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兔年新年祝福顺口溜搞笑】写大城市致命时代的声音

时间:2023-01-28 09:36:2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022年举行了党的20大胜利。随着历史指针指向新的刻度,广州市的深圳思想文化战线产生了新的使命。

短视频、新著作、模范故事、引人入胜的文艺作品、连接中外的交流活动。都是勇敢前进的精神鼓舞。

一年来,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欢迎、宣传、贯彻党的20多岁为工作主线,高举旗帜,以民心、培养新人、兴文化、展示形象的使命,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以服务大国为核心价值培养自己的力量。

加强理论武装,收敛思想共识

一张解说图,朗朗上口.除了每天进行的“安全交底”时间外,第5届华南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项目安全监督长颈鹿总是以工人们高兴的心情分享党的20多岁精神体验。“以前人们说‘辛苦几十年,一瓶回到解放前’,现在生病了,有医保底,不再害怕了!”如果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读党的20多岁报告,劳动者会更加透彻地理解。

真理穿越时空,旗帜指引前路。

一年来,广州市通过学习、深圳、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迎接深圳贯彻党的20多岁有机结合,不断奠定全市人民团结和奋进的思想基础。

理论学习越来越深,越来越务实。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小组9次集中学习,1700多次市政局级以上单位中心小组学习,“第一议程”制度巩固了理论学习体系。

超过125万人在“学习强国”广州学习平台注册在线,180多个各级宣传团(队)通过船上、社会科学理论界和知识高中专家的多方面解读,分量深刻的理论文章组通过主流媒体传达给各界。

理论研究的深耕正在结出指标性的果实。

10个新智囊团、9个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6个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60个重点研究基地。新的特色智囊团设置系统化矩阵。

“旧城新活力”理论与实践探索并举,“广州学术界”、“广州研究”打造理论品牌,书记、市长/市场圈11个重大课题研究,立项资金169个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学术史上重镇的影响力持续提高。

“我正在会场‘学习’,更能‘入馆’。”党的20多岁代表、“全国51劳动奖章”获得者刘丹于去年12月23日在网上开始讲课,向各行业传达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理论宣传只有接近国民才能感染人心。

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文明主题月活动

现在,进入黄埔区延堂村后,“树下的堂课”成为当地村民们听、听、听、常来的深水打卡点。听布道的村民们纷纷叹息。“原来党的二十多岁报告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近。”

指导干部指导讲座、专家学者布道、百姓故事会巡逻、道德模范、好记者、“五老者”人士、“草根名嘴”、网吧等力量加入、“包公荣”、“泉湖石刻”、“西关故事”

服务发展的大国,凝聚自信的力量

2022年12月21日,以“投资台湾区,创造更好的未来”为主题的香港、澳门、广东台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

300多个跨国企业参加会,48个重大项目现场合同,853个合作项目,总投资2.5万亿韩元.媒体笔尖下的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数字、海湾对全球的魅力、国内外企业分享海湾地区发展机会的热情。

一年来,广州市坚持团结、稳定、积极的宣传为主,组织主题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敲响了建功新纪元,开启了走向新征程的雄洋主旋律。

紧紧按压时代的脉搏——

全市的新闻舆论工作以与时代相同的频率,用精品献给国民。推出“非凡的十年”“20多岁的时间”等专题专栏,策划《听总书记的话》 《总书记领我建功新时代小家冷暖》等阅读量超过3.1亿的前媒体报道,组织“领导者”采访,推出3万多篇城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方位,

index=2" width="640" height="1242"/>

广州日报《总书记领我建功新时代·小家冷暖》报道新媒体呈现

大城必有大媒。广州日报《五个必由之路》等6件作品获中宣部阅评表扬,市广播电视台《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城市发展》在国内多个城市联动播出,《广州·海阔天空之城》一经上映便引爆全网,网络转发量10.1万,全网播放量1.1亿!

