补证条目■晋李阳与石勒邻居,性猛好斗,早年为争麻池,曾与石勒迭相殴击。后石勒举事成,戏谓李阳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事见《晋书·石勒载记下》。后引以为斗殴的典实。○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文武聖皇帝微時,與無蒲戲争彩,有李陽之宿憾焉。”
李謝(李谢),◆[唐][李白]與[南朝][齊][謝朓]的並稱。○[元][貢奎]《敬亭山》詩:“永言[李][謝]遊,豈惜歲月零。”○[陳毅]《由宣城泛湖東下》詩:“[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李香君,◆[明]末[金陵]歌妓。○[清][孔尚任]《桃花扇》傳奇中的人物。○[郁達夫]《西游日錄》:“同游者[潘光旦]氏,是[馮小青]的研求者,[林語堂]氏是《桃花扇》裏[李香君]的熱愛狂者。”○[王季思]《<桃花扇>前言》:“《桃花扇》傳奇是[孔尚任]通過[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戲。”
李仙,◆1.指[漢][李膺]。○[唐][駱賓王]《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猶輕五車富,未重一囊貧。○[李仙]非易託,[蘇鬼]尚難因。”參見“李郭同舟”。2.指道教傳說中仙人[李八百]。○[宋][楊萬里]《筠庵》詩:“故老談[李仙],昔日上寥廓。隨身無長物,止跨一隻鶴。”參見“李八百”。
李下瓜田,◆《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後因以“李下瓜田”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申繳門簿》:“折柳樊園,良士瞿瞿;李下瓜田,君子所避。”◆补证条目■○《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后因以“李下瓜田”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宋刘克庄《送勋侄之官嵢峡五言》之二:“李下與瓜田,嫌疑謹未然。”
李下,◆李子樹下。謂嫌疑之地。○[南朝][陳]徐陵《謝兒報坐事付治中啟》:“拾金樵路,高士所羞;整冠李下,君子斯慎。”○[宋][黃庭堅]《鷓鴣天‧明日獨酌自嘲呈史應之》詞:“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參見“李下瓜田”。
李王,◆[明]“後七子”領袖[李攀龍]與[王世貞]的並稱。○[清][錢謙益]《<賴古堂文選>序》:“文章升降之際,未易以隻手挽力。日者[雲間]之才士,起而噓[李][王]之燄。”
李土鼓,◆[宋][李巽]的別稱。○[宋][龔鼎臣]《東原錄》:“賦亦文章,雖號工麗,苟適其理,則與傳注何異。如[李巽]《土鼓賦》:‘土之靜靜,乃陰之實;土之動動。乃陽之精……’當時謂之[李土鼓]。”
李天下,◆[後唐][莊宗][李存勗]自取的藝名。○《新五代史‧伶官傳‧敬新磨》:“[莊宗]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又別為優名以自目,曰[李天下]。”○[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八:“[莊宗]自為俳優,名曰[李天下],雜於塗粉優雜之間。”○[明][沈欽圻]《詠史》之二:“君臣魚水會,半壁且遊嬉。樂奏[李天下],歌傳[郭順時]。”○[清][孫枝蔚]《李天下》詩:“朝廷好音律,縉紳成音啞。惟有[敬新磨],不畏[李天下]。”
李天王,◆[托塔天王][李靖]。○《西游記》第六回:“那廝嫌惡官小,反了天宮。即差[李天王]與[哪吒]太子收降。”參見“李托塔”。
李桃,◆櫻桃的俗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山嬰桃》﹝釋名﹞引[孟詵]曰:“此嬰桃俗名李桃,又名柰桃。”
