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医院申报主体】成都三甲医院百年历史简介

时间:2023-02-23 13:41:4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三甲综合医院:

政府卫生委员会主办的国有全额非营利事业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俗称天医、“课外流”国家医学中心、地铁1 /13号线华西大坝站、(含规划)人民南路三段国学胡同区总部、温江原区、锦江原区医院起源于1892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在成都设立的仁济医院和尊仁医院1910年成立私立教会华西联合大学,1914年增设医科,1917年增设牙科,因此成为医学、牙齿为主、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1938年抗战时期,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济南齐鲁大学、北平燕京大学内迁至成都,通过华西协大学教员共同办学,合并组成华西联合大学,历史被称为抗战“五大联合时期”,其中设有医科大学的私立华西协大学,齐鲁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3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基督教会成立,是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源泉之一)仁济(男性)医院、仁济女子医院、牙病医院、尊仁医院合并为“三大联合医院”,合并为三所大学医学生实习医院。1942年在华西大坝国学胡同当地新建的“三大联合医院”主楼的使用(现为华西医院行政楼),1946年全部设在华西协大学医院、简称大学新兵院或华西医院,1947年在华西协大学内设立了大学、高中、中学、小学、幼儿园。原来四川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前身是1943年和成都市政府在文庙前街下公巷共同设立的成都精神病院,共20张病床,刘永昌为第一院长,1948年精神病院因经费困难而关闭。1952年在成都小学路重建川市精神病院,1954年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58年取消并开设制度,成都真益山科医院(成都私立真益高级潮汕职业学校)由在原尊人医院工作的美国女医生万秀实博士创办,1931年9月接受王震,从成都文庙街迁至75号,后迁至小川川川川川街197号。成都肺病疗养院建于1938年,位于华西协大学医用牙科大厦南面。40张床。第一位专门治疗结核病康复期患者的院长是华西医学院早期毕业生罗光壁,1951年底结核病疗养院并入华西医院。成都麻风医院是1939年加拿大人高文明在华西大坝公岛路口以南建立的全国第一家麻风医院“华西协大学麻风医院”,是高文明任院长。40张病床、6名医生、10多名护士于1941年6月在仁济医院接受。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华西普济医院、第二循环南三段新光路1号、1996年将与西藏建立的股份制医院因资金等原因被废弃。四川大学附设华西卫生学校(原卫生部直属中学)前身是1914年成立的四川省城南医院的男子护理学校,1915年石子子街的女子医院也开设了女子护理学校。1939年2月,两所学校合并,被命名为成都私立人制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46年学校迁至华西医院,到1950年为止,共2009年从华西医学中心迁至青阳区黄田大坝。

华西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大致比较。

20世纪90年代华西医院只是全国老牌医院中上游的地区三甲医院,从1993年石应强院长到2013年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和世界知名的医院。创造了中国式公立医院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营后强,华西是中国第一家门诊部,超过一万人,床位近五千人,一度被称为世界上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华西模式》在引发巨大争议的同时,到目前为止,一直在其他三级医院发挥示范效果。华西的科研水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位,临床水平需要北京协和医院提高一个档次,协和专科大多数都能排到全国前五位。大致数据:面积:华西58万平方米,协和61万平方米。杨源院士:华西1人,协和3人。国家临床重点专业领域:华西34个,协和2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华西9个,扶植2个,协和20个。博士要点:华西67个,协和32个。床:华西4300张,协和2000多张。职员:华西10000多人,协和4000多人。收入:中国西部129.2亿,康科德75.6亿。资产:华西105.3亿,协和101.8亿。四川人民医院和华西比不是一个等级的。

