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腼腆的微信名字」代表重生的微信名字…

时间:2023-04-25 00:30:1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当下社会,一个人如果性格内向,那么他注定要承受不少额外的阻碍。造成性格内向的原因,除了极少部分是先天基因决定,大部分则是因为后天环境所致。

不知是否有人察觉到,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言谈举止、行为思想都非常的千篇一律,在公共场合的表现惊人的一致。不愿意表达自己、不愿交际沉默寡言、对人事没有自己的看法。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是教育的失败。

原本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人完成自我实现,让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发展。但自2000年以来,就开始提倡“一切学习都是为了高考”“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学习成为一件很功利化的事情。

铺天盖地的考试,让学习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那些精彩的知识只是用来打败对手的武器。

对手是谁?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窗,是无数和自己一样辛苦求学的莘莘学子。

为了打败对手,他们不愿互相帮助,过早的体验到了成年人的残酷竞争。他们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考试。

一切和考试无关的事,都被禁止花费时间去做。

过早的竞争,单一的生存形式,导致不少原本开朗的孩子日渐沉默。他们不是这样过一天,而是要这样过十一年。

人的确迟早都要体验竞争的残酷,但人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他所接受的教育一定是在他的年龄阶段能承受的范围内,符合自然规律。

且一个人的天性爱好本应多式多样的,如果一个只以一种样式生存,那他的内心世界就会枯萎。

在这里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有个高中同学,画得一手好国画,总是坐在最后三排。虽然这位同学不爱学习、成绩不好,但她人很活泼,喜欢和同学打闹。

某次课间操她没去,和同学在教室打闹被年级主任抓个现行,由于她平时表现不好,教导主任决定杀一儆百——不仅让她写检讨在全校面前读,还叫家长来学校,班主任、年级主任轮番思想教育了一个下午。

从那以后她整个人就变了,也不闹不显摆自己的画了,整天坐在座位上蔫蔫的。我不知道她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经历了什么,但相信对她来说一定是毁灭性的打击。

很多家庭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就是是否听话。这种标准背后潜藏着教育者的绝对权威,对被教育者个性的压抑,人格的贬低。

在压抑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会很害怕向外界展示自己,把真实的自己紧紧的关在内心深处,看似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但其实人的天性就是会对世界好奇,如果长期压制自己的好奇,那么他向内消耗的能量远远大于向外探索的能量。如此导致性格内向者的心理负担,要比外向者重得多。

严重的时候,会直接体现在生理上,比如神经过敏、失眠、胃病、过度的罪恶感。总是在想我是不是那个不对,这个错了,长期的自我否定。

他们就像一朵虽然还要活很久,但已经呈现出枯萎状态的花。人和植物是一样的,有能量才能生长的鲜活。如果封死了他们向外汲取能量的通道,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苟活。

家庭、社会的双重压抑下,孩童的自我意识被早早的掐死在摇篮里,那些内向的孩子通常没有主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压制也很容易让孩子患上心理疾病。

一位在北京大学做心理咨询师、自杀干预的北京大学副教授,他曾在他的文章里控诉现代教育功利,他遇到很多智商优越的人,完全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者、科学家。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其中一位高考状元在自杀未遂后说到: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是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的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尽头。”

他明明品学兼优,却觉得一切没有意义。长期的压抑让他失去了感知快乐、意义的能力。

现代社会通过压抑真实的自我,和他人保持对事物认知的一致,以此来获得市场上的成功,但一个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只是一味的追求不切实际的乌托邦。

他的内心怎么可能真正健康,一个心理病态的人,真的能把自己这一生过的有意义吗?

所以如果你内向、胆怯、不擅交际,因此而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值得,为什么不试着做出改变呢?


找出原因、分析利弊,避开曾经造成你性格压抑的成因,大胆的探索真正的自我。

大声的表达出来:不要害怕做真正的自己,想表达的时候就表达,无须过于考虑别人对你的评价。

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不需要太过复杂的言辞,只要是简单正面的就可以,给自己设置简短的话语,每次在自己想退缩的时候,就默念这句话。重复的次数多了,大脑会形成自然反应。

凡事多问问内心的自己:遇到事情,别人的观点建议随便听听,做决定要尊重自己的心、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做了一件自己很满意的事,那就好好享受它。

如果有人否认,那是她不能兼容下这件事,是她的问题不是你的,你不需要负责。

当然这个世界不需要每一个人都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世界允许安静的人存在,但如果你的内心是向往社交,希望自己不内向、不害羞,只是担心外界的评价,那请你勇敢大胆的表达自己。

压制自内心想表达的欲望,时间越久危害越大。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How Vulnerable Should You Let Yourself Be?. (2020).

[2] Lewandowski, G. W. (2012). Is a bad mood contagious?. Scientific American.

[3]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Waddell, M. (2002). Inside lives: Psychoanalysis and the growth of the personality. London: Karnac.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