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绍兴疗养申报】滚动|大家都在回忆范瑞娟

时间:2023-02-12 18:01:4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1991年《书房会》中潘瑞燕(右)装饰了西门秀

2017年2月17日,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潘瑞燕老师因病治疗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3岁。

范徐娟在国内外越剧粉丝中没有人知道,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演梁山宝,被称为“梁山宝”。范徐妍老师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各界纷纷表示哀悼。

范瑞娟儿子短信:请不要举行追悼仪式,谢谢

泸州越剧博物馆馆长刘伟从范徐娟的儿子(陈晓伟)那里收到短信:“根据我母亲生前的嘱咐,没有举行追悼仪式(只有亲属),没有设置灵堂,一切从简,因此再次感谢她,尊重老人家的意愿也是对她最好的哀悼。”请理解。

吉尔森回忆“大姑父”。家人内部也不忘记越剧宣传

“大姑父”是侄子孙范建东对范徐娟的敬称。

2月17日中午,范建东接到北京爷爷的电话,说大姑去世了,大家明天单独去上海集合,商量大姑父的后事。

“姑姑生前留下了愿望,后面的事情都很简单,没有举行遗体告别会,也没有举行追悼会。”范建东对记者说。

一月底,就是新年前夕,范建东去婆家呆了三天,在医院见到范徐妍的时候,他悄悄地说:“姑姑,我们来看你了。”可能是天命将至,躺在病床上的范徐娟哭了,吉尔孙范建东也忍不住哭了。

那时家人聚在一起商量老人的后事压力很大。"关于后事,我想明天可以再和上海月剧场商量一下。"

“德艺双馨是姑父一生的写照,也是对整个家庭的后生最深的生活影响。”范建东说,早在大姑身体好的时候,每年回泸州都很低,没有向当地政府打过招呼,回乡也只去了剧团、艺校、博物馆等与越剧相关的地方。(那时候,我还在为一部歌剧工作,我在为一部歌剧工作。)(另一部歌剧,我在为一部歌剧工作。)

范建东的印象中有一个冬天,气温零下两三度,北风呼啸,姑父让我开车去一个村子看一个老艺人。这位艺人是姑父早年的电视剧搭档。多年不见,八十高龄的两位老人见面时紧紧拥抱着,流下了眼泪。

这个场面深深地印在范建东的脑海里。“学艺是人,姑父对老搭档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努力。这句话是大姑对范建东的谆谆教诲。范建东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范徐娟经常说,要想追随共产党,就不能忽视工作。范建东说,姑父的这些教诲都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工作生活中。

范建东回忆说,姑姑在家庭内部也不忘宣传越剧艺术。几年前,范徐娟认真地问女儿喜不喜欢越剧,想教她,但女儿婉言拒绝了。范徐娟仍然不气馁,一有空就教女儿练身,教唱歌,每次回来都带了很多越剧古籍。

这几年范建东每周都去当地博物馆收集姑父资料,还不想整理,姑父已经走了。

弟子陈雪平:从昨晚开始辗转反侧,睡不好。

范老师的弟子、花奖获得者陈雪平告诉记者,昨晚自己辗转反侧,睡得不好。就像有预感一样,说:“我从没睡过这么重的觉。”

今天中午11点多的时候,班老师的早期弟子赵志斌打电话来,第一次告诉了陈雪平老师逝世的消息。“看电报的瞬间,我已经预感到老师会不好。”班老师这段时间长期卧病在床,面对老师的去世,陈雪平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仍然有沉痛的感觉。

16年4月17日,陈雪平去医院看老师,那天范老师的精神状态特别好。"她通常不喜欢拍照。那天我们一起拍了照片,拍的照片效果特别好。”

范徐娟的另一位弟子梅花奖获得者吴凤华看了照片后感叹道。“这张照片真的很珍贵。”斯人已经去世,过去的脸和美好的回忆一起固定在照片中。

陈学平回忆说,同一门吴凤华年前再次去上海看老师。班老师昏迷了好几天,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我去的那天很幸运。演讲不好,但一直保持清醒。大卫亚设(David Assere,Northern Exposure,幸运名言)我走到哪里,她的眼睛都跟着走。”春节期间,陈雪萍的心一直悬着,非常担心老师的身体状况。三四天前她打电话到上海询问病情,当时范老师还很有意识。“大家都说老师的生命力很顽强。单击

回想过去和班级老师一起度过的点滴。陈雪平说,老师对她影响最大的是人品。“老师常说要做个好节目,先做个好人。她总是这样要求我们。比起天赋,范徐娟更注重弟子的勤奋。陈雪平说,自己的先天条件并不是最好的,她一直遵循老师的勤奋教诲。”早年我们和老师学话剧,一到暑假就经常在老师家吃饭生活。一大早,老师和我们一起压腿。那个场面现在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

