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技术评论】“产品经理”罗永浩老师经常谈论一个词3354效率,在过去两天的锤子技术夏季新产品发布会上也不例外。
“效率”这次被作为了一款即时通讯应用的注脚,它的名字叫做“子弹短信”。或许你会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熟悉,并不奇怪,因为5月15日的那场发布会,在用大段时间介绍TNT工作站时,老罗就顺带介绍过它,只不过,子弹短信这一次被移植到了手机端,从515发布会辅助TNT工作站语音交互的配角变成了夏季新品发布会的主角之一。
“效率”的体现仍然主要在于“语音+文字”的输出方式:点击子弹短信文字输入框右侧的蓝色按钮,可以向好友发送语音,并且自动转化为文字。不止于此,接收的一方可以看到语音转换成的文字,如果对内容存疑,也可以播放语音。
上述技术的合作方,是老罗在2016年的发布会上致敬过的科大讯飞。
在钉科技简单看来,“语音+文字”有一定的提升效率的可能:其一,消息发出者可以不再做发送文字还是语音的选择;其二,消息接收者直接可以阅读文字,无需点击语音,也无需翻译。
钉科技认为,产品逻辑看上去是合理的,毕竟,以10亿日活的微信为例,并不是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点击并倾听语音消息的机会。
另外可能提升效率的则是“引用并回复”。特别是在群聊和多轮对话的场景,回复更为明确,避免重复的无效沟通,也是效率的体现。
综上来看,子弹短信是一款花了心思的产品,有新意也有心意。
一些观点认为,也就是上述可能的效率提升,让子弹短信有了撼动微信的可能,但钉科技认为,子弹短信仅凭“效率”还不足以动摇微信,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语音转文字的准确率问题。
根据官方描述,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准确率基本上是行业内成熟团队的平均水准,科大讯飞、搜狗、百度等都能达到,后续的语义理解的准确才是难题,而关键沟通的容错率是很低的,语音转文字当前在很多时候准确度还有待考量。不准确,也就谈不上效率的提升。
其二,整体的用户迁移成本问题。
微信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QQ之上的。从QQ用户到微信用户的迁移,相对而言是自然和低成本的。但子弹短信并没有这种基础,迁移用户并非易事,特别是,子弹短信相对微信并未100%提升效率,而每个用户的迁移成本其实就是一个群体的迁移成本。
其三,没有跳脱的“微信模型”。
这应该是问题的关键。整体来看,除了没有“朋友圈”“支付”等之外,无论是在单纯的通讯方面,还是在延伸出的社交方面,子弹短信仍然是“微信的样子”。结合上面的用户迁移成本问题,用一个需要用户适应的新“微信”去替换一个用户习惯了的微信,难度是相当大的。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可能性,钉科技认为,子弹短信撼动微信的关键或许在于锤子系手机的保有量,理论上来说,如果人人都用锤子系手机并且使用子弹短信,就会从入口端形成对微信的压力,也基本无需考虑用户的迁移成本。
只是,微信已有10亿日活,而锤子系手机,现在依然有些小众。不过,老罗并没有很明确地说要把微信怎么样,那么,子弹短信作为一个聚合锤友的社交应用,应该会不错的。(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