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怎样命名微信群名字】如何参与微信独龙族女性的生命过程?

时间:2023-02-22 08:02:5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对于熟悉城市生活的人来说,近半年断网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是对云南省共产县独龙江乡的独龙族来说,这是过去每年都经历的。2014年隧道贯通前,从县城进入独龙江,要走古老的独龙江公路,要越过漫长的环球山。每年冬天,大雪凤山、独龙族居住地要中断通信半年。

从少数民族聚居区、“角逐”到全身、以电视为代表的“圣光传播”时代,最长的经历是几千年。在独龙江,这种变化只用了50多年就完成了。2014年独龙江隧道贯通,4G信号基站开通,独龙族直接进入社交媒体时代。

由于剧中媒体的进化,独龙族女性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龙族女性成为社交媒体的热心用户和扩散者。

2018年6月,云南大学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孙新女子组研究生田浩在独龙江举行了他的第一次田野之旅。在田野里,他试图探究独龙族女性为什么特别热衷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以下是钱浩的口述。

文|吕伟楼敦豪

01.

为什么独龙族女性更喜欢使用微信?

2018年夏天,我第一次进入独龙江做田野,我所在的村庄很小,转了一圈也只有十分钟。我为了翻译找了当地的年轻人,他们带着我挨家挨户地聊天。

图|一组村庄的航空照片

平日里,独龙族女性围坐在池塘边聊天喝茶。他们非常热情地对待外来学生和游客。第一场比赛结束后,村里的一位女龙姐主动添加了我的一名微信。

龙姐姐是70多岁以后村里中年女性中说普通话最好的人,也是村里同龄人中第一个说微信的人。

她对新媒体充满热情。小时候,时隔几年,电影放映队进入独龙江放映电影,她追着别人跑了几个村子看电影。90年代没有道路,她决定翻山越岭到外面考公务员。龙姐姐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小卖部。

龙姐姐告诉我,她的微信朋友中有很多像我一样来调查的大学生。2017年,她第一次下载微信,正是在一名大学生的帮助下。

她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自己琢磨微信功能。后来,另一个村子的妹妹把她引进了愤怒的氏族、水族和汉族的歌唱群。龙姐姐一进群里就直接开口唱歌,果然不开心。后来村里的其他人看到她用手机唱歌,就被吸引了,慢慢地开始玩微信。

像龙姐姐一样热衷于玩微信的独龙族女性不少。微信建立了独龙族的在线社区,微信人群中最活跃的往往是女性。调查期间,接受采访的女性中,人均手机上有近5 ~ 8个微信群体,最大的群体是整个独龙江的基督教群体,其次是大曲群体,最小的群体是家族群体。

在村里挨家挨户走的时候,很少看到中年男性拿着手机,相反中年女性们经常一齐低下头看手机、聊微信或刷短视频。

图|做日常劳动的独龙族

为什么独龙族女性对手机的使用热情更高,比男性更热衷于开拓和探索新的社交媒体?

这可能与过去独龙族女性在技术使用上的弱势有关。在过去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指出,在使用收音机和电视的时代,很多独龙女不习惯调节收音机和操作电视的方法。电视操作似乎自然是男性应该做的事情,有一定文化的独龙族女性也被排除在外。

智能手机作为更个性化、更容易获取的媒体,释放了独龙族女性对之前压抑的操作媒体的渴望。因此,独龙族女性对成为新媒体技术的扩散者抱有更大的热情。

02.

朋友圈爱好者与情感表达

有一天,我刷了90后独龙族女生的朋友圈——。"开始不明确,结束不明确。"

这种“非主流悲伤文章”在年轻独龙族女生的朋友圈时代很常见。30岁以下的独龙族女性一般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认识韩

语与汉字,爱发朋友圈,喜欢将自己当下的情感状态展现在朋友圈里。

她们会在朋友圈里直接表达对于爱情的想象。有一个非常喜欢发类似文字的妹妹,还通过qq聊天找到了自己的网恋对象,他们没有见过面,只是单纯享受一种恋爱的感觉。

她们在短视频平台和各种社交app中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她们常常能刷到网络上其他人美好的恋爱经历,并且向往自己也能够拥有一段美好的恋爱。可是,当她们对照自己现实中的恋人时,常会有很强的心理落差。