学生们尊敬范老师,范老师给了学生们殷切的希望,对自己的爱人并不吝啬。整个住院期间一直很安静的范徐娟也在医院炫耀自己的几个学生都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她真希望我们都能过得好。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上。陈雪平说,最高兴的是完成了老师的愿望,排练了《新狮吼记》和《摄政王之恋》,并以电子方式获得了第24届中国话剧梅花奖。“老师对这两部戏很喜欢,他说,如果自己再10 ~ 20岁,就必须亲自排练。”陈雪平说,《摄政王之恋》在上海演出时,陈老师住院不能参观。演出结束后,我去医院看老师。

“范老师高兴得不得了,拉着我将手伸进抽屉,一定要拿4000元钱让身边陪护的弟子请我吃饭,说好好吃一顿,钱都要花掉。”想起往日画面,她声音逐渐低沉。

“最遗憾的就是没能排演老师的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有机会我们也一定会演。”陈雪萍说,范瑞娟老师生前低调,要求仪式一切从简。“老师的弟子、朋友、票友那么多,我们也会举办仪式寄托大家的哀思,这也是对老师的尊敬。”

2006年3月26日,著名越剧艺术家袁雪芬、吕瑞英、徐玉兰、王文娟、傅全香、金采风(自左至右),在浙江嵊州市越剧博物馆“越剧十姐妹”照片前交谈。

夏赛丽、舒锦霞:回忆起当年范瑞娟老师的风采

浙江越剧团著名演员舒锦霞在网上说,永远的梁山伯、梁哥哥走了,沉痛悼念敬爱的范瑞娟老师,愿先生一路走好。

“从微信群里得知范老师逝世的消息,我第一时间给上海打电话考证,感到非常难过、沉痛。虽然已经知道范老师最近身体抱恙,卧病在床许久,但听到一代大家逝世的消息仍然感到十分惊讶。”

舒锦霞说,舞台上的范老师形象朴实、憨厚,他将梁山伯的书呆子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生活中的范老师则是个有亲和力十分幽默的人,待人宽厚有礼。但一遇到和戏相关的事便又严谨起来,他真心希望弟子们能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范老师十分关注后辈的成长,80年代,舒锦霞在上海演出期间,范瑞娟、袁雪芬等前辈经常来观看,“每次来看演出都会到后台与我交流,给我指点传递演唱技巧,我至今能记得她为我示范十八相送的画面。

赛丽正宏集团董事长 、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著名小生夏赛丽说:“范瑞娟老师,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也见证了越剧百年。”

遥想当年,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之初,范瑞娟老师亲自来到越剧团为年轻的演员教课、排戏、传授手眼身法步的运用。“她的和蔼可亲,她的言传身教,她曾说的,‘先做人后演戏 做好人才能演好戏’,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她的话也正是小百花排练厅里‘自尊自爱自强’六个大字的体现,它也成为我的人生格言,照亮我的人生之路。也激励着我们为弘扬越剧事业,传承中华文化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梅花奖得主:今天晚上我要演《楼台会》来纪念老师

“老师走了!匆匆赶到华东医院,遗憾没有见到老师最后一面。”2月17日下午3时19分,范瑞娟入室弟子、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孟科娟在微信上发出了这条朋友圈,中间是六个哭泣的表情。

“就相差了一个小时,没能亲眼见到老师的最后一面。”记者电话联系上孟科娟时,她的声音很低沉,满是遗憾。17日中午听到范瑞娟老师去世的消息后,孟科娟第一时间赶到了上海华东医院,得知范瑞娟的遗体已经推到太平间。

2000年,中国第十七届戏剧梅花奖揭晓,让许多国有院团出乎意料的是,一位民间越剧团的演员获取了这一殊荣,她便是杭州黄龙越剧团的演员孟科娟。

孟科娟,浙江诸暨人,1966年出生,1988年进入杭州黄龙越剧团。1994年,黄龙越剧团在当时的团长朱燕燕和著名戏剧评论家沈祖安老师的撮合下,向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拜师,成为嫡系弟子。

“范老师对弟子的一点一滴都很关心,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正唱腔,还常常到杭州来给我指导。”在范瑞娟的悉心教导下,孟科娟成长很快,嗓音浑厚圆润,情绪饱满,将一个个角色诠释得真切动人,终于成为了剧团里第一个获得梅花奖的演员。

孟科娟发微信追忆老师。(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孟科娟不仅继承了老师的唱腔艺术,更学习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曾经有一次,杭州黄龙越剧团晋京演出,孟科娟演出折子戏《拷寇》中程琳一角。这是一处唱、念、做、打、舞都很吃力的戏。

那天上午,排练时她不慎受了伤,一个“抢背”走完以后,完全动不了,去医院一查是骨错位、软组织损伤。在经历拔火罐、按摩等一系列紧急治疗后,她不顾剧团领导的劝说,坚持演出,三个“抢背”照做不误,演得激情投入,观众丝毫没有看出破绽。

“我们老师是一个很朴实的人,她生前已经交代过自己的后事,不搞告别仪式,不搞一切的悼念活动。”孟科娟说,老师一直低调、实在,踏踏实实做人,和她饰演的角色一样,对工作非常认真,对艺术一丝不苟,是所有戏剧人学习的榜样。

