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大全 正文
渔船的朋友圈 渔船朋友圈说说

时间:2022-12-14 02:16:0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几天前,浙江的两组双拖外海渔船在同一海域作业时,被罕见的野生大黄鱼群网住了。

虽然鱼群并不大,两队渔船鱼获加在一起,也才1500斤左右,但却是金灿灿的野生大黄鱼啊!这些黄鱼规格大小从三斤多到一斤不到不等。对于老渔民来说,碰到野生大黄鱼群,再怎么说,也是上个世纪的事儿了。

船老大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马上发了朋友圈,也为了大黄鱼能卖出好价钱,渔船第一时间返港。大黄鱼还没登陆,这消息就火了。一来是因为大黄鱼这个IP太过特殊,有大黄鱼情结和“天价”大黄鱼的双重加持。这二来,我国近海渔业虽然有禁渔期在吊命,但早已进入休渔大半年,开渔15天的节奏,90%以上都是“垃圾时间”,难得出了这么个跟海鲜相关的消息,自然就火起来了。

咱先不去谈这一千多斤的大黄鱼到底是不是野生的,快过年了,送礼的季节又到了,有这方面需求的人肯定给高兴坏了。野生大黄鱼,特别是大规格的野生大黄鱼,基本是有价无市的状态,别看很多做海鲜生意的朋友圈里大把的野生大黄鱼资源,其实很多都是炒冷饭,或者一条鱼被卖了N次,还有就是用高端的养殖货充野生鱼的情况。

所以这千把斤大黄鱼的横空出世,肯定就像是羊入狼群,只够狼群塞牙缝儿的,而且肯定是规格越大,卖得越快。没办法,为啥大黄鱼是“黄金IP”?就是因为它集文化、美食和稀缺于一身,在东海,乃至全国,都是独一份的传奇海鲜,想不受追捧都难。所以,这些大黄鱼,在网友才开始争论是不是网箱漏网鱼的时候,除了电话预定的,基本都早早卖出去了。

野生大黄鱼群绝迹多年,这波鱼多半是从养殖网箱里逃出来的,还真有人敢买啊,真是人傻钱多!很多吃瓜群众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看待此次大黄鱼事件。这些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咱不好说,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次买大黄鱼的那帮人,下手之快,足见不是一般的吃瓜群众。

现如今,稍微有点海鲜常识的人,都知道了一套如何辨别野生大黄鱼的方法,比如胸鳍长到翻过去可以覆盖住鱼眼、鱼体细长流线型、内嘴唇红色等等,俨然都是半个专家,但现在这个时候,半个专家已经不顶事儿了,只能靠真正的专家来解惑。正好浙江海洋大学的大黄鱼资源修复项目方,也派人来买这次捕获的大黄鱼,用于科研,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看看,这次捕获的大黄鱼,是否是真正的东海野生大黄鱼。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咱先简要介绍一下浙江省的这个著名的大黄鱼资源恢复项目。这个项目是浙江省在2019年推出的一个农业领域的重点研发项目,旨在通过人为介入,借助科技手段,有效重建并恢复舟山渔场的野生大黄鱼资源。该项目计划争取用三年时间,将东海的野生大黄鱼资源恢复到1000吨的规模。

1000吨跟上世纪70年代的超级大黄鱼大网头相比,是真不算多,也就是4个当年陈良银船老大创纪录大网头(一网250吨)的量,但现在想要达成这个目标数量,难度却是非常之大,个中艰辛,也只有项目组的专家们心里清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这些外行看热闹。

项目小组花了1000块,买了四条重量分别为1斤、7两6、8两8和6两的大黄鱼。用来做科研,就尽量买小一点,性价比高,而且老板一听是去做科研的,又给抹了零头,还真是非常支持科研事业了。

