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企业家用微信名字』企业微信如何改个人名字?

时间:2023-02-19 16:08:0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01

宁高宁:要始终重塑中国中华组织的力量。

宁高宁照片来自中国石化微信公众号

杨华改组和中国中华成立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

所有鼓舞人心的语言和计划,一定要靠组织的落实和推动。我们是否可以塑造一个坚强有力、引领驱动的组织?这是一切工作的开始。

组织塑造的效力会长期持续。如果一个组织做了一个很成功的投资,这件事的影响很快就会过去;但如果塑造了一种文化、一个系统,这种根基影响则会持续很长时间。人员不断更替,公司不断发展,但一些深入人心的东西仍会留存下来,我希望今天的我们能够打造出这样的根基。公司有自我清理的能力,人心是向善向好的,组织是向高效、向增长的。司歌等看起来表面的形式慢慢融入到公司,让公司变得有朝气、有活力,就逐渐塑造出公司文化。今天就是建立根基的开始。

——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 宁高宁

点评:

2021年3月的最后一天,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悄悄发布一条消息——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这标志着传闻已久的“两化”重组正式落地。一个多月后的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一个万亿级“化工航母”横空出世,而这艘“航母”的“掌舵人”正是被称为“职业放牛娃”的央企传奇人物宁高宁。

两化重组意义重大,在化工业务和农业业务方面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垂直化布局,这有利于提高新集团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但也要看到,两家世界500强的央企重组后,新公司员工将超22万人,资产超过1.4万亿,面对如此体量的企业合并重组,文化融合、组织重塑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宁高宁的面前。

对此,宁高宁在中国中化总部团队建设研讨会上提出,要跳出具体问题,用“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明确使命和任务,重塑组织力量,建立文化根基,建立公司文化理念的逻辑框架,丰富组织管理的各个体系逻辑。宁高宁的讲话一共提出20条问题,涉及到企业的使命、目标、战略、业务类型、管理方式等,体现了他对企业管理的深层次思考,值得每一个管理者细细品读。

02

张瑞敏:进化是无止境的

▲张瑞敏 图片来自海尔文化微信公众号

经过很多年无止境的创新创业,我们已经搭好了生态型企业的框架,现在还要不断向前进化。进化是无止境的。为了人单合一模式更好地发展,虽然还没到原来为我设计的办理退休的时间,但我决定今天辞去所有的一线职务,退居二线。退居二线后,集团的例会我还会照常参加,但是角色会发生变化。以前的会议,以我说为主,将来的会议,我以听为主。“二战”期间著名的美国将领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次演讲中说,老兵不死,只是淡出舞台。今天,我也是如此。海尔的创业精神永不灭,但我会逐渐淡出舞台。

——海尔集团创始人、名誉主席 张瑞敏

点评:

2021年11月5日,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辞去了董事会主席职务,交棒给周云杰,完成了海尔集团领导班子的交接。虽然张瑞敏不再是海尔集团的主席,但他所创造的商业传奇及其管理思想,将会传承下去,依然会继续影响海尔。张瑞敏执掌海尔37年,打造了一个全球化企业,创立了一个世界级品牌,首创了一个引领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模式,缔造了一种创客文化。

张瑞敏在宣布退休当天的演讲中,讲述了海尔的生态型企业传承,他认为,企业传承问题,尤其是大企业的传承,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传统的固化传承造成的企业衰败,其责任不在接任者本人。即便是别的人接任,也无法从根本上规避兴衰交替趋势。所以传承问题不是领导人行不行的问题,而是组织是否是生态型组织的问题。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杰出的企业家,张瑞敏的退休,具有标志性意义。随着王石、柳传志、宋志平、张瑞敏这一批企业家的退休,一代曾经接管国有企业并成功经营乃至转制、转型国有企业的那代人——由普通的企业经营者,转为成功乃至杰出企业家的时代也告一段落。一个崭新的、以“创客”为主的时代,将成为历史的主轴。

03

曹德旺:企业要把转型升级当健身操来做

▲曹德旺 图片来自福耀集团微信公众号

在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出路在转型升级。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堪比当年国家搞改革开放。而转型升级就像是健身操,应该在健康的时候、好的时候每天都做,而不是倒在床上了再去“锻炼”——那只会死得更快。

——福耀玻璃创始人、董事长 曹德旺

点评:

疫情进一步加速国内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业界最热门的话题。对此,“玻璃大王”曹德旺是怎么看的呢?“很多人会说,经济形势的寒冬是因为疫情。但我认为疫情只是导火索。”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今年11月的一次会议中表示,福耀长期把转型升级当健身操来做。在曹德旺看来,不单因为当前疫情造成了严峻形势,而且民营企业的发展时时会面临严峻挑战。转型升级,不是一时一地的需要,而是放宽整个时间轴,定位全球视野,企业都必须选择的应对之策。曹德旺认为,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的唯一出路。他强调,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经济社会变革的时期、一个新经济发展的时代,民营企业家应该把握住机遇,坚持企业转型升级,实实在在为经济发展作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共同去努力奋斗。

