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家很难,家人中有一部分人希望复合。
& ampquot我想你& ampquot不要忘记说
本报记者林岳宇
中秋节,思念和团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在不少老人心中,只要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圆月、聊家常,即使简简单单,也是个完美的节日。你与谁一起过中秋?你有多久没和子女(父母)一起过节了?无法团圆的时候,你会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近日,我们在50位老年网友与50位青年网友中做了个小调查,将这些问题抛给他们。
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老人都认为,中秋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理应和家人团聚。
但在受访对象中,只有22位老人和25位年轻网友表示,过去3年的每个中秋节都与家人团圆。
遥远的路途、繁忙的工作、短暂的假期,让不少身在外乡的年轻人赶不及与父母团聚。
固然有难以逾越的阻碍,但人不回家,别忘把心送回家,和最亲的人说一声“我想你”。
团聚有一种魔力
“中秋节,就是应该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绍兴的高爷爷今年90岁,眼看中秋节又快到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四世同堂吃顿团圆饭。
为了满足爷爷的心愿,几个晚辈约定,每年中秋节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想方设法回家团圆。一开始,不少晚辈只是为了让爷爷开心,可渐渐地,大家发现这样的团聚仿佛有一种魔力,将一家人的心紧紧地聚拢起来,回家变成了一种自觉行为。“我想,我们的这个约定会持续很多年。”长孙高斌说。
杭州的赵奶奶今年88岁,过去的20年里,每个中秋节,她的女儿、66岁的梁阿姨都会陪伴在身边。“每年团圆饭,我都会为母亲亲自下厨。”新鲜肥美的梭子蟹是赵奶奶的最爱。梁阿姨每次都会蒸上一大盘,把蟹肉挑出来,放在母亲碗里。“我这个年纪还能与母亲一起过节,是极大的福气。”梁阿姨说。
和梁阿姨一样,不少“50后”“60后”都非常珍惜与父母相伴的日子。“小时候,爸妈带着我们做月饼、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现在,轮到我们陪着他们聊天、赏月,安安静静。”52岁的齐先生说,上了年纪后,时常会想起年幼时和父母一起过节的情景,也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
当子女说不回家
“儿子在北京工作,上次和他一起过中秋节还是8年前。”70岁的沈大伯说这话时有些伤感。当家中的孩子离开故乡、外出远游,佳节团圆成为许多老人难以实现的愿望。在本次受访的50位老人中,有16位老人最近3年没有和子女一起过过一次中秋。
团圆节为何不归家?22岁的李小姐想趁着难得的假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27岁的胡女士害怕回家后要面对无尽的催婚;35岁的陈先生已经连续3年奋战在工作一线;29岁的葛先生工作的城市距家千里,来回的路上就得花上2天时间……这些都成了回家的阻碍。
“爸,今年中秋节我不回家。”电话另一头,女儿说出了这句话。77岁的金大伯连忙说:“没关系,你忙你的,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虽然理解女儿,但挂下电话后,他呆坐良久,周身包围着无奈与失望。
在调查中,80%以上的老人都和金大伯的心态相同。
人未归家 心意必达
离家越远,越能感受到思乡之苦和骨子里对家的依恋。临近中秋,离家的游子正计划用自己的方式,对远在家乡的父母说一句:“我想你。”
35岁的李先生在北京工作,前些天,他已为在衢州老家的父母预订了中秋节套餐。爸爸喜欢吃港式月饼,妈妈更爱京式口味,一人送一盒;大闸蟹买上一箱,让他俩一次吃个够。在李先生眼中,爸妈本就节俭,儿子不在身边,更加不舍得买这些。“我得给他们都准备好。”他说。
“我要给爸妈发10个520元的大红包,520代表‘我爱你’嘛,让他们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别太节省。”40岁的赵先生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已经5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他也担心父母亏待自己。
32岁的林先生最近正在琢磨给父母送一份特别的礼物。“我要亲手给爸妈做一份月饼,赶在中秋节前寄回家,让他们吃在嘴里,甜在心上。”从未进过厨房的他,这些天一有空就对着食谱练习,力求一鸣惊人。他笑着说:“只是不知道,父母收到时,是惊喜还是惊吓。”
一根电话线,连接起故乡和他乡的思念。39岁的徐先生认为,中秋节一定要给父母打电话。“虽然平时也经常视频通话,但是节日的问候终究不同,要有仪式感。”徐先生说,中秋节这天,他要和父母煲一个长长的电话粥,好好听听他们的唠叨。
来源: 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