李書樓(李书楼),◆[唐][李磎]的外號。○《新唐書‧李磎傳》:“[磎]好學,家有書至萬卷,世號‘李書樓’。”○[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四:“[磎]著書百卷,號‘李書樓’,後追贈司徒。”
李十郎,◆[清]戲曲家[李漁]的別稱。○[清][李桓輯]《國朝耆獻類徵‧文藝四‧李漁》:“[李漁],字[笠翁],[錢塘]人。流寓[金陵]著一家言,能為[唐]人小說,[吳梅村]所稱精於譜曲,時稱[李十郎]。”
李十二,◆[唐]詩人[李白]的別稱。○[唐][杜甫]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詩,[唐][賈至]有《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詩。○[宋][楊伯嵒]《臆乘‧行第》:“前輩以第行稱,多見之詩;[少陵]稱[謫仙]為[十二]。”
李師師(李师师),◆[宋]代[汴京]名妓。相傳其幼年曾為尼,俗稱佛弟子為師,故名。名士[周邦彥]多與來往。○[宋徽宗]曾微服屢訪其居,後入宮封為[瀛國夫人],[靖康]後流落南方。○[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道君]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於床下。”○《宣和遺事》前集:“[李師師]見[賈奕]氣倒,則得傍前急救。須臾甦醒。”
李輕車(李轻车),◆指[李廣]從弟[李蔡]。因其勇武善戰,曾為輕車將軍,故稱。○[南朝][宋][鮑照]《代東武吟》:“始隨[張校尉],占募到[河]源;後逐[李輕車],追虜窮寒垣。”後亦以美稱戍邊大將。○[唐][劉長卿]《送南特進赴歸行營》詩:“翩翩新結束,去逐[李輕車]。”○[金][元好問]《望歸吟》:“誰與南州問消息,幾時重拜[李輕車]?”[清][吳偉業]《送友人從軍閩中》詩之二:“平生不識[李輕車],被詔揮鞭白鼻騧。”
李墨,◆見“李廷珪墨”。
李門(李门),◆見“李膺門”。
李陵臺(李陵台),◆指[漢][李陵]的墓。○[明][陳恭尹]《明妃怨》詩:“生死歸殊俗,君王命妾來。莫令青塚草,生近[李陵臺]。”
李老,◆指[老子]。○《後漢書‧朱穆傳》:“嗟乎!世士誠躬師[孔聖]之崇則,嘉[楚嚴]之美行,希[李老]之雅誨,思[馬援]之所尚。”○《晉書‧皇甫謐傳》:“上有勞謙之愛,下有不名之臣;朝有聘賢之禮,野有遁竄之人。是以[支伯]以幽疾距[唐],[李老]寄跡於西鄰。”
李家,◆特指[唐]皇室。○《舊唐書‧突厥傳上》:“我[突厥]積代以來,降附[李]家,今聞[李]家天子種末總盡,唯有兩兒在,我今將兵助立。”參見“李唐”。
李會(李会),◆古代風俗,婦女於立夏日取李汁和酒飲之,稱為“李會”。○《玄池說林》:“立夏日俗尚啖李,時人語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故是日婦女作李會,取李汁和酒飲之,謂之駐色酒。”
李何王李,◆[明]詩人[李夢陽]、[何景明]、[王世貞]、[李攀龍]的並稱。○《明史‧文苑傳二‧李夢陽》:“迨[嘉靖]朝,[李攀龍]、[王世貞]出,復奉以為宗。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
李官,◆古代的法官。李,通“理”。○《鶡冠子‧近迭》:“[蒼頡]作法,書從甲子,成史李官。”○[清][錢謙益]《孫子長徵君六十壽序》:“膺貢大廷,擢上第,選擇為李官。”
李夫人,◆[漢][李延年]妹。妙麗善舞,得幸於[漢武帝]。早卒,帝乃圖其形,掛於[甘泉宮],思念不已。方士[少翁]言能致其神,夜張燈設幃,令帝坐他帳中遙望,見一妙齡女子如[李夫人]貌。○[清][汪應銓]《霧中花》詩:“名花籠霧認難真,道是還非夢裏身。彷彿[漢]家宮殿冷,隔帷遙見[李夫人]。”參閱《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
李佛子,◆稱[宋][李仲容]。○[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二:“[李侍郎][仲容],[濤]相之後,吉德恬退,不與物校,時人目為[李佛子]。”