04

俞敏洪:企业家必须有向死而生的勇气

▲俞敏洪 图片来自新东方微信公众号

企业家必须要有勇往直前、向死而生的勇气,坚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最终的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变革和繁荣。对于国家政策、整个国家价值体系的认定,要表现出义不容辞的魄力。企业家应该是先行者、挑战者、整合者、领导者这“四者”相结合,带领一批人或者一个产业前进。这种精神,也称之为“企业家精神”。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俞敏洪

点评:

2021年对于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来说充满了苦涩,国家政策的调整,给整个教培行业迎来了一场大变局,新东方不得不停止经营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而这一块是新东方最赚钱的业务。在资本市场,新东方股价跌幅高达9成,市值蒸发近2000亿人民币。当然,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对教培行业的改革,更是对以往扭曲的教育观念的纠正,让教育回归本质是这场大变局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俞敏洪并没有怨天尤人,他没有拖欠供货商的尾款,也没有拖欠员工工资,在撤销千所教学点的同时为乡村学校捐出8万套桌椅。在狂风骤雨中体面退场,赢得了舆论的一致尊敬。他那种勇往直前,向死而生勇气让人敬佩,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值得每个企业家学习。

05

梁汝波:抵抗组织重力

▲梁汝波 图片来自字节跳动微信公众号

管理者会很有动力去推动公司建立更多更明确的规则,这股力量像重力一样,一直在把公司往更多规则的方向上拉。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世界遇到的管理问题复杂度很高,我们没有办法通过一组规则去控制、去刻画或者去应对这些管理的复杂性,我们需要留有弹性,让管理者能够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

——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梁汝波

点评:

张一鸣突然宣布卸任字节跳动CEO,把一直低调的梁汝波推上了前台。在此之前,这个名字鲜有媒体报道,事实上,梁汝波作为张一鸣的大学同学,在多年前已与他并肩创业,其不仅是字节跳动的联合创始人,还深度参与了字节各阶段的王牌产品,负责产品研发,以及集团人力资源和管理等工作。

事实上,相比曾经的微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字节跳动最近两年的人员增长速度极为迅速。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这家疯狂成长的全球第一独角兽能否驾驭如此庞大人员组织的担忧。

在接任字节CEO的首次演讲中,梁汝波分享了字节跳动在保持组织活力、提高管理效率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字节跳动面临的一个课题是,一方面组织规模很大,需要关注管理效率,确保管理可以规模化,不过度混乱,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管理效果,保证组织不僵化,能保持弹性,总能探寻最优解。

基于此,字节跳动目前的做法是:通过文化来增加共识,减少规则;通过基本管理机制来实现管理效率;通过让管理者承担起管理职责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通过数据积累和透明来实现管理反馈和迭代;通过工具系统来支撑这些的实现。

06

雷军:押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 图片来自小米公司微信公众号

我决定亲自带队,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深知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集团创始人 雷军

点评:

2021年是小米建立的第11个年头,回顾过去11年,小米迅速从一家创业企业成长为一个业界标杆,效仿者众多,其产品方法及理念、用户思维、粉丝经营策略成为很多企业学习的对象。从金山到卓越网,再到小米,一路走来,雷军经历几次大的蜕变与转折,正如他自己所总结的那样,这几次蜕变,有的是被动的应变,有的是主动的选择。但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意志、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抗巨大痛苦的韧性。因为,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

3月29日,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再次创业,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与当年小米进军智能手机不同,如今新能源市场已经风波诡谲,进入新能源市场并分一杯“羹”,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米是否能以惯用的“极致性价比”来迅速抢夺市场份额,同样是雷军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人问我压力大不大,我想回答的是,从我决定开始,我就不再关心有没有压力,我只关心小米有没有能力为米粉做一款感动人心的好车。”雷军如此表示。“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雷军的这句名言能否将小米在手机制造上的经验复刻到汽车行业上,还有待市场的验证。

07

宗庆后:要给员工提高劳动收入

▲宗庆后 图片来自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

企业的发展企业家起到关键因素,但是没有全体员工的努力,你的企业办不好的,所以你要给员工提高劳动收入,我们每年给员工加工资,不光加工资还解决住房问题,我们有一个“家”文化,关注员工的小家,让员工发展起大“家”,最后是报效国家。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宗庆后

点评:

共同富裕无疑是2021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收入报酬是企业助力共同富裕,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对此,宗庆后在10月份参加2021《财富》世界500强峰会时表示,哇哈哈每年都给员工加工资,他认为民营企业家应该给员工增加工资,劳动者的工资提高了,一方面员工会更积极工作,另一方面收入提高能带动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这样就能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你让人家富起来以后,人家才会对你的财富尊重”,宗庆后把这上升到了企业文化的高度,他认为娃哈哈的成功与“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的“家”文化密不可分。

