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和张延年两位教授精彩的英语事例。
李丽丽教授
让我举我朋友的两个例子。他们说英语。
就在我刚才说Mary Fleming 的那次活动中。一位上外的教授叫虞建华提了一个建议。虽然他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英国人不同意。那个英国人就说一句:”It won't hold water.”
虞建华没有任何停顿,马上回了一句:(But)It catches fish。结果那个英国人马上笑起来,我们也都笑起来了。他这个回答太妙了。本来英国人的话表面的意思是你这个容器像渔网一样,是漏的,承不住水。实际的意思是说你的分析或是你的argument是有漏洞的。但虞建华马上说,哪怕是漏的,It can catch fish. 他回答的话表面意思是虽然我的容器漏水,但总能抓住鱼。实际意思就是我的方案是有效果的。
我听过很多人的对话,但是这个对话太精彩了。我永远忘不了。
还有一个例子是连仲教授的,应该是02年前后,我跟张连仲教授的在北京的英国文化委员会开会,连仲就谈到我们国家的人对英语学习和西方文化趋之若鹜。他用了一个词叫pilgrimage 朝圣。英国作家约翰·班扬写了一本小说The Pilgrim’s Progress,中文翻译成《天路历程》。主人公作为基督徒为了寻求天国历尽千辛万苦。结果连仲就用了pilgrimage这个词来描述当时中国人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狂热和迷恋。我当时一听就惊呆了,他怎么就能想到这个词呢?太妙了。在场的一个英国政府官员还有英国驻中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的一秘,马上说张教授你说得太妙了,pilgrimage这个词简直用得太好了。
这说明连仲教授语汇和语景能力很强。这个就不是简单的词汇量的问题了,而是在那个时候,你用得非常贴切,而且有深刻的含义。反映出你对英国文化背景的深刻认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从理解的角度来说,也有一个语景的含义。你要有足够的语言背景知识才能理解他用词的精妙啊。很多人听到未必会觉得他的用词很精妙。而且连仲是在很流畅的交流中间自然地用到了这个词。然后英国的政府官员马上说张教授你用的pilgrimage这个词太精妙了,把你们中国的目前的这种情况形容得非常到位。
所以我非常佩服这两个人,一个是虞建华,一个是张连仲。他们的语言已经超出了99.999%的中国人的英语,并不是词汇量的多少,而是他们语汇能力和当下语景的契合。
·刘鹰老师·
是啊,这就是你刚才说的他们是有 Overlap的,有契合点的。They are on the same page我在想直播间的英语老师们,听到连仲教授这个词的用法会不会觉得很精妙呢?
·李力教授·
所以语景中说的背景知识是很重要的。我以前在给学生讲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时候啊,经常会讲什么呢?第十八首就是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我怎样能把你比作夏天那首。有人说这首诗是莎士比亚写给一个女士的,有人又说是写给一个男青年的,不管他是写给谁的,当时就有学生提问题,李老师,我们一般说来是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为什么莎士比亚要用夏天来做比喻?
我就跟他们讲,我到英国以后,有一个同学花400英镑买了一辆二手车,其实恐怕是三手四手车了,我们一到周末就开出去玩,开个几十百八公里到乡下 countryside或者country。在英国的乡下,我突然就感到为什么莎士比亚要与夏天做比较?
青青的草满坡,上面点缀着牛羊,地上树上都有很鲜艳的花,阳光一照,那种景色真的很美丽。夏天的景色就是不一样。我们一想起,特别是在四川、重庆,想到夏天就是闷热。在英国完全不同。夏天最热的时候,90年代,夏天最热的时候,有一点想用扇子的感觉。平时穿一个短袖,心里边都不踏实,总要带一件外套在身边。因为一到阴凉的地方就很凉,好像刺骨的凉。
我记得有一个周末我们到了一个小镇上。小镇外面的田野坡形的。很多石头砌墙也是分界线,就是这一块是我家的、那一块是别人家的。草绿得简直是像假的一样。树上地上都是花儿。我突然就想到我以前家里不知道是我父亲还是母亲用的林语堂开明英文读本。我以前在教中学的时候、读大学的时候,我就老翻来看看。比如THE UGLY DUCKLING就是丑小鸭。我记得里边有一句话让我是思考了好多年,Summer in the country is glorious。我想把它翻译出来, 这个glorious就翻译不出来。
我突然想到,怪不得英文译文的安徒生童话要写成summer in the country is glorious。如果你没有英国乡下的这种背景知识,就理解不了。理解的程度就有所不同。同样的语境,同样的context,你的背景知识不一样,理解就会不同。英国的5、6、7这三个月的阳光是非常非常美丽的。所以summer in the country is glorious。这句话我是一辈子都记得。
·刘鹰老师·
您说的语景,比如刚才说 glorious,一定要in the country才能体会,而且是英国的乡下。乡下的那种花园和景色是在城里边完全看不到的。没有这样的背景,只是靠语境是无法完全理解的。
·李力教授·
确实是这样。81年的时候我读过一本小说,Rich Man, Poor Man,作者是Irwin Shaw。我在看那个小说的时候,发现有几个理解上的问题,我就去问一个美国外教。他就给我解答了,解答以后他就说你知道这个Rich man,Poor man这个小说这个题目这个书名怎么来的?我说我不知道。他说他们小时候一个童谣叫Tinker, Thinker, Tailor,Soldier,Rich Man, Poor Man,Beggar Man, Thief.后面还有,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这几个,后来过了一年外教走了,结果我又看到Irwin Shaw的另一本书,叫做Beggar man,Thief我马上就想到这又是从他们的那个童谣里来的。这么多年我查了很多的东西,我所能查到的参考书,还有对这些小说的评论,我查找了很多,但是从来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谈到这些书名与Tinker,Thinker,Tailor,Soldier,Rich Man, Poor Man,Beggar Man, Thief.这个童谣的关系。其实他的小说名字就是用了童谣里边两个部分,开始那本书用的是Rich man,Poor man,第二本用的是Beggar man Thief。到现在我的电脑上还显示出这是个拼写错误,说beggar就好了。其实很多英文小说的书名,且不说内容,就说书名都是有深刻的含义的。都是在借用典故、套用典故或者是反用典故等等。如果我们的背景知识不足的话,单是书名就有很多深层的含义我们真的是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