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英文名Stephen Chow,无厘头搞笑风格的鼻祖,娱乐圈当之无愧的星爷。

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专业的电影解说人在评价星爷的电影时,总是说看懂的话,是笑中带泪的作品。

可能是因为经历多了,岁月长了,有些电影可以看出一些东西,这可能真的跟他的经历有关。

生活的经历

电影《功夫》中那破烂的房子和鸽笼一样大小的房间,好多香港电影中都有叫猪笼寨,尖酸刻薄的包租婆,这就是周星驰童年、少年时的生活空间了。



《长江七号》中吃的、住的,也是他儿时的一个缩影,只不过他把妈妈的形象换成了父亲罢了。


整条鱼骨+一个烂苹果


努力赚钱的父亲

周星驰的外公是国民党的法官,跑路时举家来到香港,但是没有香港户口,算是黑户,按照早期香港电影的说法,就是偷渡客。

周星驰的外公没有办法,为了解决户口问题,在香港有个立足之地,给女儿(周星驰母亲)找了个香港家境不好的原住民。

但是,户口是解决了,但是周星驰和外公家的家境都不好,外婆长期在庙街摆摊,周星驰七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做各种散工,养活三个孩子。

当时刚刚七岁的周星驰可以说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也许是童年、少年时光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影响,所以后来很多人说他性情古怪。

求学的经历

即使这样的环境,周母仍是每天忙着赚钱,要把周星驰送到好一点的学校接受教育,但是在那样的社会背景,周星驰肯定是会遭到同学的欺负、孤立,老师的白眼和区别对待。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星爷对老师的印象并不好,包括后期的影视中,好多的老师不是横眉立目的,就是特别势力的。

《逃学威龙》中,当学生、做卧底,感觉是跟坐牢一样。


《百变星君》当老师,体罚学生,喜剧效果的加持,看起来更严重。


《长江七号》给老师捡笔,早到老师的嫌弃与呵斥,不仅不感谢,还一脸嫌弃的用手帕包起来。



家人的遗憾

1870年左右的香港庙街,是个鱼龙混杂之地,是摆摊、红灯区等一些混杂的聚集地。类似于解放前天津的三不管、沈阳的北市场等地。

周星驰的外婆就长期在庙街摆摊糊口,他上学期间在外婆家里生活。所以对这些地方比较熟悉,体会比较深。

小混混打架斗殴,一些人出入红灯区,见的太多,也就是比较平常的了,所以他对《鹿鼎记》中市井角色的韦小宝,《霹雳先锋》中的小混混,都拿捏的特别到位。



那时候的周星驰基本上已经不怎么学习了,所以外婆比较担心他,就一直管教他,使得他和外婆之间的关系很紧张。

直到他明白了外婆的良苦用心,想要对外婆好的时候,外婆已经不在了。

在《喜剧之王》里面,有一段他劝洪爷的话,也许就是他要对外婆说的话。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没有这些生活与经历,他也许就不是现在的星爷,也就没有那些游刃有余的精彩,没有这些经典的作品;不过,这些经历终究是不如意了些。

他终究还是没有放弃,努力的拼斗,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为了现在的星爷。

现在终于相信他说的,他是一个悲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