08

李彦宏:这是一个重新为科技创新加冕的时代

▲李彦宏 图片来自人民邮电报微信公众号

这个时代奖励攀登者,这个时代眷顾造梦者,这是一个重新为科技创新加冕的时代。我们热爱这个时代,让我们在技术的深壑中踮起脚尖,再看远一点,看向星空,看到未来。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

点评:

在曾经的“BAT”互联网三巨头中,百度的位置有些尴尬,作为中国曾经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阿里腾讯远远甩在了身后,当前市值不足腾讯的十分之一。而当年连续几个负面新闻,更是让百度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对此李彦宏做了深刻的反思,“从管理层到员工对短期KPI的追逐,让我们的价值观被挤压变形了,业绩增长凌驾于用户体验,简单经营替代了简单可依赖,我们与用户渐行渐远,我们与创业初期坚守的使命和价值观渐行渐远。”

从2016年开始,百度走上了艰难的转型之路,把企业的重心从追求短期利益转到技术创新上来。All in 人工智能,布局自动驾驶和云服务是百度破釜沉舟的希望,它们既是未来的热门赛道,又需要极强的技术研发实力,还与百度搜索引擎的技术积累相关联。“要么让百度死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铭刻青史,要么让百度赢在未来,重新崛起,决不能看着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的一个负面典型。”

2021年2月,百度发布了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四季度百度实现营收303亿元,净利润达到69亿元,连续四个季度超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发布全员信,他表示在技术研发上长期坚定的投入,使百度成为领先的AI生态型公司,未来百度将继续在基础研究、基础技术和底层创新上肯下硬功夫,“不做创新‘气氛组’,要做就做‘实干组’。”百度能否“赢在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09

郁亮:房地产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

▲郁亮 图片来自万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三道红线”、“双集中”等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房地产行业明确进入到管理红利时代。管理红利时代,房屋回归居住属性,房地产回归实业属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意味着行业的回报水平也会逐渐向社会平均水平靠拢;意味着房地产要从开发为主转向开发与经营并重。企业不能再靠囤积原材料、赚土地升值的钱了。同时,也意味着行业不能再靠加杠杆、赚金融杠杆的钱了。万科要开发与经营并重,要向制造业取经,在每个选定的赛道建立领先优势。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 郁亮

点评: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2021年绝对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长期以来,房地产企业习惯了举债发展。在行业的“黄金时代”,房地产企业通过阶段性的高负债来实现高增长的案例,始终存在。但与此同时,高负债也拖垮了一些房企的资金链,同时对金融安全构成威胁。从“房住不炒”到“三道红线”,各项政策的威力在2021年逐渐显现,房地产企业借助高杠杆进行快速扩张的时代,走向终结。

对此,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管理红利时代以“充分竞争”为主要特征,竞争烈度将显著提升,万科提出,必须摒弃旧有模式下的规模扩张思路,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郁亮指出,管理红利时代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完整的能力。“土地”、“金融”,都是单项的关键资源,而“管理”,是全方位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更极致的优势。万科这几年战略相对比较清晰,但遇到了两大短板,一个是组织,一个是人才。万科从两年前开始做组织适配的问题,但在组织适配战略的情况下人才需要先行。

10

贝索斯:当一个想法一开始看起来很疯狂时,不要绝望

▲贝索斯 图片来自亚马逊中国微信公众号

发明创造是我们成功的根源。我们一起做过疯狂的事,然后让它们变为常态。不断创新,当一个想法一开始看起来很疯狂时,不要绝望。别忘了到处走走,让好奇心成为你的指南针。现在仍然是开始。

——亚马逊创始人 杰夫·贝索斯

点评:

2021年2月2日,在一封致员工信中,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宣布将在今年的第三季度辞任CEO,转任董事会执行主席。在这封信中,贝索斯除了介绍自己今后的计划和继任者之外,提到最多的就是创新。

说起创新,几乎所有企业在宣扬自己的企业文化时,都会反复强调这个词汇。然而知易行难,能够真正在创新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而亚马逊正是个中翘楚。

贝索斯于1994年创建了亚马逊,此后,他将这家曾经的网上书店转型为一家大型零售商,并扩张成为一家在电子产品、百货、流媒体、娱乐等众多领域拥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巨头。如今亚马逊的市值约为1.8万亿美元。回首亚马逊创立至今的27年,创新无处不在,从跨境网购、技术研发,到云计算,背后是亚马逊不断创新的企业核心文化。亚马逊推崇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推行从技术到模式、从体验到服务的全方位创新。贝索斯说,“亚马逊已完全准备好迎接未来。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正如世界需要我们的那样。”

文/本刊记者综合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