李飛將(李飞将),◆指[漢]名將[李廣]。因其作戰勇猛,[匈奴]稱其“[漢]飛將軍”。○[唐][李白]《古風》詩之六:“苦戰功不賞,忠誠雜可宣。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
李法,◆1.上古關於征伐刑戮之事的書。李,通“理”。○《漢書‧胡建傳》:“《黃帝李法》曰:‘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姦人者殺。’”[顏師古]注:“李者,法官之號也。總主征伐刑戮之事也,故稱其書曰《李法》。”◆2.泛指法律。○[章炳麟]《代議然否論》:“申李法,定約束,其事固專為致用,非執權者,又莫能行也。”
李耳,◆虎的別稱。○《太平御覽》卷八九一引[漢][應劭]《風俗通》:“呼虎為李耳。俗說虎本[南郡][中廬][李氏公]所化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虎》:“李耳當作狸兒,蓋方言狸為李,兒為耳也。”
李赤,◆[唐][柳宗元]撰《李赤傳》,謂有江湖浪人名[李赤]誇其詩類[李白],故自號[李赤]。傳說[赤]為廁鬼所迷,以入廁為升堂,後墜入廁中而死。後用為心性迷惑之典。○[宋][李清照]《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局天扣地,敢效[談娘]之善訴;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外援難求,自陳何害,豈期末事,乃得上聞。”參閱[唐][柳宗元]《李赤傳》。
李程,◆[漢]名將[李廣]、[程不識]的並稱。○[元][耶律楚材]《壬午西域河中游春》詩之十:“[衰]翁老矣倦功名,繁簡行軍笑[李][程]。”參閱《漢書‧李廣傳》。
李八百,◆1.道教傳說的仙人名。名[脫],[蜀郡]人。○[晉][葛洪]《神仙傳‧李八百》:“[李八百]者,[蜀]人也,莫知其姓名,歷世見之,時人計其年八百歲,因以為號。”○《晉書‧周札傳》:“時有道士[李脫]者,妖術惑眾,自言八百歲,故號[李八百]。”○《醒世恒言‧薛錄士魚服證仙》:“今你夫妻謫限將滿,合該重返仙籍。何不去問那[李八百],教他與你打破塵障?”◆2.道教傳說的仙人名。○[唐]仙人[李良]。○[唐][符載]《題李八百洞》詩:“後世何人來飛昇,[紫陽真人][李八百]。”○《宋史‧方技傳下‧魏漢津》:“[魏漢津],本[蜀]黥卒也。自言師事[唐]仙人[李良]號[李八百]者,授以鼎樂之法。”
金李,◆果實名。李的一種。○[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下:“[杜陵]有金李。李大者謂之夏李,尤小者呼為鼠李。”
將李代桃(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頂替。○[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樓》:“[貞麗]從良,[香君]守節,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馬舅]之威,將李代桃,一舉四得,倒也是個妙計。”參見“李代桃僵”。
積李(积李),◆謂李樹結實繁盛。○[元][袁桷]《次韻夏明道紅梅》:“崇桃積李行飛翻,固此貞容莫旌別。”○[明][吳寬]《清明謁陵值雨留昌平學舍》詩:“崇桃積李詩家景,綠野青山畫障情。”
黃中李(黄中李),◆仙果名。○[唐][馮贄]《雲仙雜記‧王母惜黃中李過蟠桃》:“[西王母]居[龍月城],城中產黃中李,花開則三影,結實則九影,花實上皆有‘黃中’二字,[王母]惜之過於蟠桃。”
黃李(黄李),◆果樹名。李樹的一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李》﹝集解﹞引[馬志]曰:“李有綠李、黃李、紫李、牛李、水李,並甘美堪食。”
何李,◆[明]文學家[何景明]與[李夢陽]的並稱。二人皆生[弘治]、[正德]間,同倡復古,為“前七子”的首領。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反對“臺閣體”,為當時文士所宗。○《明史‧文苑傳‧何景明》:“說者謂[景明]之才本遜[夢陽],而其詩秀逸穩稱,視[夢陽]反為過之,然天下語詩文,必並稱[何李]。”