凝聚奋进力量——

全市新闻舆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守正中开新路。2022年6月,《南沙方案》出台,接下来的大半年中,重磅利好相继落地、南沙建设不断提速,成为中外媒体持续聚焦的热话题;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一组《大城名园》重磅文章,借助全媒体矩阵以SVG、一图、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报道,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注入舆论动力。中外媒体云集广州,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实地“丈量”大湾区的广阔蓝图。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中央、省、市媒体推出涉穗新闻报道69.8万篇次、同比增长4.8倍。

2022年12月7日晚,一段短视频在网上刷屏:疫情防控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声“再见”,宣告广州经济生活率先转入常态化。44天44场发布会,来自42个单位的175位新闻发言人先后为公众做权威发布,用公信力把稳了人心安定之锚。

风云激荡不忘赤子初心。疫情防控是遭遇战,也是媒体战斗力的一次最大检阅。

疫情最吃紧之时,广州于全国率先编印《新冠病毒个人防护与健康手册》,发行近6万册。重要媒体单位更直通属地政府,先后组织24名骨干记者深入康鹭、大塘、龙潭三个重点片区的网格楼栋,安排10名记者进驻白云定点医院、琶洲方舱、花都方舱等地。

广州于全国率先编印《新冠病毒个人防护与健康手册》

“疫”线记者与指挥部人员同吃同住,准确把握疫情实况,用老百姓的视角记录下一幕幕真实场景,反映基层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不舍昼夜服务群众的事迹,发布新媒体产品超2.1万余篇次。真实的故事有温度、有真情、有共鸣,全网总阅读量超3亿人次。

这种与防疫工作“零距离”的采访报道,为广州人民记录下最真实、最全面的战“疫”场景,生产出最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闻作品。

聚民心、筑同心,需要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市委网信办建立健全指标体系和信息库,出台网络安全保障措施,获评中宣部年度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

浇灌“文明之花”,弘扬核心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022年,广州图书馆迎来40周岁生辰。馆长方家忠自豪地讲述,广图新馆开馆时一年仅举办400余场文化活动,如今上升至4000多场。现代公共图书馆应从“以书为中心”的传统图书馆,转型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空间——方馆长理想中的“图书馆之城”,从概念走向现实。

一年来,广州市围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全域文明创建,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文明的广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弘扬。

常态化展开镇街网格化测评、专项测评,市领导带队巡查督导,累计整改6.5万个问题,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参与率、知晓率平均成绩达到94.6分。

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每年有“新面孔”。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精神文明创建13项专项行动。

5处革命史迹升级为省保文物单位,推出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新增永庆坊等15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在守正中开拓。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文明的广州,先进典型群星璀璨。

“想多活两年,多看点病人。”全国道德模范、南方医院主任医师骆抗先日前对记者说。这位91岁“乙肝斗士”与时间赛跑的背影,感动着一座城,感染着后来人。

截至去年底,广州市6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9人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人获评省道德模范,8户入选全国“文明家庭”,39个组织及个人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总数保持全省第一。

文明的广州,精神文明建设的硕果落到“惠民”的根本追求上。

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063个和百个市级示范点,构建“覆盖村居、群众便利”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开设“市民随手拍”通道,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羊城行动,“一街一品牌”推动首届23个微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把文明创建工作做成为民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

繁荣城市文化,造福市民生活

北京冬奥会期间,由广州美术学院曹雪教授团队设计的吉祥物“冰墩墩”,跃居全国“顶流”,各地“一墩难求”的热潮为广州文化软实力写下了强有力的注脚。

冰墩墩,图源:新华社

一年来,广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供给,让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以人民为中心,历史文化焕发光彩。

广州市完善文物保护监督员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先考古、后出让”等制度;

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入选2022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

成绩单背后,是一次次创新性保育,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

宋代磁州窑小虎“戴”上口罩,褐地黑白彩虎形枕以粗放稚拙的艺术风格“送”祝福……虎年新春,市委宣传部会同文博单位,设计了6款集岭南历史底蕴、科学防疫于一体的贺年作品,借博物馆藏品之“口”暖人心。文创产业赋能社会治理,兔年的广州文化新创意让人期待。

