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现场,张璐瑶凝神静气地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她的导盲犬“高兴”静静地趴在她的座位旁。张璐瑶和“高兴”被特意安排在相对宽敞、便于活动的区域,旁边就是进出的通道。记者 孟珂摄
音浪扑面而来。笛声、钢琴声相互交融,时而舒缓,时而急促。
坐在观众席,24岁的盲人按摩师张璐瑶听得认真。
一曲终了,掌声四起,她俯身寻找脚边的小伙伴——一只名叫“高兴”的黄色拉布拉多犬,生怕它受到惊吓。但“高兴”颇为淡定,始终安静地趴在座椅下。
无论是对于张璐瑶还是导盲犬“高兴”而言,音乐会的体验都是第一次。
这次特殊的经历,源于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和陕西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共同发起的“导盲犬进剧院计划”。
12月5日晚,正值第20届西安国际音乐节开幕周,“四大名家——民乐名曲音乐会”作为“导盲犬进剧院计划”的首场演出,在西安音乐厅交响大厅上演,视障人士张璐瑶、张红革携导盲犬入场观演。
善意之举折射城市温度
11月上旬,当得知要进剧院欣赏音乐会,张璐瑶有些兴奋,但也不免担忧。
“事儿是好事儿,但其他观众能接受吗?工作人员会嫌烦吗?”她甚至想,也许最后不一定真能成行。毕竟这些年,她有过太多“不友好”的经历。
有出租车司机拒载,丢下一句:“你都看不见,还到处乱跑什么呀!”
和“高兴”一起出门,有景区、商场工作人员拒绝“高兴”进入,认为导盲犬和宠物犬没什么两样,怕它会咬人或随地大小便。
但最终,音乐会之行不仅如期进行,还有着很好的体验。
到达剧院之后,有工作人员接待。进出交响大厅,有专门开辟的“绿色通道”。座位被安排在相对宽敞、便于活动的区域,不远处的工作人员还会随时关注她是否需要帮助。中场休息时,有观众过来聊天、拍照,态度都很友好。
当晚,近800位观众入场观赏这场音乐会。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位观众都会领到一张“导盲犬进剧院计划”纪念门票和一份宣传折页,上面既有感谢观众支持“导盲犬进剧院计划”的文字,也有介绍导盲犬知识的漫画,提醒观众做到“不喂食、不打扰、不抚摸、不拒绝”。
演出之后,张璐瑶说,欣赏音乐会的感觉有种“难以形容的美妙”,希望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看似小小的举动,显示了政府部门、艺术从业者和社会人士对特殊群体的善意。‘导盲犬进剧院计划’不仅时髦,还非常实在,这让我看到西安的城市发展有速度,更有温度。”参与本场音乐会演出的笛箫埙演奏家张维良说。
张维良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多年,曾带过一名盲人学生。与这名学生4年的相处,让张维良了解了盲人的痛苦,也看到了盲人对艺术的渴求。
“为了不麻烦别人,我的学生甚至记住了去教室的路怎么走,走几步往左拐,再走几步往右拐。没有盲文教科书、乐谱,学曲子只能是我吹几遍,他背下来。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苦,后来成了艺术家,到世界各地演出,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当我们给予视障人士更多的善意时,他们收获的将是终身的幸福。”张维良说。
观众领取“导盲犬进剧院计划”纪念门票和宣传折页。记者 孟珂摄
把享受音乐的权利还给盲人
“我们一直希望把西安国际音乐节打造成全民皆可参与的音乐盛会,‘导盲犬进剧院计划’的推行让我们距离这个目标更近了。”第20届西安国际音乐节总策划范凯说。
范凯在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工作已有7年半。在他的印象中,自己从未见过视障人士来看演出。事实上,日常生活中,他也鲜见视障人士的身影。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统计数据显示,陕西有30多万名视障人士。
如何克服出行障碍,让视障人士走出家门、走进音乐厅?范凯想到了导盲犬。今年7月,他联系到陕西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双方一拍即合,开始酝酿“导盲犬进剧院计划”。
“不论身体健全与否,每个人都有享受音乐的权利。很多视障人士喜欢音乐,一些人还学了乐器,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更友好的观演环境,把享受音乐的权利还给他们。”范凯说。
“导盲犬进剧院计划”就是接纳视障人士携导盲犬入场观看演出。这听起来容易,其实是个系统工程。
在此之前,全国范围内,只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曾发起“导盲犬进剧院计划”。2021年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在每周日下午专设视障人士携导盲犬观剧座席。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取经”,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并邀请陕西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为剧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大家了解如何帮助视障人士购票、进出剧院,如何与导盲犬相处。
12月5日起,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成为国内第二家“导盲犬友好剧院”,并将开启对视障人士及导盲犬进入剧院观演的永久性配套服务,包括开放部分演出、长期向观众普及导盲犬知识、设计导盲犬公益礼包、开展盲童夏令营活动等。
“剧院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既要呈现高品质的演出,也要承担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责任。”范凯说,“我们推行‘导盲犬进剧院计划’,希望呼吁所有人共同打造对视障人士更友好的社会环境。”
爱心汇聚照亮“不完美”的生活
12月5日晚,陕西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兴和张璐瑶、张红革一同听完了音乐会。对于王兴来说,“导盲犬进剧院计划”意味着陕西的导盲犬事业有了更多的同行者。
作为陕西导盲犬培训基地的创始人之一,王兴深知导盲犬事业发展的不易。
2016年底,陕西导盲犬培训基地成立,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全国第6家导盲犬培训基地。后经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同意,基地加挂“陕西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牌子。
导盲犬是免费提供给视障人士使用的,但导盲犬培训耗时长、淘汰率高,每只导盲犬的培养成本为15万元至20万元。自成立至今,基地一直面临资金短缺难题,加上中途遭遇被迫搬迁等问题,目前适配成功的导盲犬仅有6只。
最困难的时候,基地发起了“云养导盲犬”活动,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募捐。2万多人参与募捐,成为“云养家长”。
12月3日,记者在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的陕西导盲犬培训基地看到,犬舍挂着每只导盲犬的姓名牌:“云默默”“云奶豆”“云高兴”……“默默”“奶豆”“高兴”是它们的本名,名字来源于网友的投票,基地工作人员给前面加了一个“云”字,寓意“云养家长”的付出——这些导盲犬,既是陕西导盲犬培训基地的“学生”,更是天南海北每一位爱心人士的“孩子”。
点滴爱心汇聚力量和希望。导盲犬事业在艰难中前行,它不仅改变了一些视障人士的生活,也改变了很多人对导盲犬的认知。
视障人士越来越多地走出家门,感受大千世界。他们的家人也解放出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导盲犬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渐渐得到改观。王兴提到,今年以来,他们遇到的一些出租车、公交车司机,看到视障人士和导盲犬都会主动提供帮助。
更多人愿意投身导盲犬事业。负责张璐瑶和“高兴”适配工作的训导员助理罗洁,就是在今年加入陕西导盲犬培训基地的。看到“高兴”的到来给张璐瑶的生活一点一点带来改变,这个25岁的女孩有了真切的成就感、幸福感。她说:“多数视障人士的工作和生活都比较单一,但他们也有很多梦想,只是由于身体原因被限制住了。做这份工作,我就是希望让他们更有能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目前,向陕西导盲犬培训基地申请导盲犬的视障人士已有近2000人。要满足更多视障人士的需求,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努力,让视障人士更便利地出行,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抱美好生活。”王兴说。(记者 孟珂 付玉玮)
来源: 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