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个性qq留言】凌寒| |我静静地在树林里走

时间:2023-02-07 20:04:0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我静静地在树林里走

-龙口万松浦学院2012第一次讲坛感觉

凌汉

(一个)

我静静地在树林里走。

这是龙口万松浦学院的森林。五月的晚松浦,草木青翠,鲜花盛开,翠绿耀眼,幽香阵阵。晴朗的阳光洒满了草地,松林在阳光下平静,青白杨树的叶子在风中欢快地飞舞。树叶的欢唱声让我突然想起了大学时喜欢的一首诗。

有人见过风吗?不是我,也不是你。

树摇动树叶时,突然开始刮风。

有人见过风吗?你也不是我;

但是树低下头的时候,风吹来了。

5月,正是绘画花开的季节。一朵绘画花,白色深紫色,一朵聚在一起绽放,好像要向我们展示所有的美丽和香气。空气中弥漫着醉酒的心里花香。办公楼旁边有一棵大槐树,由三根树枝组成,其中一根倾斜,一棵树开花,枝叶垂下。在这里,没有人会修剪和矫正它,所有的树都可以自由生长,所有的树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即使在园艺的时候,也没有人能砍倒一棵树。办公楼前面的路中央有一棵倾斜的树,十年过去了,它仍然在路中央茂盛地生长,迎接欢送的游客。

这里有旺盛的生机,对生命的尊重和爱。

门墙上有四个温柔安静的大字。希望大家能有稳定悠闲的心态,在物欲喧嚣的时刻,能心潮不躁,勤劳,崇尚真理,保持沉默。书院本身和蔼宁静。开元十年来,它静静地存在着,默默努力着。继承了各种先进文化,创造了当代学术文化,成为各种思想碰撞和各种文化融合的场所。但是随着世俗越来越近,力量越来越强大,吞噬了迷人的无限松林,森林中出没的刺猬、鼹鼠、狗獾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鸟儿的影子也越来越稀少。商业楼近在咫尺,近在咫尺,但书院的风骨却在内心嘈杂的声音中安静。隔着墙,它创造了安静,自由和优雅。书院安静,甚至干净,空气更新鲜,阳光更纯净,让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不自觉地变得安静和诗意。

"功绩满满,但人的诗意栖息地在大地上。"荷尔德林这首诗很久以前就很熟悉了,但曼松浦这几天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意的追求和存在。“这里所有人都是诗人”墙上有院长张伟的这篇铭文。在康学中,他反复强调,如果写作是诗意的写作,他就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推崇,认为诗歌是抵抗世俗存在的最有力的武器,离诗越近,就越接近文学的本质。他说,他最希望在60多岁以后成为诗人。即使不能成为诗人,也要成为诗人,自称诗是野蛮的追求。“这里都是诗人”不仅深刻感受到院长本身和书院各处的市井,讲课中大家都在谈论诗论文,悠然漫步花香书香,每个人的诗性也在大幅度调动。

(两者)

阳光从海里照射出来,

安静的树林充满喜悦,

在高处竖起肩膀,

小鸟的脚步在上面响。

花香第二次下降,

黑色铜像,

发出无声的光。

我不住在这里。

就从这里过去。

学生贾晓丽的诗《书院即事》。“黑色铜像之一”是指鲁迅的头像。雕像不大,在办公楼的拐角处,又被绿树遮住,不易被发现。一个学生表达了我们的疑惑。雕像为什么不放在书院显眼的位置?答案是:书院冬天海风很大,这个位置比较避风,所以不忍心雕像被海风侵蚀。“鲁迅是我们的心,我们要好好珍惜。”

书院的墙上挂着很多智者的头像。鲁迅不仅出现过两次,而且从三层同时翻译会场可以看出鲁迅的头像比别人的头像更大。可见书院对鲁迅及其思想精神的珍惜和推崇。张伟对鲁迅是这样评价的。鲁迅在当代大刘3354《没有像他那样延续和实践留学传统的文化。漱口水和不知道牙齿的勇气都很少。”)张伟强调说:“人是靠思想站着的。”他不仅重视作品的思想性和精神内涵,而且更加重视书院的思想性和精神内涵。书院是安静的诗,更是思想的精神。墙壁,成人先贤的眼神