x=1" width="640" height="605"/>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简称省医,电子科大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建直属附属医院),地铁2号线/5号线中医大.省医院站。现有青羊(本部)、洪河(东院)、温江(省精神医学中心、温江科研平台)、高新(高新医学中心、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和科研平台、成都铁路卫校)四个院区。1938年内迁成都的国立中央大学、齐鲁大学与华西协合大学签订三年协议将仁济医院及牙症医院、仁济女医院和存仁医院合并成为“三大学联合医院”,1941年8月协议期满,中央大学与四川省政府共同筹办一所医院作为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命名为“成都公立医院”,院址在正府街122号原天府中学旁(内科、小儿科、眼耳鼻喉科部)和西门外花牌坊(外科、妇产科部),有病床250张,职工180人,院长为戚寿南教授。1946年5月更名为“四川省立医院”,迁至青龙街(原南熏中学旧址),1950年5月更名为川西医院,1952年10月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1955年迁建在今一环路西青羊宫附近现址,有病床408张、职工421人。1950年代和2002年两次合并原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54年,前身为四川省第一干部疗养院,1979年定名为四川省草堂干部疗养院,1991年成立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今省医院草堂病区。2005年合并四川省皮肤性病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青羊区四道街)。2012年合并中和街道的四川省第六人民医院(2003年为“非典”疫情定点救治和备用医院,现为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和科研基地,省六医院于2016年申请注销)。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是1970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院为支援“三线建设”将属下的实验、血液病、生物医学、放射、输血研究所迁至简阳,1972年成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简阳)分院,1982年科分院迁回天津,留川机构组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2002年与省医院合并。省医院东院区(原城东病区)是由原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原为二级医院)于2004年组建,大面镇洪河北路。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于1958年建立,2016年由省医院院内搬迁至高新区中和街道原省六医院内。成都铁路卫生学校(中专)建校于1947年,其前身为法国教会举办的私立圣修医院附属“仁爱高级护士学校”,先后招收3个班,共培养护士57人,1954年更名为“铁道部成都卫生学校”,2017年为省医院独立核算单位,2018年与省医院护士学校整合。另外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于1988年成立于简阳牌坊沟,脱胎依托于原省医科院旧址成立的四川省卫生学校,2006年从简阳搬迁至龙泉驿区,2008年10月成立四川省卫生学校附属医院,2014年学校升格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2020年7月成立新的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即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三级未定几等医院,由成都航天医院改制后和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组建而成。成都航天医院为二级甲等企业职工医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即第七院研究院,前身是国防三线建设062和064基地,2005年改为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医院由1960年代“三线建设”时在四川达县地区成立的航天部712、713、7328三家医院合并迁建龙泉驿区,于1997年7月成立。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青龙街,西南交大附属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建直属附属医院),2021年心血管内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市级医院的两个“国重”之一)。始建于1941年7月,地铁1/4号线骡马市站。前身系与抗战内迁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合办的“成都公立医院”,1946年5月更名为四川省立医院,1950年5月更名为川西医院,1952年10月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1954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一分为二,青羊宫附近新建的医院定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11月青龙街的医院改名为成都市人民医院,1955年1月更名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解放后成都市级医院大都办有附属卫生学校(中专),1990年代被撤销。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仁济医院 有庆云院区和龙潭寺两个院区,地铁3/4号线市二医院站,旧称福音医院、仁济医院、四圣祠医院。1892年由加拿大基督教会传教士启尔德和斯蒂文森医生在四圣祠北街开设的“福音诊所”,是西医入川的最早医院之一。1914年成为华西协合大学的教学医院,也是华西医院的前身。1928年正式命名为仁济医院,1938年抗战时期是华西、中央、齐鲁三大学联合医院的临床教学实习的主要医院。1940年仁济女医院(华西二医院前身)并入,同年改名为四圣祠医院,1942年后医院大部分设备和人员逐渐合并到华西坝新建的华西协合大学新医院,1946年全部建成华西医院后,留守人员四圣祠医院的人员很少,后改名为成都仁济慢性病医院,也接受精神病患者,1950年军管会接管后组建为川西第二医院,当时院址在浦澄中学(今南郊公园内),1952年11月更名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88年增名“成都市红十字医院”,2002年建立成都市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2018年增设“四川仁济医院”院名,2021年皮肤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市级医院的两个“国重”之一),2008年合并原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二级综合医院,位于草市街文殊院旁,成立于1954年,前身是市机关公费医疗第二门诊部,自80年代长年承担四川省成都片区、成都市女兵体检、青羊区男兵体检工作,合并后转型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为市二医院皮肤病草市分部。