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不喜欢参观动物园,一点也不喜欢。

看到野外需要自由的动物被困在空荡荡的铁笼子里,我很伤心,真的很伤心。(莎士比亚)。

看着它们百无聊赖的在笼子里走来走去或蜷在一角小憩,我只感觉到了压抑、不适,真的一点乐趣都没有。

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好的动物园可以不是动物的囚笼。

动物园的历史

国内大量地方性的落后的动物园是有历史根源的。

动物园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的“集邮癖”,也曾成为帝国彰显疆域广阔的勋章。当时动物园致力于收集世界各地的珍惜物种来充实收藏,以收集的物种数量多、种类全为优,不注重动物的生存福利。

可以说,动物园生来是有原罪的,因为它是通过剥夺了动物的自由来满足人类的一己私欲。

但是在现代社会,动物园又是不可或缺的地方。它有三大目标:一是保护珍惜动物,留下他们的血脉,通过人工繁殖增加它们的数量;二是增进我们对动物的认识,尤其是行为学上的认识;第三,为公众提供自然教育,让我们树立起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它就不配成为现代的动物园,也无法面对自身的原罪。

可惜,我国很多动物园都没达到这样的标准,任重道远啊。

我国的动物园

我国的动物园早期都是和“老大哥”苏联学习,也有浓重的收藏癖,有大量好动物却不会好好珍惜,提高动物福利。

这其中最明显的代表就是“熊坑”。

“熊坑”就是坑式展区,承继自苏联的旧式动物园,至今仍旧常见于中国,常用于狮、虎、熊、猴的展示。

我厌恶这种落后的展出方式。

它会让人类有万物之灵长的错觉,在观看时天然就有一种傲慢,除了看到动物长什么样子,很难获取别的信息。

而且这它会让动物生活的不舒服。你想想,它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人的注视下,无处可躲。这会给它带来很大压力,会让它的自然行为受到阻碍。

另外,这种展出方式难以阻止投喂,甚至投喂正是这种坑展的直接产物。

投喂

投喂这种行为,在中国的动物园内屡禁不止。

而且很多人不懂得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对此乐此不疲,甚至鼓励孩子去投喂来和动物互动。

惭愧,我以前也不懂得投喂的危害,甚至觉得动物们学会作揖、转圈这种“花活”来乞食很有趣。

我不知道跟我一样对投喂的危害无知的人有多少,但我想数量一定不少。因为我曾亲眼目睹过好多投喂行为,或者直接从坑顶扔下去,或者把食物伸进铁丝网。

因为我不懂得,所以我从没有制止过。

现在我懂得了,很是自责和后悔。

爱动物却因为不懂爱的方式反倒会害了他们。

投喂的危害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不懂它们的饮食,可能会喂坏,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会改变它们的自然行为。

现在很多园方为了缓解游客旺盛的投喂欲望,会卖专门的食物,第一种危害得以缓解,但是第二种无解,投喂不可避免的会改变它们的自然行为。

自然行为

自然行为是动物在无人类干预下的最本真的行为,也是逛动物园最大的乐趣。

你想啊,要是只为了知道动物长什么样子,那根本没有必要去动物园啊。

上网一搜,或者去看看纪录片,应有尽有,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知道一种动物长什么样子。

但是这种“浏览”,是借用别人的眼睛去观察。

逛动物园,是为了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体会。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甚至用鼻子闻,去观察它们在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要这么干,去了解它们的自然行为,去感受每种动物的独特之处。

这才是逛动物园、亲近自然的妙处。

可是动物的自然行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看到的。

要想看到动物的自然行为,首先就要创造出自然的环境。

动物园的“美”,首先在于还原自然。

有条件的可以借助自然的地形,没条件的也可以借助人工的丰容。

丰容是基于动物行为及其自然习性改善圈养动物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动态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用一切的方法让动物生活的更舒服。

总之,不要只是坚硬的水泥地板和光秃秃的铁笼子了,现代的动物园完全可以做的更好,可以更重视动物的福利。

越接近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越让动物有事可做,动物便越可能表现出自然的行为,这可比乞食什么的有趣多了。

这也可以当作评价一个动物园好坏的标准。

自然行为是一个指标,只有把动物养好了,让它们觉得这是自己该生存的地方,它们才会愿意展现出自然行为,这个指标能告诉我这个动物园到底好不好。

如果你懂得了这样的标准,下次逛动物园,你可以用审视的目光去评判它究竟好不好,可以较为专业的发出你的声音。

而公众的关注,是动物园进步的唯一动力。

如果我们都能自觉抵制投喂这种落后行为,都能自觉抵制各种伤害动物的花活频出的马戏,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改进的建议,我相信,中国动物园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写在最后

如果你有幸去到一个好的动物园,你会看到丰富多彩的自然行为。

比如清晨,长臂猿会“斗歌”,歌声悠远、清扬,又不失婉转。

黄麂会在林间奔跑,狮群会咆哮,狗熊会冬眠,犀牛会横冲直撞……

它们都有不同的特色和生活习性,

我们能从它们身上看到物种的多样性,看到尊严,看到高贵和智慧。

这才是动物园应做的自然教育。

万物有灵,我们并不高贵,更不应该傲慢。

Nature is our teacher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