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上面『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安娜·卡列尼娜》:“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这种观点可以从正面说,也可以从反面说。比如,人并不是因为丑陋才可恶,而是因为可恶才丑陋。

话虽如此,但人们习惯于只看问题的表面,忽视问题的本质。用这样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往往会舍本逐末,很难真正把问题解决掉。

举个婚姻中的例子来说,一个男人背叛妻子,只是表面问题。如果只盯着表面问题,认不清问题的根本,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让自己对婚姻的认知始终存在欠缺。

下面这位读者所说的她哥嫂的婚姻问题,就牵扯到上面提到的那些关键。

东林老师,您好:

在我哥嫂离婚的这个问题上,我妈、我嫂子和我哥的看法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嫂子之所以要跟我哥离婚,是因为我哥背叛了她,想要离婚娶真爱被她发现,她感觉受到了羞辱,同时想要惩罚我哥,她认为我哥一意孤行的话,不会有好日子过,所以就死活要离婚。

我妈听说我嫂子闹离婚,及时出面极力挽留,有她自己的考虑。

在我妈看来,我们家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全都要归功于我嫂子,因为我嫂子帮衬了我们家很多,说她一手撑起整个家也不过分。

我哥之所以认为离婚刚好合他心意,之所以在我妈挽留我嫂子的时候说“离就离,谁怕谁”,是因为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考虑我嫂子的感受,也没有考虑我妈顾虑的那些问题。

三个人在离婚的关头各执一词,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速了我哥嫂离婚。

而从结果来看,我嫂子跟我妈考虑的问题比我哥深刻,比我哥全面。

我哥曾经坚定认为自己“只是犯了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不承认自己的问题,只顾着狡辩,他的这种认知和心态,就说明他看问题只看表面,想问题时习惯于随波逐流,就像下棋的人只顾眼前而不考虑后面一样,自认为眼前的路走得没有错,实际上早就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我嫂子跟我妈只是相比我哥来说,考虑问题比较深刻,实际上也有欠缺。

我嫂子只想到了离婚,没有为自己准备后路,没有想过离婚后该怎样生活,也没有吸取教训,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哥犯错的根源,以至于她之后开始的婚姻也算不上幸福。虽然我们全家人因为她的离开被打回了原形,但我觉得最可悲的人却是她自己。她本来处于赢家的立场,结果把一切搞砸了。

我妈只顾着阻止哥嫂离婚,没能准确抓住哥嫂的心理诉求,也没有想过万一哥嫂真的离婚了,她的日子应该怎么过,以至于哥嫂真的离婚以后,她的生活被动陷入了困境。

他们遇到问题时,都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多想一步,这是不对的。在我看来,不管在婚姻中还是在其他情境中,即便自己没有错,也不能只是狡辩,不能只顾着指责别人,而应该综合去想自己应该怎么办,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您说是吗?

东林夕亭情感建议: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婚姻中最大的愚蠢,是狡辩!”

她的这个观点是基于自己的婚姻生成的,虽然没有上面那个案例复杂,不过也掺杂了背叛。她试图挽救婚姻,男人却一直在狡辩,导致他们的婚姻一步步走到了尽头。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婚姻中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人”的问题,但凡正方跟反方讲道理的时候,反方反复狡辩,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严格来讲,“狡辩”这种行为不仅仅存在于犯错的人身上。

以上面那个案例为例,男人明显在狡辩,这没什么好说的;女方和婆婆,看似都是正方,但从她们对待问题的态度来看,从她们之后的生活来看,也存在“狡辩”的心理。

女方“狡辩”的心理表现在:她认为一切都是男人的错,认为自己必须要惩罚男人。这种单向的执念,容易让她忽略很多她应该总结的经验,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

如果她总是在内心指责痛恨男人,如果她总是在别人面前吐槽埋怨,不去想以后该怎样生活,不去想以后对待婚姻该注意什么,就有可能重蹈覆辙,这当然算不上明智的行为。

婆婆“狡辩”的心理表现在:她认为儿子儿媳不能离婚,否则会对全家人不利。她是基于这种心理才去挽留儿媳,要求儿子别离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儿子犯的错误。她先是提出不想让儿子儿媳离婚的诉求,失败以后只顾着埋怨,这种反反复复的心理,对于走出困境没有任何帮助,当然也算不上明智的行为。

希望其他人能从中吸取教训,不管在婚姻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问题,但凡跟人有关,都要记住:不要用类似“狡辩”的方式单向指责,也不要用类似“狡辩”的方式单向哭诉,而应该跳出这个怪圈,多方面看待问题,从中提炼出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然后执行,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陷进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