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已经快四年了,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每年很少可以回家探亲。前几年,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更多的是跟朋友出去聚会,晚上很晚才回家。又因为是休假,早上也起得比较晚。所以,陪伴爸妈的时间就更少了。
出门在外,总误以为自己很辛苦,回到家就想跟个“大爷”似的过几天逍遥日子。贪婪地吃妈妈做的饭,感受家庭的温暖。总觉得爸妈嘴里说的“只要你能回来我们就很开心了”就可以了,却从来没想过应该做点什么让父母感受我对他们的爱。
前几天,伊利做了一个关于中秋节的广告,让很多年轻人为父母挑礼物,最后与跟父母相处了10天的AI智能挑选的礼物pk。爱 vs AI,到底哪个更符合父母的期望。最后结果是AI获胜。
广告的目的当然就是提醒我们,为人子女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里多陪伴父母,了解父母。不要只等到节日时,临时抱佛脚地给父母买自认为好的礼物。
但是据统计,在中国有超6成的异地家庭子女,每年陪伴父母不超过10天。即使离得很近,子女成家之后也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即使陪伴,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怎样与父母更好的相处。
现在很多人会告诉我们怎样与伴侣、与同事、与朋友相处,却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与父母相处。我们似乎也从没有深刻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深度研究过父母的喜好,接受爱的方式。总是把最深的爱,浅浅地说。
我记得去年回家想好好陪陪他们,就提议带他们去看电影逛街,但是爸妈怎么也不愿意去。我还有点生气怪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好好享受生活呢,出去逛逛街,吃吃饭多好呀!”可是现在想想我多自私啊,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喜欢什么,总是自以为是地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这样的爱也是一种负担吧。
爱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得到你想要的,而是让被爱的人感受到幸福;爱别人绝不应该是一种沉浸式的自我感动,而是要达到对方接收到爱的结果。这个道理在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上都是一样的,不要试图改变他人,尤其是父母。
这让我想到美国作家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语言》。在这本书中,查普曼博士把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划分成了5种,也就是“爱的五种语言”:
- 肯定的言辞;
- 精心的时刻;
- 接受礼物;
- 服务的行为;
- 身体的接触。
处在长期关系中的人,需要找到对方接受爱和表达爱的方式,才能达成舒适和平衡的关系。虽然本书讨论的是两性之间的爱,但是我认为适合任何一段关系的相处,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
肯定的言辞
Words of Affirmation
对于以“肯定的言辞”作为爱的语言的人来说,正面的夸赞和肯定是重要的。虽然很多父母对子女采用批评式教育,但那是他们以为的“好”的教育方式。事实早已证明,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错误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这种方式的伤害性,就要避免这种场景的发生。
我们总说我们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爱的人。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反思和克制,才会让最爱的人受伤害。认识到这一点后,不是就这么放任自己了,而是要时刻警醒,对父母抱有更多的宽容和体谅,让他们时刻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爱。
我自己的爱的语言应该是“肯定的言辞”。可能因为极度渴望被认可,所以我很期待有一个人可以真心的欣赏我、夸赞我、肯定我,那会让我觉得我是被爱的。妈妈经常夸我,夸我漂亮,夸我优秀,这对我来说就是强大的支持。每当我在外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我知道,我有永远欣赏我、爱我的家人,我就会重燃信心。家人就是,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都会义无反顾地站在你身后支持你,做最坚强的后盾。即使有一天,你很狼狈地回家,他们也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你已经做得很棒了!”。人生的很多时刻,不就是需要这种浓烈的甚至有些盲目的爱鼓舞我们么?同样,我也愿意夸奖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把对对方的欣赏表达出来。
精心的时刻
Quality Time
对于以“精心的时刻”作为爱的语言的人来说,花时间专注在对方身上,共同完成一些事情是很重要的,他们坚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餐厅里两个人虽然在一起吃饭,但是都各自玩手机。的确,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跟很亲近的人随意一点没关系,但是对于以“精心的时刻”作为爱的语言的人来说,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认为对方不愿意花时间在一起。我也经常听到女孩子抱怨男朋友,每次出去玩都会叫上好多人,把本来可以单独一起培养感情的时间占用了,所以她们很容易用“他为什么不愿意花时间陪我”的埋怨来质疑彼此间的感情。
很多年轻人即使回到家也是抱着手机在房间里自己玩,就连吃饭也是手机不离手。其实,父母特别想了解我们,想跟我们聊聊天,我们的不理会真的会伤了他们的心。很多人会觉得,跟父母聊天由于思想观念不一样经常会陷入争吵,但是作为成年人来说,是可以掌握谈话的主动权的,讨论一些开心的话题,不要总去争论一些无解的问题。如果父母表达一些与我们价值观相反的看法时,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表面答应,阳奉阴违”。
接受礼物
Receiving Gifts
以“接受礼物”作为爱的语言的人,能够体会到礼物背后的爱意,以及对方的心思和努力。如果对方认真为他们准备了合心意的小礼物,或是在日常相处中有一些关心他们的表示,他们会感到,自己是被对方珍视和了解的。他们自身也十分重视节日和纪念日,会为对方精心策划庆祝活动。
我记得小时候,爸爸经常出差,每次回来都会给我跟姐姐买礼物。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冬天,爸爸出差回来,神秘地给我们变魔术,他让我猜哪只手里有礼物,最后变出好多糖果,是那种外面裹着五颜六色的糖衣,里面有果仁的巧克力球。我记得糖很甜,爸爸很开心,我也很开心。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画面每每想起,都倍感温暖。
爸爸也会经常炫耀我们给他买的礼物。我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我用自己的第一笔工资给爸爸买了一块手表,爸爸很开心直到现在还戴在手上。我猜爸爸表达爱的方式是送我们礼物,也是通过接收礼物来感受到我们的爱。看到他开心的样子,我就知道我的爱传递到他心里了。
服务的行为
Acts of Service
以“服务的行动”作为爱的语言的人,最喜欢听到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我来帮你做吧”。同样的,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你。
我想大多数的中国女性都是以这种方式作为爱的语言吧。我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容易被妈妈夸奖的就是打扫房间,甚至我经常召集小伙伴来我家打扫卫生。我会很精细地把家里的各个角落归纳整理,每样东西都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妈妈回来就会可劲儿夸我!
妈妈也是以这种方式来爱家人的,她不辞辛劳的照顾爸爸、姐姐和我。我们也慢慢地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了。有时候,妈妈责怪我们不帮她,我们也不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现在才明白原来她不是在埋怨我们懒,而是在向我们呼唤爱。当她没有得到想要的爱的语言时,其实她是感觉到自己不被爱的。这时候,哪怕用再多的礼物或者言语,对她来说,都是弥补不了的。
我们那么深爱着她,就用她喜欢的方式去爱她吧。多帮忙收拾收拾家,给她做一顿拿手菜,让她好好休息休息感受我们炙热的爱吧!
身体的接触
Physical Touch
拥抱,牵手等的身体接触对于含蓄的中国家庭来说是很不自然。我倒是不怎么提倡非得硬性地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爱,也不觉得父母真的可以接受。当然,试着去开发更多表达爱的方式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反正以后我每次回家都要抱抱父母,管他们喜不喜欢,反正我喜欢。
最后,我想说,不是你掌握了多少种表达爱的方式,而是要用父母最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他们。
中秋节快到了,希望大家都可以跟家人团聚,其乐融融,与爱在一起。
祝大家中秋,阖家欢乐!
把浓浓的爱,
深深地表达!
中秋快乐!
更多分享,请关注“一颗名叫芋头的小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