以人民为中心,文化产业逆势上扬。

广州日报融合传播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地方党报第1名,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合传播指数在城市台中排名全国第一,市区两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速,媒体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荔湾区永庆坊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区,从化区莲麻村、南平村等4个村和增城大埔围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旅融合铺陈出一道道亮丽风景;去年前三季度,广州文化新业态规模以上企业超过800家,实现营业收入1595亿元,同比增长5.4%。

以人民为中心,文化服务优化提升。

舞台剧目、文学、美术等多个门类获评国家级荣誉22项,其中电影《中国医生》、歌曲《少年(建党百年版)》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近50件美术作品入选全国主题性美展……文艺创作迎来大丰收;“一镇街一文体公园”、举办“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等惠民演出……群众文化获得感越来越浓;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封顶,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市文化馆新馆、广州粤剧院新馆落成开放,广州美术馆新馆2023年初正式开馆……城市文化新地标群交相辉映。

“海心桥”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说:“透过建筑,可读懂广州的文化品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要成为时代的印记,这正是我们的文化追求。”

传播通达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打造国际传播的“广州模式”?怎样设置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议题?“讲好”故事却常常忽视了“聆听”故事?一场围绕“大湾区海洋文明建设与对外传播”展开的“头脑风暴”,从广州直通“云”端,吸引了来自香港浸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全球学者济济一堂,建言献策。

一年来,广州市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作用,以广州为“窗”向世界展示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需要国际化的语言。

2022年,广州外宣呈现立体化、矩阵式的新景象。2022年,广州联动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组建外宣智库团队,共建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随着英语、粤语、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等境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的先后开通,城市能见度水涨船高。

2022年,广州第五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省立中山图书馆柏园粤书吧等3家单位获评2022年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广州购书中心番禺店斩获法国巴黎DNA设计大奖“室内设计类别大奖”,“一区一诗一品牌”“湾区诗会”“广州诗词之夜”品牌活动、“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系列活动、“诗意花城·听见花开”城市文化形象宣传……“诗词之都”“美丽花城”“书香羊城”的形象更鲜明。

广州诗词之夜系列活动

立足湾区,面向世界,自信的广州越发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截至去年2月),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被寄予世界一流湾区的期望。“共建人文湾区”是历史交给岭南文化中心广州的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暨“新时代大讲堂”上,近20位中外政商学界各领域人士参与,吸引美联社、福克斯新闻网等200多家外媒报道,覆盖受众逾2亿。

穗港两地同气连枝。广州邀请香港加入海丝申遗联盟,举办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与香港电台联合制作资讯类节目《湾区全媒睇》覆盖大湾区8611万人口,并入选香港教育局指定教材。广州日报《读懂广州粤韵周刊》获港澳主流媒体持续转载并全球传播,穗港澳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展现新气象。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记者获悉,“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永久会址正加紧筹建,将定格下一张面向世界的城市名片。

展望新的一年,广州将继续扮演好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角色,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的城市精神,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汇聚起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理论学习

125万多人在“学习强国”广州学习平台注册上线、180多个各级各类宣讲团(队)遍及线上线下。

价值弘扬

1.51万场“喜迎二十大做新时代文明人”主题实践活动、1.65万场次“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服务群众2000多万人次。

服务大局

依托“广州新闻发布”、各区官微平台和海外社交媒体,面向国内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累计9万余篇次。组织158场疫情防控等主题新闻发布会和故事分享会,全年共邀请555家(次)单位、730名(次)发布人,“钟南山回应新冠后遗症”话题点击量累计超5.5亿人次,帮助全国人民科学理性看待奥密克戎。

文化保护

完成全市26片历史文化街区、815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新增省级、市级非遗项目12项、48项。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道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于梦江、王维宣、苏俊杰、吴波(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