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仓库外面抱着西瓜。

每年11月他们背起行囊,不远千里来到陕西,到次年西瓜季结束再返乡,就像候鸟一样迁徙。烈日炎炎,吃着脆甜小西瓜,沁人心脾,你或许知道这瓜的品种叫“麒麟”,但你多半不知道种植它的瓜农,来自千里之外的浙江台州。

6月12日,一场大雨过后,气温有所下降,兴平市西城街道南仁村西瓜示范园的棚内,应占生和农民们正忙着摘西瓜,最近正是“吃瓜季”,市场供不应求,老应两口子顾不过来,就从附近村子雇佣不少村民来帮忙。大家剪藤蔓、抱西瓜,不时用脖子上的毛巾擦去额头上的汗水。

对于今年55岁的老应两口子来说,这300个大棚瓜田就是“聚宝盆”。“如今都是小家庭,一个大西瓜根本‘咥’不完,这种小西瓜正好迎合大家的口味。”携家带口来陕八年,老应的陕西方言已经说得挺溜了。

应占生说,麒麟瓜三四斤重,在南方很受欢迎,可是起初引进这品种,大家并不认可,第一年销售不太好,为了打响品牌,次年以成本价销售,口感好、甜度高的“小西瓜”最终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每年小西瓜比本地瓜早上市一个月,正好填补了市场的空当,除了时间优势,大棚小西瓜一年能收三茬,一个棚亩产近2500斤,每斤批发价1.9元,虽然比本地瓜价格高一元钱,但客商依然很多。

老应说,最近每天棚内都有近50人务工,除去技术人员每月每人7500元的薪水以及农民每天60元的工资,利润仍旧非常可观。

下午6时许,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老应从西瓜棚回到家中,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他已经习惯了。

所谓的家其实只是两间简易房,一间是寒酸的卧室,一间是简陋的厨房,此时妻子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米饭配上浙江风味的菜肴,再喝上二两小酒,是老应每天最惬意的时刻。

“每年大约11月他们从台州举家来兴平,从整理土地、架设大棚到施肥、打药、人工授粉直至次年10月西瓜销售接近尾声,在老家也就能休息大约一个月,非常辛苦。”兴平市西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冯卫说,由于每年春节期间瓜地需要管理,所以他们大部分人不能回家过年。

“我们为他们提供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完善以及用工等各种服务,既帮助外地瓜农实现了异地开发和错位发展,保障了瓜农的效益,也增加了周边村民的收入。”冯卫说,西瓜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西城街道一张亮丽的名片。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