图|过年时郊游的独龙族女性跳舞

很多独龙女常会在朋友圈吐槽自己的伴侣。有人曾在朋友圈里发过:“如果能够重来,我一定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当现实中的矛盾变得不可忍受时,她们会更加果断地选择分手。社交平台让她们更易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除了年轻女性,我也找到了另一位朋友圈爱好者。她是独龙族最后一位文面女,居住在山外。她非常喜欢发朋友圈,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发15条。她的朋友圈都是视频或者照片,她常发自拍,发工作视频,发自己和游客合影。有时候还会配上一两句普通话,比如拍一段下雨的视频念“下雨咯,下雨咯......”每次去看望她,她总会录一段小视频,配上普通话加独龙语,“小孙子来看我咯”。

图|看电视搓独龙毯麻线的文面女

正如波兹曼所言,媒介史也是一部情感史。“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

在前网络时代,独龙族女性的文化表达是被动的。作为独龙族民族形象代表的是文面女,文面女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纪录片、报道等电视节目中。可是,独龙族并不仅仅只有文面女性,更多普通的独龙族女性被忽略了。

图|教堂做礼拜的独龙族女性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独龙族女性的文化表达变得更加自由且多元。她们在朋友圈发自拍、发珍藏的老房子照片,分享日常农耕的状态。即便她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意图单纯是为了“玩”,但在这背后也蕴含着她们独特的文化表达。

03.

“玩”微信

很多中年独龙族女性不通汉语,她们更倾向于在微信群发语音、表情包、照片和短视频。这些直观的、易于理解的符号,也构成了她们独特的文化经验和审美逻辑。

“上力腊卡达群”是以一座山的名字来命名的一个微信群,最早是为了发通知,最后演变成为当地的聊天群,并且聊天的主要成员是妇女。

微信群里的独龙女性大抵分两类,一类特别热衷聊天,她们常会通过发语音开启聊天话题,“你们在干嘛”“今天天气不错”等,或者拍自己干活、做饭的小视频。另外一类自己不常参与聊天,但她们会因为想听别人聊天而学着使用微信。

我在独乡认识的一位阿姨便是这样。傍晚,她常坐在火塘边翻动着锅里煮的菜,手机放在侧面的桌子上外放着微信群里其她人发的语音,一条一条地听,边听边笑,但不参与互动。每天听群里的语音消息,成为了她一个独特的消遣方式。这位阿姨使用微信的方式,与她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她的婚姻由父母包办,丈夫喜爱喝酒,生活中与丈夫总会有无可避免的争吵。她平时很少与其他人聊天,但微信群为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

图|独龙族民居火塘

在独龙江,年纪最大的手机使用者是一位文面的李奶奶。她非常喜欢玩微信,每天都要在家族群里发消息。我加了她微信当天,过了十二点,奶奶就用独龙语给我发了一条语音,“小孙子,在干嘛,睡觉了吗?”。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小女儿就住在隔壁,但每天晚上,她们还是会在群里互相发语音,“你睡了吗”、“你在干嘛”……发完如果没人理她,就会一个个私聊发。她的孙女告诉我,刚开始,家里人还会回复她,但时间久了,也都习惯性地不回复了。

后来,奶奶找到了她的倾诉对象,在独龙江外生活的董奶奶。她们平日里会分享自己的日常,诉说自己的孤独和苦闷。虽然身处不同的地理空间,她们却通过微信获得了一种远程的连接与陪伴。

图|年纪最大的文面女(已逝)

独龙族中老年女性,她们使用微信的目的并不在于沟通的便捷,也不是为了获取更多信息,而是单纯地为了“玩”,寻找乐趣,让自己开心。

微信并没有打破她们日常的交往习惯。平日里,她们还是会串门、会面对面聊天和喝茶。遇见信号中断,手机网络无法使用,她们也能很快回归到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