行李卷,◆鋪蓋卷。○[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小夥子[王二]還是背起了行李卷,含淚辭別了哥嫂,開始了流浪生活。”○[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我們的工廠》:“我踏着枕木碎石,向前追趕,把行李卷先拋到車上,抓住車廂門口的小梯子跳了上去。”
行李房,◆車站船埠等專為旅客辦理寄運行李的地方。○[葉聖陶]《潘先生在難中》:“行李房滿滿地堆着箱子鋪蓋,各色各樣,幾乎碰到鉛皮的屋頂。”
行李,◆1.使者。○《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預]注:“行李,使人。”○《北史‧賀蘭祥傳》:“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明][劉基]《春秋明經‧衛人立晉》:“奈之何討賊之後,遽爾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視[周]室如無人焉。”○[清][郝懿行]《證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參見“行理-行理”。2.出使。○《魏書‧宗欽傳》:“頃因行李,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宋][葉適]《送戴料院》詩:“世路豈云極,念子行李頻。”○《明史‧劉宗周傳》:“[貴州]巡按[蘇琰]以行李被訐於監司。”◆3.[唐]時稱官府導從人員。○《舊唐書‧溫造傳》:“臣聞[元和]、[長慶]中,中丞行李,不過半坊,今乃遠至兩坊,謂之‘籠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擬之嫌,若不糾繩,實虧彝典。”○[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薛]([薛逢])監晚年厄於宦途,嘗策羸赴朝,值新進士榜下,綴行而出。時進士團所由輩數十人,見[逢]行李蕭條,前導曰:‘迴避新郎君!’[逢]囅然。”○[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青城縣]彌勒會妖人……乃偽作[陳僕射]行李,云[山]東盜起,車駕必謀幸[蜀],先以[陳公]走馬赴任。”◆4.行旅。亦指行旅的人。○[漢][蔡琰]《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唐][杜甫]《贈蘇四徯》詩:“別離已五年,尚在行李中。”○[元][傅若金]《送張秀才北上時將赴海》詩:“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問京華。”○[惕微]《光復湯邑小史》:“舟行兩日,遂抵[蘭溪],行李往還,此為通道。”◆5.引申為行程、行蹤。○《古尊宿語錄‧佛眼普說語錄》:“到者裏須是行李正當,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會去。”○[唐][杜牧]《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詩:“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6.出行所帶的東西。○[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有詩八百餘首,色類相從,共成十體,凡二十卷,自笑冗亂,亦不復置之於行李。”○[明][馮惟敏]《南鎖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兒又蹺蹊,東倒西欹顧不的行李。”○[朱自清]《背影》:“我買票,他忙着照看行李。”◆7.比喻負擔。○[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十章:“當初建社的開頭,我看得沒這麼清楚,我光看見革命,沒看見複雜,[增福]同志,咱倆的行李可不輕啊!”
