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子曰:“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
人际交往时,礼貌就像酿酒时的酒曲,酒曲质量好,酒的质量就好了。
通常来说,一个人年龄越大,越能记住和推崇社交礼仪,迎来送往的事情,必不可少。
人老了,闲来无事,去串个门,聊一聊天,时间在嘻嘻哈哈中就过去了。
在此,要提醒一下,老年人串门,不要过于客套,尤其是以下三件事。
02
第一,酒:能喝多少算多少,别听劝。
东晋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在浙江山阴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一个冬日里,王徽之一觉醒来,看到白雪皑皑的大地,顿时“酒性大发”,猛喝了一阵。
忽然,他想起了朋友戴逵。于是带着下属,坐船去见戴逵。
当船到了戴逵家门口的码头时,王徽之的酒醒了,说:“乘兴而来,现在没有兴头了,就打道回府吧。”
当时,人们认为,王徽之是一个很率真的人。
深度分析一番,就会发现,很多异常的举动,都是因为喝酒之后,头脑不管事,胡言乱语、胡作非为。
在外人看来,喝醉酒的人,挺搞笑的。但是醉酒的人,不仅伤害了身体,还出了洋相。年迈的人,对于“喝酒伤身”的道理,必须牢记在心。
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来一杯酒,似乎是不可少的客气。但是喝酒千万要控制尺度。并且要看清是什么酒,自己的身体是否受得了。
在“新晋闻”平台上,有这样一条消息。
在河北邢台,一名喝醉酒的老人,骑车外出,结果摔倒在地。开店铺的男子赶过来,把老人扶起来。就在男子准备离开时,老人说:“扶起来就想走了吗?”
事后,民警赶到现场,看了监控,才证明了男子的清白。老人的家属也赶到现场,带回老人。
一杯酒,惹出一系列的麻烦。真是得不偿失。
不管是出于身体健康,还是出行安全、社交考虑,都应该少喝酒。不要因为大家都很开心,就把“酒量”发挥到极致。
端起酒杯,主动认怂,大家都能够理解。要明白,年纪越大,酒量越小,甚至需要戒酒。
03
第二,饭:饿了就吃饭,别饿、别撑。
俗话说:“喝酒七分醉,吃饭八分饱,爱人九分情。”
串门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主人忙着准备饭菜,导致错过了吃饭的时间点。或者客人走得匆忙,一路上都没有吃东西,到了目的地,已经很饿了。
如果你已经很饿了,那就不要客套了,应该主动提出“吃东西”的想法,甚至可以反客为主,吃点零食。
真的不必,饿着自己,还一个劲地说:“我不饿,刚刚吃了东西才来的。”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母亲过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吃素食,加上悲伤过度,身体变得非常虚弱。
晋文王摆了宴席,阮籍毫不犹豫地坐在桌旁,吃饭吃肉。
有官员说:“服丧期间,怎么可以吃肉呢?这是伤风败俗吧。”
晋文王说:“你不看看阮籍的身体状况吗?吃肉也是符合礼数的。”
再多的礼仪,也是为了规范大家的行为,并不是为了消耗大家的身体,也不是为了消耗各种社交关系。
如果一个人饿得饥肠辘辘了,还告诉大家:“我刚刚吃饱了。”岂不是自欺欺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老年人串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好好吃饭。如果对某些菜有忌讳,应该主动说出来。
虽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要“客随主便”,但是老年人不能总是这样。
比方说,有的人不吃辣椒,那么在主人做饭之前,就应该告知。而不是等饭菜都熟了,才露出尴尬的表情。
04
第三,睡:最好是回自家睡觉,别在亲戚朋友家留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去走亲戚,都要留宿。因为交通不方便,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都得走几个小时。
还有,大家都住在农村,房子也很宽敞,多半会准备“客床”。
农忙的时候,亲戚朋友来帮忙割稻子、插秧,连续住几天,也是常事。
现在,大部分的亲戚朋友都住在了城里,房子很贵,但是不够宽敞,也没有考虑到客人住哪里的问题。
知乎上,有人问:“亲戚来家里住是怎样的感觉?”
网友“NicoleLiu”说,有亲戚来家里住,可是家里几口人,一人一个卧房。亲戚只能和妹妹挤在一起。
亲戚在家的时候,大家都显得特别拘束,说话小心翼翼的,好像怕别人窥视到什么,又担心亲戚不高兴。
亲戚住了几天,聊天就随意了一些,但是亲戚却挑剔网友母亲做的饭菜。令人难受。
晚上睡觉,亲戚喜欢早一点睡,妹妹习惯了看电影,睡觉很晚。
不知为何,大家都有“排他”的感受。
显然,如果有亲戚朋友说:“就在我家睡吧。”你千万不要当一回事,不要把“客套”的行为,变成真实的行为。
没有特别的原因,回自己家睡觉,尤其是睡觉习惯不好的老人。实在不行,可以选择小旅馆。
05
歌德说过:“一个人的文明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文明礼貌,是一种社交的态度,但要拒绝过分的客气,不要总是碍于面子。
串门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拒绝一些客套的行为。要学会察言观色,一旦主人很不高兴,就应该知难而退了。
如果老年人去串门,导致对方很麻烦,那就不如不去。
人老了,需要活得自由,不必被人情世故束缚。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