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充满爱意、流露出思念的节日,承载了多少愿望和多少梦想在那个甜蜜的月饼里。
吃着香甜的月饼,享受明月当空照的那份悠情,怎个不让故乡月晚心更明。
对于像我这样双亲已故,家乡已为故乡之人,中秋,只会在心头多了几份惆怅,多了几许伤痛,多了几多泪水和离家孩子流浪在外头的那份寂寥。
说实在话,过去特别期盼过节。过节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有爸妈细心做好的最爱吃的节日餐食。每个节日便有每个节日的讲究,更有每个节日该有的特色小吃。吃着美食,享受爸妈最热情的盛情,更享受他们无私对待的亲昵。
中秋,正是一年中最丰收的季节,天气尚好,秋高气爽,万物依然茂盛。这个时候,农作物大都成熟收回,农人们把丰收的作物,凭着传统手艺,制作精美的农家小品,实在是丰富得不行。
在我的家乡,中秋节人们做米糖、芝麻花生糖等,这些原材料全是自家的收成,原汁原味,绿色环保,正应验了当下人们拼命追求的所谓土货的热潮。
中秋前家家户户忙个不停,这些东西在家乡必不可少,哪怕再苦的年份,多少都要做点。当生活宽裕起来后,做得就更多。这也充分说明,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和对生活品质的需求。
清楚记得,我远离爸妈在部队的那些年里,虽说中秋少有回家团聚,少有享受家乡节日的氛围,但他们从来就没有缺少我中秋的那份寄托和关爱。
中秋前营里通信员总能递给我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裹,习惯了爸妈的关爱,拿着有些沉、外包十分精细的小包,想都能想到一定是中秋过节的家乡特色。当我每次把爸妈寄来的节日小吃分享给战友们,看着大家那股高兴样,心里暖暖的,便也少了节日对家的向往和思念。
后来,自己也有了家,每每过节总会大包小包的给爸妈带去。然后,节后回来时,爸妈又大包小包的把节前准备的小吃让我带回。
中秋月饼是主心食品,没有月饼不叫过中秋。所以,每逢过节,无论你爱不爱吃月饼,多少都要吃点,这才叫过了中秋节。
妈妈把月饼切好装盘,每人送上一块,很小心的给爸爸挑了一块,最后自己取一块。大家吃着月饼,说着好久没说的话。转凉的风吹过,有丝凉意,本想提醒爸妈要记得加衣裳,谁知道爸妈抢先了说,你们在记得适时加衣服,别在外冷着。或许是享惯了爸妈的这份关爱,连想关爱下爸妈的甜言蜜语都有些不习惯。
在部队的那个时候,通讯条件极其有限,只能收到爸妈的节日包裹,至于问候只能通过书信传递。等到祝福到时,或许节日已经过了。中秋当晚,太过思念的时候,好多次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操场,手里拿着芝麻糖,有些像孩子样傻傻地看着天上的明月。那轮明月,不知道带回过我多少思念。
回来地方,每逢过节,都能提前收到他们叫回家的电话。在他们电话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就想和小时候出门玩一样,就等他们喊回家吃饭一样。那种特别的温暖和无限亲切,只想多听几回。
突然一年开始,我躺在床上左也睡不着,右也入不了眠,时不时地看下手机。可是,整晚连个信息也没有,我便彻底失眠。也正是从那晚开始,我变得孤单而有些害怕过节起来。
少了爸妈的节日确实少了份享受的劲头,还少了份难以言传的失落。
说实在话,爸妈刚离开后的那些个年头,节日的自己根本快乐不起来,也说不出到底是什么味道。很多人都以为我在外平常的日子过好了,节不节都无所谓,也就没人在乎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思念和牵挂。
爸妈走后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过节定带点节日食品,如当初爸妈给我的一样,如今我只能把这些东西当祭品去上坟。虽然我也不知道爸妈会不会如那时候的我一样享受,但于我而言却得到了某种特有的安慰和内心释然。
当子女绕膝的生活也让我不得不时刻牵挂着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对爸妈的思念须得化为传承。让传承的力量传递生生不息的关爱和亲情,又要让传承不断地传承下去。
于是,我告诉自己,每个节日我得快乐起来,把有生的节日过得丰富而充实,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氛围和节日的快乐。
中秋到了,我不埋藏对爸妈的思念,并不隐瞒那长久的牵挂。带上月饼上坟去,兴奋着地告诉他们节日快乐。
有节的日子和有生的节日,一如最初,让牵挂和思念成为承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