瓜田李下,◆瓜田納履,李下整冠,有被懷疑為盜瓜竊李的可能。因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五:“懼獲瓜田李下之譏。”○《北齊書‧袁聿修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宋][洪邁]《容齋三筆‧白公夜聞歌者》:“然[鄂州]所見,亦一女子獨處,夫不在焉。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譏也。”亦省作“瓜李”。○[唐][劉知幾]《史通‧惑經》:“躬為梟獍,則漏網遺名。跡涉瓜李,乃擬指顯錄。”○[唐][白居易]《雜感》詩:“嫌疑遠瓜李,言動慎毫芒。”○《天雨花》第十八回:“嫌生瓜李全不避,至使風波平地生。”參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补证条目■瓜田纳履,李下整冠,有被怀疑为盗瓜窃李的可能。因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柯灵《促驾》:“累于生活,被遗留在狐鼠当道的世界里,瓜田李下,召来不法之嫌,也是很可能的罢。”
瓜李,◆見“瓜田李下”。
高李,◆[唐]詩人[高適]、[李白]的並稱。○[唐][杜甫]《昔游》詩:“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
浮瓜沈李,◆亦作“浮瓜沉李”。◆語出[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謂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後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樂事。○[宋][蘇軾]《答蘇伯固書》之四:“大盆如命取去,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是月巷陌雜賣》:“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沈李……通夕而罷。”○[明][王雅宜]《步步嬌‧初夏題情》套曲:“記昔日歡娛在畫堂,今日裏浮瓜沉李沒心想。”◆补证条目■亦作“浮瓜沉李”。○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乐事。○郁达夫《福州的西湖》:“就因为在福州的城西,也有一个西湖,是浮瓜沉李,夏夜乘凉的唯一的好地方。”
非李非桃,◆喻不是兄弟姐妹關係。○[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阿英》:“女忽謂嫂曰:‘妾此來,徒以嫂義難忘,聊分離亂之憂。阿伯行至,妾在此,如諺所云,非李非桃,可笑人也。我姑去,當乘間一相望耳。’”
二李,◆指唐代诗人李白与李贺。○元杨维桢《赵氏诗录序》:“風、雅而降爲騷,而降爲十九首;十九而降爲陶、杜,爲二李。其情性不埜,神氣不群,故其骨骼不庳,面目不鄙。”
短李,◆指[唐]代詩人[李紳]。○《新唐書‧李紳傳》:“﹝[紳]﹞為人短小精悍,於詩最有名,時號[短李]。”○[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笑勸[迂辛]酒,閑吟[短李]詩。”○《山靜居詩話》引[清][洪簡]《自遣》詩:“獨行已少[長沮]耦,覓句難齊[短李]才。”
道旁苦李,◆同“道邊苦李”。◆[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阮龍光》:“不意鷽鳩伎倆,決飛祇搶榆枋,白髮青衫,竟作道旁苦李。”
道邊苦李(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後以喻庸才,無用之才。○[宋][姜夔]《永遇樂‧次韻辛克清》詞:“雲霄直上,諸公袞袞,乃作道邊苦李。”
大李將軍(大李将军),◆指[唐]山水畫家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訓]。○[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九:“[李思訓],宗室也,即[林甫]之伯父。早以藝稱於當時,一家五人並善丹青,世咸重之,書畫稱一時之妙。官至左武衛大將軍……時人謂之大李將軍其人也。”按,兩《唐書》本傳均作“右武衛大將軍”。參見“小李將軍”。
程李,◆[漢]代邊郡名將[程不識]與[李廣]的並稱。○《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曰:‘斬頭陷匈,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稍稍去。”○[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李廣]為東宮,[程不識]為西宮。”○[清][陳維崧]《解連環‧感遇和雲臣》詞:“臣醒而狂笑,不值一錢[程][李]。”
車下李(车下李),◆樹木名。唐棣的別稱。○[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唐棣之華”:“唐棣,奧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車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成實,大如李子,可食。”
避李,◆《舊唐書‧李泌傳》:“﹝[泌]﹞權逾宰相……尋為中書令[崔圓]、倖臣[李輔國]害其能,將有不利於[泌]。○[泌]懼,乞遊[衡山],優詔許之。”後用作良臣避害之典。○[清][王夫之]《南岳賦》:“[鄴侯]避[李]而挂冠,[致堂]卻[檜]而躡屩。”
避瓜防李,◆見“避李嫌瓜”。
比張比李,◆指多方面来设譬喻。○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豫讓,你不替我展江山奪社稷,到來比張比李的説我!”
報李(报李),◆《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因以“報李”為朋友間饋贈酬答之典。○[北周][庾信]《將命至鄴酬祖王員》詩:“投瓊實有慰,報李更無蹊。”◆补证条目■○《诗·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后因以“報李”为朋友间馈赠酬答之典。○明高濂《玉簪记·诳告》:“只指望報李投桃,那顧他禮佛看經。”
安陽李(安阳李),◆李子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下:“[魏文帝][安陽殿]前,天降朱李八枚,啖一枚數日不食。今李種有安陽李,大而甘者,即其種也。”參見“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