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解释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放任)一苇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浩浩乎如冯(同“凭”,乘)虚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离开)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拍、击)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依、循)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舞幽壑(深谷)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寡妇)。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同“缭”,盘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斟酒)临江,横槊(长矛)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捕鱼砍柴)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一下子,很轻易地)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而卒(终究)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客喜而笑,洗盏更(再)酌。肴核(菜肴和果品)既尽,杯盘狼籍(凌乱)。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句子

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苏轼容色改变,整理衣襟端坐着问客人:“(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本来是一代英雄,如今却在哪里呢?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何况我本来和您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一叶小船,端起酒杯来互相劝酒。

⑤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共同享受。

⑦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不断斟酒,菜肴果品已经吃完,杯子盘子乱成一片。大家互相靠着一起睡在湖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⑧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⑨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