17日晚,孟科娟将在上海演出老师范瑞娟的经典曲目越剧《梁祝·楼台会》,她说,自己一定要呈现一场完美的演出,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把范派更好地传承下去,对老师的在天之灵也是一种告慰。我想,这也是老师的心愿吧。”孟科娟说。

范瑞娟老师与弟子孟科娟在交谈。

嵊州越剧博物馆馆长:范老师把收藏的戏服都捐给家乡了

范瑞娟老师去世消息,很快传到她的家乡嵊州。记者拨通嵊州越剧博物馆馆长俞伟电话时,她正沉浸在难过中。

“今年4月中下旬,馆里打算通过新成立的中国越剧戏迷网举办范派戏迷音乐会。”她告诉记者,上个月,她还和馆里工作人员去医院拜访过范瑞娟老艺术家,当时范老在重症监护室内养病,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大家远远地看了老人一眼,未曾想这一眼竟是永别。

作为家乡人,俞馆回忆,当时博物馆筹建时,得到范老认真热心的支持,她把自己收藏的戏服、剧照、用过的道具等特殊纪念品无偿捐赠给博物馆。博物馆建成以后,老人每年回乡时都会来博物馆看看。

2002年以后,因老人家身体原因,馆里每年都会去上海拜访老人,老人关心的话题永远是博物馆建设和家乡越剧传承发展情况,“在老人心中,越剧就是她的生命”。考虑到老人身体原因,工作人员每次都小心翼翼地将交流时间控制在三四十分钟,但是就这短暂的时间,却是值得所有人缅怀的。

这些年来,博物馆在传承范派越剧艺术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俞馆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年,博物馆在范老家乡黄泽镇举办了“瑞音娟然”主题展览,展陈了范老艺术生涯的大量影像资料,不少戏迷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极了。

下周起,博物馆将会陆续推出一些范瑞娟艺术生涯的纪念活动,比如展厅里可能将会增加一些范老的展陈资料,而最重要的四月份戏迷音乐会或许将成为博物馆对老人最隆重的缅怀了,“像范瑞娟等老艺术家一样,耗尽一生心血去热爱越剧,或许是这些艺术大家逝世留给我们最重要的追问。”俞伟说。

入室弟子回忆:等车的时候她还不忘压腿

同样,在杭州,范瑞娟老师过世的消息,令杭州黄龙越剧团的许多演员感慨不已。

1994年,杭州黄龙越剧团里的6位主要演员在当时的团长朱燕燕和著名戏剧评论家沈祖安老师的撮合下,找到了朝思暮想的老师。

听到范老师的消息,国家一级演员、杭州黄龙越剧团副团长孙建红回忆说,2000年,曾经在剧团赴香港的一次演出中见过范瑞娟老师。“她是个兢兢业业的艺人,时刻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大家在酒店门口等车的一点闲暇时间,范老师还不忘找个地方压压腿,抓紧每一分钟练功,这种精神令我们十分钦佩。”

黄龙越剧团拜师。

绍兴小百花团长:年前刚去上海看过范老师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团长陈锦高正带团在苍南演出,听到范瑞娟老师离去的消息,陈团长心情很沉重。

“大年二十八那天,我和阿花(吴凤花,“二度梅”获得者,范瑞娟弟子)去上海看过范老师。那天,她在重症监护室里,状况已经很不好,两个儿子和媳妇都陪在身边。”

陈锦高说,自己和范瑞娟老师接触很多,范老师对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一直很关心,病重后还说很记挂大家,要来团里看看。

在范瑞娟住院疗养的那些年里,弟子吴凤花经常去医院看她,和她讲自己收徒弟的事情。“到后来,范老师耳朵已经听不见了,就用手指在阿花手上写字交流,认真地和她讨论,十分关心阿花的成长和进步。”陈锦高说。

在陈锦高的回忆里,范老师个性和善,为人低调,不仅是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更是大家的良师益友。“我们会马上调整剧目,让阿花明天晚上赶到上海去。”陈锦高说。

戏迷票友:想自发组织悼念活动

越剧票友钱樟明从小喜欢越剧,唱范派已经45个年头了。今天中午,听到范瑞娟老师去世的消息后,一直呆坐在家里,一边翻看范老师的书本和照片,一边默默地流泪。钱樟明是不折不扣的范派小生,爱范派唱腔爱到了骨髓。2007年春节,范瑞娟回老家嵊州,钱樟明特地去拜访了范老师。那天,范老师和他讲了很多小时候她自己的越剧故事,讲越剧演员要怎样做人,男女合演要注意什么。范老师还现场指导钱樟明的唱腔,并送钱樟明《范瑞娟表演艺术》一书,回去前,范老师和钱樟明合了一个影。

“心里很难过很难过,希望我们嵊州越剧界也举办一些悼念活动,也希望范老师一路走好。”钱樟明说。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