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每一个年代都有专属的记忆
今年七夕
小嘉收集了一些老一辈嘉定人的结婚照
举手投足间的默契
眼角眉梢的笑意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
记录着一个时代的烙印
一个久远的故事
和一份珍贵的记忆
▼
1
1934年,嘉定县徐行镇陆和生为其长子举办婚礼,图为婚礼所发请柬。红色的请柬印有鸳蝶吉祥图案,寓意爱情和睦、长长久久。据照片提供者说,当天的结婚仪式上,两张八仙桌横排于厅堂中,点着花烛,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并致贺词,两位新人郎才女貌,浓情蜜意。
2
1935年,嘉定周天一和杨秀贞的结婚证书。证书上不仅有两位新人的生辰八字,证书的末尾还有结婚人、主婚人、证婚人的名字印章,可见,解放前婚书一直是民间的私人契约,因此需要介绍人和证婚人敲章为证。
3
这是1938年前后,嘉定城中的新娘出嫁的场面。娶亲队伍由乐队做先导,四人抬着大红花轿尾随其后,居民夹道观看。根据风俗,新娘身穿男家借用的特制花衣,头戴珠冠,披上堆纱,戴着黑眼镜下轿,如此装扮,寓意男家娶进门来的是一个贞洁贤德的妻子。
4
1935年,民国著名画家、嘉定人沈逸千与张仪举行了婚礼。这张结婚照上,沈逸千身着西服,俊逸潇洒,英气逼人。张仪女士裹中式旗袍,温婉典雅,贤淑可人。沈逸千是与徐悲鸿齐名的画马名家、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的先行者,也是爱国志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街头出现的第一幅抗日宣传画就出自他的手笔。1944年中秋前夜,沈逸千在重庆遇难,年仅36岁。
5
1940年,南翔一对新人拍摄的结婚照。中间大红喜字高挂、两边烛台对立,在中式传统背景下,新郎身穿西装,新娘身披婚纱,举行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婚礼。
6
上世纪40年代,方家小姐与门当户对的先生结婚。她身穿洁白的白纱,挽着他,拍下这张幸福的合影。
7
1947年,嘉定王为豪和钱芝英结婚证书。“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蝶” 此证,和现在千篇一律的结婚证相比,优美的古文诗句蕴藉浑厚、意境悠远。婚礼举办地崇德堂位于西大街194号,是民国政府外交部委员吴宗濂的故居。看来当时的崇德堂相当于现在的知名五星级酒店,是大家争相举办婚宴的高大上场所。
8
1960年,这对娄塘镇上的新人在娄塘服务商店拍摄了一张结婚照。那时候,谈恋爱要向组织汇报,结婚要由组织批准,结婚照也是十分质朴,没有华服锦衣,只有布衣棉鞋“雷锋”帽,和一份对朴素爱情的坚守。
9
1964年,瞿云玉与妻子相识,今年88岁的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这张结婚照是方泰姓齐的摄影师上门拍摄的。婚后的他非常疼爱妻子,“从没对你说过一句‘我爱你’,可我做的每件事都在代替我对你表白。”
10
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自由恋爱已被允许,但国人仍然遵循着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婚姻观。照片上的新郎是叫金明华,女的叫严彩霞,他们是娄塘同村人,经双方父母同意,定下了亲事。19岁那年,金明华到部队当兵,一去就是五年,严彩霞恪守诺言,坚守爱情,直到1981年时,两人才正式结为夫妻。结婚后,金明华帮助妻子娘家干农活、造新房,用最实际的行动为这段爱情注脚。
11
1982年1月26日,那一年27岁的周庆成和26岁的李建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摄影馆拍下了幸福美好的一刻。一年前,经过介绍,他们相识了。每天,住在西门老街的周庆成一大早骑自行车来到朱桥,风雨无阻接送李建英上下班,幸福就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
12
1986年,在一对新婚燕尔的夫妻新房中拍摄了这张彩色照片。改革开放后,不少家庭慢慢富裕起来。新房内的12床新被、八仙桌、梳妆台以及新娘身穿的毛皮大衣都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家境殷实,生活美满。
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
也没有至死不渝的誓言
那些历久弥坚的爱情
都深藏在日日夜夜的静水流深中
@嘉定人
你身边有哪些令你感动的爱情故事?
快点击“写留言”,分享给小嘉吧!
通讯员:唐凌斐
编辑:王安琪、吴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