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怎么翻译…

时间:2022-12-13 20:02:2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古代人们在地里劳作了一年后,是如何过春节的呢?按照史料里的记载,祭祀祖先肯定必不可少了。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好吃好喝了,跟我们现代人一样。但是, 人们在吃喝玩乐的同时,用一个动物的习性提醒自己不能过度享乐和纵欲。这个动物是什么呢?古人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呢?它对于今天的人们有什么启发呢?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

一、《诗经·唐风·蟋蟀》解析

蟋蟀在堂,岁聿(yù)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tài)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jù)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juě)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tāo)。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首先我们来揭晓这种动物——蟋蟀,没错,我们都见过,它一种昆虫,又名促织、蛐蛐,在堂上鸣叫的时间一般在秋冬之际。该诗用蟋蟀的鸣叫来提醒我们什么呢?

来看首句:首句用“蟋蟀在堂,岁聿(yù)其莫。”来起兴,这两句感物伤时,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诗经#《豳风·七月》一诗中就曾提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同样是以蟋蟀的习性来突出四季的变化。

三、四句开始述说心怀:“今我不乐,日月其除”。除:过去。时至岁末,转眼一年又过去了,言辞中颇有时光飞逝、时不我待之叹。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叹息,进而想我们要及时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

马上接着说,“无已大康,职思其外。”无:勿。已:甚。大康:过于享乐。职:相当于口语“得”。居:处,指所处职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也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的工作, 自己来年应该干嘛。

最后一句“好乐无荒,良士瞿(jù)瞿。”瞿瞿:警惕瞻顾貌;一说敛也。说的意思是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后面的两句“好乐无荒,良士蹶蹶”、“好乐无荒,良士休休”每一章的末句均是在提醒人们:享乐要在不荒废事业的前提下进行,要学习贤士的勤奋向上,时刻提醒自己享乐的尺度。这几句虽有说教口吻,但诗人拿捏得很有分寸,在劝诫的同时也肯定“好乐”,只是要求有所节制,语气真挚,容易让人接受。

其实,这首诗表达了农耕文明时期,人们生活所造就的特有的中道观念,而这个观念影响至今。诗经女孩为什么这么说呢?

二、《诗经·唐风·蟋蟀》中的习俗

春秋时期,古人是如何过年的呢?古人过年必祭祀,而祭祀采用的是“蜡祭”的方式。这种祭祀方式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礼记》中这样记载:“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就是在周历的十二月农事终了,把一切和农作物有关的神都找来祭祀一番。蜡祭的神灵主要是,始创农业的先音,附带着主管农事的司音。祭祀谷神,就是报答先音和司音的。还要祭田官之神、祭田间庐舍和叶陌之神,祭包括虎猫在内的禽兽,从报恩的角度上说,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诗经女孩看到里面还有一句,“既蜡而收,民息已。……既蜡,君子不兴功!”说的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到了年终岁尾,劳动人民都休息了,开始准备蜡祭,蜡祭之后,就把谷物收藏起来,让农民休养生息。所以蜡祭以后,君子就不再大兴土木征召民众。

后来《礼记·杂记》记载,孔子与子贡一起观看乡人岁末祭祀百神之后喝酒,说“一国之人皆若狂”。对此,子贡颇不以为然,然而孔子却说:“百日之蜡(干枯),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的这种说法我们耳熟能详,其实这就是对平时生活的感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也是我们生活的道理。可以看做是我们对生活劳逸与奢俭、收放与张弛关系的理解。

《诗经》的这首《蟋蟀》,所传递出的道理,和孔子的观点一样,祭祀之后,我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保护好世间生命,即所谓“正德、利用、厚生”,适可而止,既享受了,也安逸了,后面还要继续的耕作劳动,争取更大的丰收。

三、《诗经·唐风·蟋蟀》给我们的启发

《蟋蟀》这首诗,一方面说光阴荏苒,年终岁尾,不享乐则生活索然无味,该庆祝的时候我们还要庆祝。另外一方面劝诫世人,行乐之时还要想想平时,想想来年,有节制的享受才是中庸之道,享受完了还是要继续努力向前的。

所以说,诗经女孩一直很推崇这首诗的原因,也在于此。千百年来,唯有这首诗把我们生活的道理说尽,而且这首诗既不高调,也不消沉,像话家常一样,而说出的普世的道理,至今也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你们说呢?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