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呀!
这几天一朵爸在负责一朵的数学。
有一天一朵碰到了一个日历题:
前面她还大概能懂,但是第4题和第5题,她就不明白。
爸爸特别耐心温柔地给一朵讲:
朵宝儿你看,6月1日在这儿,它的前一天就是5月31号。
6月1号是星期四,所以5月31好就是星期三。
懂了吗?
一朵没懂,但是看他爸那么热情,又不好意思浇冷水,就说,我懂了爸爸。
然后跑过来悄悄问我:妈妈这个题是啥意思?我没懂。
虽然我当时大夸特夸她爸,但是,咱们悄悄说,我家亲队友给一朵讲题的方式,是很典型的反面例子。
今天就来聊聊。
在给孩子讲题,或者平时互动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道题的前提是什么,孩子懂吗?
一朵遇到的问题,表面上是不知道“6月1号是周四,5月31号是周几”
但是为什么爸爸告诉她了,她还是不明白。
她并不是听不懂她爸在说什么,而是不理解“5月31号之后的一天,是6月1号” 这个逻辑。
想要明白这个逻辑,一朵需要知道下面6个信息:
1. 一年有12个月;
2. 5月结束之后是6月;
3. 每个月都是从1号开始;
4. 5月一共有31天;
5. 5月31号,是5月份的最后一天,再往后那天就是6月了;
6. 周三的下一天是周四;周四的前一天是周三。
缺一个信息,这个逻辑链条就连贯不起来。
一朵爸爸默认她知道上面全部6个信息,直接给她解释了结果。
这个也是我之前经常见到的,很多爸爸妈妈的讲题或者讲其他的知识的方式。
比如讲4-2=2:
很多爸爸妈妈可能觉得,这么简单还用讲?这么简单你居然还不会?
但其实对孩子来说,想要理解 4-2=2,起码需要知道:
4是多少;
2是多少;
4比2多;
这个 “-” 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减”;
什么是“=”;
否则她们肯定是懵的,这个逻辑是串不起来的。
就像如果咱们从来没听过什么是“微信”,有人和咱们说,来,你扫我,或者给我发个微信红包,我都行。
咱们也会很迷茫。
所以咱们给孩子讲题,或者讲其他知识,可以先把自己当孩子,假装自己第一次接触“4-2=几”。
然后问自己,把这道题做出来,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正好一朵那天看姜天一老师讲史记,姜老师的讲课方式就是特别优秀的示范。
在讲司马迁之前,姜老师是这么引导的:
:我们知道的古代知识,是从以前传下来的,我们怎么能知道很早之前发生的事儿?
:古书。
:对,古代的文物和古代的书(举了几个例子)
:古代专门设置一个官位,专门写历史书。如果是你,你会给把这个官叫什么官,最简单的。
:史官。
然后才引入司马迁和史记。
从理解这件事需要理解的最根本的东西,最基础的大前提开始讲。
这样,孩子们的逻辑链条是有头儿的,她知道从哪儿开始,理解后面的也就更容易。
讲的过程中,是不是咱们一直在说,孩子一直在听?
还是拿我队友举例,他讲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朵宝儿你看,6月1日在这儿,它的前一天就是5月31号;
6月1号是星期四,所以5月31好就是星期三。
懂了吗?
大家发现没,整个讲的过程,就是他在很实诚地讲,一朵安静地听,是完全没有互动的。
我们不知道一朵有没有跟着他的思路去看6月1号在哪儿,5月31号在哪儿。
可能咱们想到互动,就觉得玩儿很嗨的游戏,跳起来击个掌,才叫互动。
但其实不是这样,咱们问好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这种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比游戏更重要。
我们的目的,不是【自己】把这道题讲明白,而是【让孩子】听明白,重点是【孩子】。
一朵爸的这一段,如果换成这样我们看看:
:朵,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吗?
:日历
:几月份的日历?
:6月份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着表格最上面标黄的一行)这儿写着6月
:6月1号在哪儿,您能找到吗?
:在这儿。
:6月1号是星期几呢?
:星期四
: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怎么从表格里面看出来的,这里能看到孩子是不是真的会看表格)
...
大家看这个过程里,一朵一直在回答爸爸的问题,一直在思考。
我们不用问她“听懂没?”,她要是能答对,就说明她是懂了的。
而且我们问问题,别着急,一次只问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
就像走台阶似的,一次只上一个台阶,步子别跨太大。
这样咱们能确认,是不是逻辑链条上的每一个点,孩子都懂了。
我还是拿姜老师给大家做个对比,大家感觉下好老师问问题的方式。
有一段是老师要引出“司马迁是史圣”。
他是这么引导的:
:中国人把天上厉害的成为神,地上最厉害的叫圣,圣字是不能变的。
:张旭草书写得好,我们叫什么?
:草圣
:关羽武功高,我们叫什么?
:武圣
:李时珍写药书写得好,叫什么?
:药圣
:司马迁是干嘛的?
:写历史的。
:所以我们叫他什么?
:史圣。
孩子们一直是吧嗒吧嗒在说话的。
我们之前经常各个校区去听课,会发现好老师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顺。
老师和孩子就像是在打羽毛球。
就这么慢悠悠,一来一回打着。
可能没有那么紧张刺激的时刻,但这个球,就是不掉地,孩子总是能接住。
其实不一定是孩子有多厉害,而是老师球发得好。
如果我们和孩子聊天儿或讲题的时候,思路从“我怎么能说明白”,变成“我怎么能【让你】听明白”,可能就会很不一样,大家可以试试。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