独龙江上游的新向红村年初刚通了4G信号,之前这个村落只有2G信号。新向红村的独龙女们每周会去下游村落的教堂做礼拜。等待礼拜前,她们会坐在火塘边烤火喝茶,不约而同拿起手机,听微信的语音消息。礼拜结束后,她们回到自己的村落,又断了网。

在独龙江做田野的那个夏天,我经历了很多次间歇性断电、断信号,有时会断三五天。断电、断信号是一件令我焦虑的事情,我感觉自己和外界完全断了联系。和我年龄相仿的独龙族年轻人,也会有同样的焦虑。我们会骑着摩托车,到下游的村落寻找信号。

图|织独龙毯的独龙族女性

我调研所在村落的阿姨们却不一样。有信号的时候,她们甚至会因为玩手机而不想织独龙毯。一旦没有信号,她们就能很快回归日常生活,拿起手机玩消消乐,或者继续编织独龙毯。

04.

社交媒体时代的独龙族婚恋

在传统独龙族社会,女性对婚姻的选择是没有自主权的,女性被视为一种“财物”。在独龙语里,男子娶女方为妻叫“濮玛旺”,汉语的意思是,将女人买走。独龙族女性的出嫁,相当于父母将女儿卖给男方。

而如今,我在田野中接触到的独龙族年轻女孩,大多是自由恋爱的。她们的恋爱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本村人,和外村、和其他民族男性自由结合的案例也很多。

随着公路的修建,隧道的贯通,独龙族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智能手机等媒介进入了独龙江。电视上播放着的偶像剧,让他们对爱情有了新的想象。手机普及以后,她们也会刷抖音、快手,看短视频。

图|独龙江隧道

在社交媒体时代,独龙族女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婚恋自由。在传统独龙族社会中,独龙族女性一直在反抗不平等的婚姻观念,伴随着媒介的演变,她们最终实现了婚恋自由,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把独龙族女性争取独立和自由的过程归结于媒介的变化,但社交媒体带来的陌生人社交模式,扩展了独龙族女性社会交往的范围,让她们有机会结识更远距离的,其他村落的,甚至山外的异族男性。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便有女性通过对歌群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的情况存在。

微信也为外嫁的女性提供了情感支持。在过去,嫁到外地的女性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和家里断了联系。现在,她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家庭、家族微信群保持着与亲人的联系。群里通常只有十来个人,包括兄弟姐妹和父母。家庭群的日常聊天内容通常是,做好了饭,拍一张照片到群里。拍一拍娃娃的视频,分享到群里。在外地也会有语言、生活习惯的种种不适应,她们也会在群里和家人倾诉。

我们会发现,外嫁的独龙江女性倒是很少在朋友圈吐槽婚姻。这并不意味着她们没有情感问题,而是家庭群的情感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她们化解了负面的情绪。

在田野调研中,我也认识了一位离婚后回到独龙江的外嫁女性,她便是在对歌群认识了第二任丈夫,并跟随对方离开了独龙江。但是她的孩子还留在当地,和前夫一起生活。五年级的孩子非常贪玩,我曾看到他开学不去报道,被学校老师拖回了学校。这位母亲虽然担忧,但也没有办法管孩子。升入初中后,她就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她和孩子约定好每周用视频联系一次,聊得也很愉快。通过视频聊天,她以另一种方式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情感代偿。

图|木当小组存留的独龙江学校

微信也在一些独龙族女性生命历程的重要节点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一位独龙族阿姨,她的大女儿跟随修路队嫁到了四川,平时很少回来。当大女儿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在医院里给这位阿姨拨通了视频电话。那时候她还没有微信,是用大儿子的微信号来看的。“我有些激动的,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个孙女,虽然出生在外地,我不能抱一抱她,但是通过视频我也算是和她第一次见面了。”通过微信视频,她见证了第一代孙辈的出生。从那以后,她开始使用微信。大儿子建了微信群,她们开始通过群聊视频聊家常。

图|过年时的集体娱乐活动

由于从前道路交通不便,独龙族上下游各个村落之间的交往并不频繁。微信的出现,特别是微信群聊的出现,逐渐使得独龙族内部的交流更为频繁,进而帮助独龙族回归到了更加完整的“部落化”的状态。

-END-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