越千年,无声地传达着他们的思想: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托尔斯泰——记住,一切将会消失,一切。王国和皇位,盖世的家产和亿万钱财,将会化为乌有,一切都在变化。我们自己,我们的儿孙,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我们的骨头也将会化为尘土。但如果我的作品能含有哪怕一丁点儿真正的艺术,他们将会永恒活在人间;帕斯卡尔——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必须在这方面,而不是在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方面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张炜说:“作为一个道德的宣讲者,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没有了这样的人,这个社会就将是一个不被信任的社会。”书院的力量就来自于责任的永存,对道德的坚守,对理想的坚持,对社会的担当。张炜强调,担当在中国更需要,心里要装大事,眼睛回避小事。他特别喜欢贺拉斯的一句话:我静静地走在一片树林里,想着那些贤人君子们能做些什么。在树林里行走的张炜,一定也在想着贤人君子们能做些什么吧?“我一直想找一个很好的地方,在那里做一点极有意义的事情。它对许多人来说都应该是极有意义的,并能引起自己的长久兴趣。它的整个过程还应该是朴素的、积极的。它要具有相当长的生命力,并且在未来让人高兴。”于是就有了这座承传古代书院精神又极富现代气息的文化圣殿。书院的墙壁上,挂着张炜的一幅书法,录的是冯友兰西南联大碑文的一段文字: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这也是书院的追求和担当吧?

六天来,院长引领我们畅游于思想和文学之中。墙外,世俗喧嚣;墙内,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交流,心灵的敞开,真情的流淌。张炜端坐,仪态万方,从容自信,声调不高但极具感染力。受他爱用动物形容人思维的影响,我们几个学员公认他像一匹枣红色的骏马,端坐的他目视远方,让人联想到徐悲鸿画中静止站立,眺望远方的骏马。此时虽然静止,但我们能想象他驰骋的英姿。没有驰骋,怎么会有1300多万文字的高产?没有驰骋,怎么会有二十二年高原的跋涉?没有驰骋,怎么会有现代书院这样一方净土的存在?

讲学的还有书院首聘驻院作家陈占敏老师,被张炜称作“中国的梵高”,虽然他的文学才华一直没有机缘得到更多的认可与传播,但他一直不问收获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他经历曲折,对文学执着追求;为人朴实,对每个学员都耐心热情,让我们深为感动。

我的心啊,你在高原!他们,是书院的灵魂!

(三)

我不在这里居住,只是从这里路过。

走得最快的总是快乐的时光,六天转瞬即逝。分手时真得有些伤感与不舍,在这个纯净的地方,友情也更加纯净:宋来莹,这个静默瘦小的女子,却有那么大的力量抵抗世俗;刘广涛,年龄最大的学员,但浑身洋溢着感人的青春气息;张厚刚,大胡子,天然的卷发,一幅唬人的艺术家的外表;张清芳,性格开朗,爽朗的笑声如灿烂的阳光让人心情舒畅;王均江,说话时喜欢眯着眼睛充满了热情;贾小瑞的诗情、刘洋的平和张胜利、张守海的挺拔,学员们都独具个性,让人印象深刻。很有幸,我们有缘相聚成为书院讲坛的首批学员。此后,每年春秋两季讲坛会延续开展下去,将会有更多的学员在万松浦的树林里行走、欣赏、思考和感悟。

匆匆来去,我们得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很多,得到的更多,我相信每一个人都用心感受了书院。

似乎是上帝的有意安排,回校的路上,竟遇到了那样一位满嘴充满粗俗之语的出租车女司机,不停地发着对社会种种牢骚。滚滚的车流、粗俗的话语、尘世的烦杂喧嚣扑面而来,让书院的安静与诗意恍如梦境。临走那天清晨,我又特意在万松浦的树林里走了许久,路上铺了厚厚的槐花蕊。看着风中飘扬的花蕊,突然联想,此后的学员们也会像这落蕊一样洒落在不同城市的各个角落,应该也会像这落蕊遮蔽地面一样遮蔽世俗,传递着书院的诗意与思想吧?看到一个朋友的QQ留言: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缺少安宁。其实真正的安宁在心里。在任何城市,都不难寻到安静的树林,难得是缺少真正安静的心灵,缺少一些能想着贤人君子们的心灵。

我们有幸接近这样的心灵。我静静地走在一片树林里,这已不是万松浦的树林。但此后不论走在何处,也许大家都能记住书院的那份和蔼安静,就会增加勇气穿过绝望,走向积极,在现实中行走,心却渐渐靠向高原。

我想,这也是书院的希望吧!

【作者简介】

凌寒,本名姜玉香,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从大学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发表散文、诗歌、小小说百余篇。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海湖》《青岛文学》《胶东文学》《昆嵛》《烟台散文》《齐鲁晚报》《烟台晚报》等报刊杂志上。作品曾被入选《鲁东作家2014卷》、《百家文学作品精选》等。曾获第四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

编辑:张虎

壹点号烟台散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