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表达,会规律性地呈现出具有自己特性的一定的模式,即人的行为模式。
西方心理学将人的习惯性行为模式称为性格。而心理学中的人格概念,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是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的总和。也就是说,心理学所言人格概念包涵了性格的概念。
在中国,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说的性格却是一个比较笼统、模糊的概念,往往更像是在说心理学中的气质。而当中国人说到人格时,则更近于品格,往往更具道德意味。
看着有些不知所云吧?
然而,人的行为模式对人生的重要性,却令我们不可以对此避而不谈。那就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的问题吧。
人的所有心理系统,都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系统。而每个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表现并非一致。
巴甫洛夫发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可以归为以下四种类型:兴奋型、活跃型、平衡型和抑制型。
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似乎也印证并对应了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体液说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心理学中所谓的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中的气质概念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而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评价某人“很有气质”时的气质概念不尽相同。
由于高级神经活动存在着不同类型,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基因上便存在着不同。
由于人的行为往往都有思维活动的介入,而人的思维模式又是由人的行为模式体现出来的,所以实际上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人的生命活动客观上存在着一种“思维-行为模式”,简称便是人的思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