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练干练的西服;柔和甜美的声音;冷静冷静冷静的回答;悠闲的节奏。这些都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杨勇在浙江大学第三届本科生班主任主题班展览大会决赛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
在本次班课展示大赛上,杨芊凭借独特的班课设计与实用的班课主题获得了一等奖。班主任主题班课:
认清本专业的“calling”
在本次班课展示大赛决赛中,杨芊选择《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作为班课主题。杨芊讲到,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有很多:
“一个原因是基于我自己的教学哲学和科研哲学,我认为很多情况下,没有什么囚徒困境,参与博弈的各方都能够达到利益趋同。所以我引导同学们去探索个人兴趣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平衡点,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另一个原因则与杨芊所理解的预防医学本身的特点有关。
“所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所以扁鹊三兄弟中,作为临床医生的‘下医’扁鹊最出名,而他搞预防的哥哥们,虽然也认为自己是‘上医’,却默默无闻。这就是预防医学的专业特性:奉献、默默守护。因此,在国泰民安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它。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与从业人员来说,‘calling’就是认识到本专业的责任、使命与意义,这非常重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让他们把树立崇高理想与追求幸福生活统一起来,这是杨芊寄予学生的期望。
本次大赛上,杨芊的课程亮点是“思政与心理学的结合”。谈及选择这个角度的原因,杨芊说,其实探索思政与心理学的结合并不是第一次尝试了,她曾在前年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解读《领会党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还荣获党总支优秀党课课件奖。在去年,杨芊还申请了学校的研究生教育重大课题《创新基层党建与思政工作方式,推进导学育人共同体建设》。
“虽然只是尝试,但我还是比较坚持自己的理念:我们不能总是等学生出问题以后才由精神科或者咨询师来对他们进行治疗或干预,而应该用心理和经济方面都更具有成本-效益的做法,依靠预防的思路,强化学生的心理韧性,帮助学生发掘自身优势,让师生双方建立共情、感恩、宽恕的行为习惯,来构建平等、交互、共生的导学育人共同体。”
班主任工作生涯:
成为同学们的“facilitator”
杨芊从2013年开始做研究生德育导师,2017年开始做本科生班主任。这期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不强。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清晰地了解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的前景,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杨芊下了不少功夫。她跟同事们一方面通过建立家长群,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建立班级公众号“公卫在浙里”,从学生大一开始,就鼓励他们采访公卫学院的“大咖”老师,鼓励他们读专业相关的文献。
“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去参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比赛,去年‘中华预防医学会’举办的抗疫宣传,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获奖了。”杨芊自豪地说。
杨芊希望自己可以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facilitator”的角色。“这个角色跟焦点小组访谈的‘主持人’有点类似。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正确引导、建立联结上下功夫。建立联结不仅仅是建立自己与学生的联结,还要促进他们彼此建立正向的联结,帮助他们跟他们所需要的、学校的不同资源建立联结。这样才不至于让同学们过于迷茫,也不至于让同学们过于依赖。”这就是杨芊心目中的大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与自己取得的成绩相比,杨芊关注更多的是那些给予过帮助的身边人。从医学院和公卫学院宽松、友好的科研环境,到提供思政指导的医学院和公卫学院的领导,再到推荐自己参赛的班级辅导员,还有高效给力的班团委成员……大概正因为对生活心怀感恩,如今,作为浙江大学抗疫先进工作者的杨芊,在思政与心理学结合、教学与科研的路上身体力行,致力于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给时光以生命。”这是杨芊最想对当代大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大学生最需要学会的,是在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三观,尤其要完成生活、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报学生记者团 孟子骜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傅航颖
责任编辑:周亦颖|李灵
【来源:浙江大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