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保留对端午的最初记忆,源自于一首关于端午的儿歌:“端午红,红又红,插朵鲜花送金龙;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儿歌虽短,但几乎诠释了关于端午习俗与由来的所有内容;比如端午吃粽子,戴香囊,插艾草,挂菖蒲,赛龙舟,纪念屈原等;端午节,也叫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它是集祭祀,拜神,祈福,辟邪,饮食,娱乐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端午文化和端午习俗传承央央数千年,现已经成我国与春节,清明,中秋并重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自古以来就有龙凤竞舟,插艾草,挂菖蒲,射柳,栓五彩丝线,佩戴香囊,吃粽子,喝雄黄酒,驱五毒,写符念咒的习俗;其中,躲端午也是端午习俗之一;所谓躲端午,是指新嫁或已嫁之女在端午节这天回娘家过节;据古籍记载,此俗在宋朝时期已经形成;比如在陆游《丰年》词作中就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的描述;据民间解释,端午是恶月恶日,不宜行夫妻之欢;而新婚燕尔的夫妻往往把控不住自己,所以民间想到让夫妻在恶月恶日分开,谓之躲端午。
除此之外,旧时的端午节还有占验晴雨的习俗;古人认为:“端午时雨不吉,反之大吉”;这种说法在宋朝时期已经存在,比如南宋文学家陈元靓在其所著的《岁时广记》中有:“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的记载;宋代学者许月卿在《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中有“惨淡疑天泪,滂沱吊屈生;邦人云此日,阴感助阴兵”的感怀;清朝举人赵怀玉在其诗作中也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端阳有雨泪涟涟”的描述;更者,民间还一直广为流传“不怕七月十五鬼,就怕端午下雨水”的这样一句俗语;那么,端午下雨究竟有什么不好?民间为何怕端午下雨水?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影响夏粮颗粒归仓
端午,一般处在芒种前后;芒种是指有芒的农作物成熟,有芒的农作物播种;比如越冬小麦到了来年芒种已经成熟,需要及时采收才能颗粒归仓;而此时也是水稻下秧的适宜时节,农民既要保障夏粮采收晾晒入库,又要保障夏秋作物播种下地,还需监管田间棉花,花生,芝麻,红薯和豆类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说芒种前后是一个非常忙碌的季节;白居易曾在其作《观刈麦》中有“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的佳句描述,详细记载了麦收时节的忙碌场景;民间也有“麦忙,麦忙,亲家见面不搭话”的俗语说法;意思是在麦忙时节,遇到了亲家,忙得没有时间搭话拉呱。
其实农民麦忙赶收,主要是担心天气不好;俗语常说:“端午下雨淋麦子,饿死老婆和孩子”;麦收时节一旦下雨,田间泥泞,人们无法下田收割成熟的小麦;如果成熟的小麦被雨淋浸泡,麦粒不仅有霉烂变质的风险,而且还会在麦穗上发芽;无论是霉变的麦粒,还是发芽的麦穗,都会降低小麦的品质和产量;过去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品类比较单一,农民比较倚重夏收农作物作为一年的口粮,如果成熟的小麦,因阴雨降低收成或绝收,农民家中就有缺粮的可能;所以,过去的老话:“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说得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也是过去农民害怕端午下雨的原因所在,毕竟晴好天气才有利于颗粒归仓。
二,影响夏秋作物播种
民间之所以怕端午雨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一旦端午下雨,会带来长期降雨;民间有农谚说:“雨下五月五,当月无干土”;意思是如果端午节下雨,预示整个农历五月会一直处于阴雨绵绵的状态中,频繁降雨会导致田间泥泞,路无干土;农历五月雨水多是有出处的,比如民间相传,农历五月初一是下“开江雨”的日子,五月初五是下“划船雨”的日子,五月初八是下“头八雨”的日子,五月十三是下“磨刀雨”的日子,五月十六是下“洗船雨”的日子,五月十八是降“洗街雨”的日子;五月二十五,乌龙来探母,要下“聚龙雨”;五月二十六,乌龙离别洒泪要下“分龙雨”,五月二十八,老乌龟生日,也要下雨;由此可见,整个五月隔三差五都有下雨的由头,那么农谚所说的五月无干土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从进入农历五月开始,一直阴雨绵绵,不仅造成夏粮无法颗粒归仓,还会导致夏秋作物无法及时播种;农作物耽搁播期,必将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必将压缩农作物生长周期,这些都是降低秋熟农作物品质产量的重要因素;如果遇到“芒种夏至夹端阳,必有大水漫城墙”的特殊年份,长期的雨水累积,还会致使田间有积水,甚至有发生洪涝自然灾害的可能,会造成夏秋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的事实。
都说七月半的鬼可怕,但农人却觉得端午节的雨水比七月半的鬼还可怕;因为农历七月半是中元节,是地狱之门开启之日,是鬼魅出没的日子;过去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农人却对阻止端午下雨无能为力,对端午下雨引来的风雨雷暴也束手无策;因此过去农人觉得端午的雨水比七月半的鬼还可怕;“端午时节夜雨长,听来滴滴伤愁肠”,这也许是过去农人担忧“端午有雨年景苦”的真实写照吧!
三,五月端午雨生虫
俗话说:“五月端午雨生虫,六月六日雨灭灾”,意思是端午节下雨,预示当年虫害多;而六月六下雨,可缓解旱灾;农历六月,正是农作物营养生长的关键阶段,此时的雨水可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可为农作物茁壮成长提供帮助;所以,六月雨水多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也是六月连阴吃饱饭的原因所在;但是端午下雨,预示今后一段时间内雨水多,农作物常处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农历五月,气温已经很热了,正是大部分虫害的繁殖季节;此时高温多雨,也为病虫害滋生和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过去的农耕年代,人们拥有治理病虫害的手段是有限的;如果病虫害在阴雨绵绵的气候里大量滋生和繁殖,农人只能眼睁睁地看到庄稼被虫祸害而无能为力。
在民间,还有“善正月,毒五月”的说法;所谓善正月,是指正月期间气候寒冷,大地常被冰雪覆盖,蛰伏在土壤中的毒虫被寒冷冻死;人间可以免受虫魔侵袭身心,免受疫患之苦,因此,每个人都能心平气和,善待身边的人和事;而到了农历五月,阳气盛鼎,气候炎热,邪秽横生,瘟疫蹿升,人们会感到心浮气躁,坐卧不安;甚至有热邪上身,疫患缠身的现象;“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不安宁”,这个阶段,也是五毒出没四处爬行的季节;五毒是指蝎、蛇、壁虎、蜈蚣、和蟾蜍;五毒出没,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有时还会危及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命;而端午雨水,是秽物滋生,热邪横行与五毒出没的基础条件;故此,人们不希望端午节里下雨,不希望为邪秽滋生,五毒横行创造条件。
概述
端午是一个集祭祀,辟邪,占卜,饮食与娱乐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自古以来就有栓五彩丝线,戴香囊,包粽子,饮雄黄酒,插艾挂蒲,采药射柳,赛龙凤舟的习俗;其中,卜验晴雨也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端午习俗;因为过去人们对端午晴雨比较重视,认为“端午时雨为不吉,反之大吉”;所以,古人不喜欢端午下雨,而且民间还有“不怕七月十五鬼,就怕端午下雨水”的说法;因为端午处在三夏大忙季节里,端午下雨有整月无干土的说法;如果忙收芒种季节阴雨绵绵,不仅延误夏收夏种夏管,还会致使热邪上升,邪秽横行和五毒出没;因此,古人认为端午的雨水比鬼的危害大,所以怕端午节下雨。
#头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