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鬼谷道友问:阿信,最近我们单位准备提拔一些中层管理,我是候选人之一,可是竞争实在太激烈了,我想跟一位没什么交情的领导走动走动,联络一下感情,你看我送多少礼物合适呢?
我问:你觉得送多少合适呢?
道友说:我寻思着“多多益善”。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如果礼物送太大,你敢送,确定别人敢收吗?因此,鬼谷子有一条建议,不妨一听。
一
相信很多道友总会有这么一个困惑,在遇到困难时,总需要打点一下关系,就少不了送礼。可是这礼到底该怎么送呢?到底送多少才叫合适呢?
无疑,送礼是门学问。
多年前,我也有这样的困惑,往往拿捏不好尺度,怕送少了驳了人家面子,毕竟人们都说“礼多人不怪”嘛。可是我发现真正会送礼的人,并不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中秋节,老板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去网上买一个茶叶包装盒,他选定的款式最后的价格居然只有25元。接下来,老板亲自包装了50元成本的茶叶放进了礼品盒里。我当时以为是给员工的中秋福利,毕竟公司有好几百人呢。
结果我错了,这是老板给一个刚上任的分管领导送的礼物。当时我就感慨了,老板也太抠门了,这么便宜的礼品怎么好意思送的呢?
如今想来,是我天真了。
二
显然,天真的不止我一个人。绍兴周树人家族的衰落,其实就跟送礼有关系?
周树人先生的才华和耿直是有遗传的,是隔代遗传的。周树人的祖父叫周福清,同治十年辛未科进士,是个高学历人才,不过估计情商不高。有趣的是,显然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周树人的父亲周伯宜并没有遗传到学习的基因,考来考去只中了个秀才。一次又一次落榜,看来举人是无望了,周爷爷就动了小心思,为了儿子的前途,他准备搞点小动作。
眼看新一届的乡试又要开始了,周福清东打听,西打听,得知主考官殷如璋是自己的同榜进士,因为平时没什么交情,便有意打点一下。接下来的故事就很戏剧化了,周福清的骚操作直接导致了周家的门厅中落。
打定主意后的周福清,便派下人陶阿顺去给殷如璋送信,信中夹着一万两银票。天真的以为,只要礼到位,儿子的前途便一片光明。
那仆人陶阿顺也是一路小心,见到主考官殷如璋后,便恭恭敬敬地把周福清的亲笔信送到了殷如璋手里。如果事情到这里原本应该是个喜剧,圆满结束。可意外还是发生了,殷如璋彼时正在会客,见是个没太多交情的人的来信便放在了一边,接着与客人会谈。谁料到,仆人陶阿顺见状,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嚷嚷道:“此关银钱大事,为何没有个回信?”
一击入魂。
本来就跟周福清没什么私交的殷如璋直接被吓懵了,此事如果被朝廷知道那可是重罪。再一想,本来跟周福清就没什么交情也没必要袒护。当即,殷如璋拆开信函,果然有一万两银票,再看书信,居然是给自己送礼的。殷如璋没想到,自己还没到主考地杭州,就有人来“打点”了。于是一点都没顾及“同年”的情分,立即把信函、银票和陶阿顺一并扣下。而后与副考官周锡恩一起奏报朝廷,人证物证俱在,周福清科举舞弊案便坐实了。
送礼送出了祸事,周家也因此中落了。
三
众所周知,阿信是个研究鬼谷子智慧的民间手艺人,鬼谷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外亲而内疏者说内”。
在鬼谷子看来,其实人跟人之间的相处都是从远到近,从疏到亲的,所以饭要慢慢吃,关系要慢慢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关系陌生就不能做出太亲密的事情,局外人就不能说局内人的话。
因此,在与人打交道时,要先衡量双方亲疏亲疏,然后根据关系行事。如果是“外亲而内疏”,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人,要想方设法打动对方的内心,进而拉近关系,解决隔阂后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送礼是为了拉近关系,但是送礼真不是越贵重越好,要量关系而行,送对礼是世故,送错礼就成了事故。
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呢?鬼谷子说“其身外,其言深者危”。其实说话和做事是一样的,明明关系还没到位,把话说得太深入了,一个局外人做了局内人的事情,结果往往容易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容易让自己陷入危机。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件小事:
那天,我正跟一位领导朋友在谈事情。突然,有人敲门。来人是一个打扮清爽的商人,那人手里提着一袋食品,点头哈腰地说:这是我们公司刚做的绿色食品,请领导尝尝。说完当着面拆开了包装,果然只是一袋普普通通的小零食。
我当时觉得那个人不懂事、太抠门,如今方才恍然大悟,是我单纯了。
本文由鬼谷信原创出品,更多精彩鬼谷子智慧,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鬼谷道”,为你的谋略赋能,助你成为当代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