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晚上,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 amp# 039;扫帚& amp# 039;哇这种权威& amp# 039;讯息画面—— & amp# 039;2月7日(可能是8日、9日、10日、11日等)是特别的一天,NASA说这一天地球的重力最小

当该消息席卷互联网后,网友们又增添了新花样,不光是立扫把,黄瓜、银行卡、身份证、鸡蛋等纷纷都成了被“立”的对象。有媒体随后进行了科普,事实上,人们可以让扫帚在今天、明天、后天或以后任何一天直立起来,这与地球的引力无关。扫把之所以能被立起来的关键在于“平衡”,只要把扫帚的毛劈开,找到一个类似于“三角平衡”的稳定的点就可以了。

这本来是一个常规性的操作,为什么在朋友圈刷屏之后,让很多人都争相尝试,仿佛“赶时髦”一般?在这背后,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人们为何总是对从众行为如此上瘾?

从心理学上来解释,从众心理(conformity behaviour)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有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假设当我们翻看朋友圈时,刚开始看到了一个好友拍了张“立住的扫把”照片,或许并没有感觉特殊之处。但看到有第二位、第三位好友又在“立扫把”时,心理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大家都在做?如果有更多人都在晒“立扫把”照片,我们可能就会按捺不住,不论原因,跑去拿起家里的扫把开始照做。当我们也将扫把立起来时,拍照发朋友圈,从而感觉这波“时髦”自己没有落下,这就是从众心理的演变过程。

而另一方面,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从众的另一层原因就是对稀缺性信息的焦虑。人们发图时往往会配上这样的话,“NASA说今天是唯一一天让扫把站立的日子”,这里面的“唯一”就是稀缺性信息的标志,往往会引起人们在心理上的焦虑,从而开始尝试和跟随。

当然,“立扫把”的风靡算是人们在茶余饭后图一乐的消遣方式,本无伤大雅,而从其背后看到的从众心理值得重视。当我们面对谣言时,应先对信息进行判断和过滤,不要让这种从众心理无限发展,进而导致理性的丢失。

作者 李戈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