浙江海洋大学在10年前,就对野生大黄鱼做过全基因测序,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检测这批大黄鱼的基因信息来判断它们是否是正宗的野生大黄鱼。因为检测工作比较耗时,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们暂时还无法知道真正的结果。如果这批大黄鱼是正宗的野生大黄鱼,也许,对于大黄鱼资源恢复来说,可能是个不错的消息。

虽然近十几年,每年都会有上千万尾海捕野生大黄鱼繁殖出来的鱼苗被放流,但因为大黄鱼鱼苗存活率极低,再加上高强度的人为捕捞无法禁绝,大黄鱼资源一直没能得到有效恢复,这个从渔民的捕获量上就能看出一二来。大黄鱼从来都是零星捕获,一网能有个两三条就跟中彩票一样,像上世纪那样,一网下去,几万斤的场面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不妨拿大黄鱼,跟大洋彼岸加拿大纽芬兰渔场的鳕鱼比惨。两者都曾经很惨,而且一直惨到现在,更是不知道这个惨状啥时候是个头。加拿大比我们的条件稍微好一点,至少,加拿大渔业部门做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禁止了鳕鱼的商业捕捞。而我国因为捕捞作业方式跟加拿大不同,并不是以专项捕捞为主,而是以各个鱼种都通杀的捕捞作业为主,所以,很难做到针对大黄鱼的专项禁渔。

可从1991年开始禁渔至今,纽芬兰的鳕鱼资源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这种意外,却只能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来解释。人们因为无知和贪婪,将一个物种硬生生从食物链中剥离出去,后悔了,又想再塞回去,哪儿那么容易!原来的食物链早就在失去鳕鱼这个掠食者之后,强行自动重启了。

鳕鱼跟大黄鱼在繁殖上是非常相像的。在繁殖期,大群的鱼会聚集在一起,在特定的地点产卵繁殖。纽芬兰的科研工作者在鳕鱼资源尚未枯竭的时候,就对鳕鱼的群体性繁殖现象进行过研究,大抵就是庞大的鱼群会在几条大型的元老级鳕鱼的带领下在固定的几个山头汇集并产卵繁殖。人类的高强度捕捞,很快就将大型的鳕鱼消灭殆尽。失去了领头的老鳕鱼,年轻的鳕鱼只能在风中凌乱,再也组织不起来有效的群体性繁殖活动。

“带头大哥”理论只是众多鳕鱼无法恢复原因当中的一个,但对于我们的大黄鱼来说,却也能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以前的老渔民是见过20多斤的大黄鱼的,这在现在根本是无法想象的巨物,绝对是能卖出天价的存在,而大黄鱼群就是要靠这些体型庞大的高龄大黄鱼来组建。在人们的捕捞下,大型黄鱼越来越少,年轻的黄鱼找不到组织,只能四散在各处。再加上虽然有鱼苗放流,但是存活率太低,基本就是在投放活体饲料,这就是为啥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发现野生大黄鱼群的原因吧。

当然,大黄鱼资源一直没有恢复的原因不可能这么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因为我们至今连大黄鱼的生活习性都还没有摸透,但是没办法,浙江海洋大学的大黄鱼恢复项目组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恢复野生大黄鱼资源的难度除了来自生态学上的,还来自我国现如今的近海渔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我国近海暂时还无法像长江那样实行“十年禁渔”这样的举措,所以,恢复大黄鱼资源的项目也只能是在丝螺壳里做道场,先在局部海域搞起,等海洋保护区和捕捞管理都跟上了,才能给恢复项目以有力的保障。

可能,也会有人提出质疑,国家花重金来恢复大黄鱼这种“网红”鱼类,是不是会有作秀的嫌疑?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想法。恢复大黄鱼资源,肯定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项目。也许我们的海洋还得感谢这条自带黄金光环的鱼种,正是大黄鱼自带的光环(经济效益),国家才会投入资金进行资源修复。不论结果如何,大黄鱼都将会带起一波海洋资源恢复(保护)的浪潮,受益的会是整个海洋和我们这些只知道吃的吃瓜群众。(完)

感谢阅读,喜欢就点个赞吧!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