注:成都市原区属的很多公立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改制为民营,如青羊区人民医院于2004年由综合医院转型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羊区二医院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西城区妇产医院,改制为民营的青羊圣贝口腔医院。锦江区原区属公立医院都改制了,锦江区人民医院改制为民营的锦一医院,锦江区二医院改为民营的锦二医院。新的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三级未定几等)挂牌于2016年,成都医学院共建附属老年病医院,毗邻植物园,前身是1969年创办的成都市“五.七”干校,1979年为成都市干部疗养院,2000年挂牌的成都市慢性病医院。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都市老年病医院 原四川省温江专区人民医院,成都中医大附属第五人民医院(直属附属医院),成都中医大第二临床医学院。2021年国家卫健委的“国考”排名四川省第四,是除华西A++、省医院A+外,成都市首次进入A+等级的综合医院,也是唯一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认证的市级医院,有综合医疗(西区,麻市街)、老年健康(东区,原市老年病医院)、教培区(北区,原温江地区卫生防疫站)和光华新城(在建)四个院区,市政府确定的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地铁19/28号线市五医院站。现医疗服务辐射温江、崇州、大邑、邛崃、都江堰、郫县、双流、青羊新城和四川西部10余个市县,覆盖人口约500万。1938年9月温江县政府同抗战内迁成都的中央、金陵、金陵女子、齐鲁和华西等大学组织的“暑期乡村服务团”筹建“温江县诊疗所”,11月诊疗所成立,设在西街的城隍庙内。1940年6月扩建为“四川省立温江卫生院”,院址在鱼凫镇公园内农林学校侧,由罗氏基金捐款,四川省卫生实验处、华西、中央、齐鲁三所大学给以定额补助,不足部分县政府拨款。1942年3月被四川省政府指定为中央大学、齐鲁大学和华西协合三所大学的公共卫生教学实验基地,改名“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中心卫生院”,1945年改名“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省立医院”(第一行政区辖12个县),曾是四川历史上最早的3个省级公立医院之一,时院址在温江县柳城镇温泉路。1950年5月军管会接收后更名为“温江中心卫生院”,并迁至麻市街现址。解放后沿袭了民国时的“行政督察区”行政建制,原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调整并改名为温江专区,1952年为四川省温江专区人民医院(专区最高时辖18个县),1969年为四川省温江地区人民医院(地区最高时辖14个县),当时与绵阳专区人民医院(今绵阳市中心医院,全国最大专区,最高时辖21个县)长期处于四川省(含重庆)地市医疗机构前两名。1976年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城区今一环路内),1983年四川省温江地区12个县中的10个县(广汉、什邡划转给德阳市)和成都市合并后更名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03年11月合并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温江地区中草药研究所,1986年改名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合并后又独立建所,2016年成都市卫生医药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并入该所,加挂“成都市卫生计生药械科技服务中心”牌子,地址提督街。2011年10月合并成都市老年病医院,温江区万春东路,前身是成都市第二干部疗养院,始建于1982年5月,原成都市卫生局直属公立专科医院。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直属于四川省卫健委,新都区宝光大道,旧称“解放军47医院”。成都医学院前身为西藏军区卫生学校,1970年和成都军区卫生学校合并后组建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干部训练队,1974年成立成都军区军医学校,1986年成都军区军医学校和昆明军区军医学校合并组建成都军区卫生学校。1993年6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并入第三军医大学,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2004年移交四川省,更名为成都医学院,200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医院前身是1948年在山东省益都县建立的华东野战军第二后方医院,1954年被编为第47陆军医院,从1976年转属成都军区军医学校,成为其教学医院,2004年由军队划转地方,更名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医一附院护士学校(民办全日制中专)成立于2015年8月,位于成都医学院天回校区内。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旧称“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直属于成都市教育局,市政府确定的城北区域医疗中心,地铁5/7号线北站西二路站,前身是1901年由法国天主教教士创办的私立“圣修医院”,位于平安桥天主堂北侧,二者实为一体。医院从成立之初到1914年为四川陆军军医学堂临床实习医院,战乱和抗战期间为救治伤员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更名为和平医院,1951年西南铁路工程局(即今中铁二局,1957年从重庆迁成都)与和平医院合办西南铁路工程局基地医院,1962年基地医院部分划归西南铁路工程局,后更名铁二局三医院,1979年更名为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医院,1995年更名为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中心医院,2001年更名为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二甲医院,位于沙湾路,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医院)。1958年医院划归新成立的成都铁路局,改名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中心医院,1984年医院由西华门街平安桥街搬迁至二环路北二段,是四川省最大的职工医院。2004年12月由成都铁路局移交成都市,2010年医院划转成都大学,2014年成为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铁二院分院原为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职工医院即中铁二院医院,中铁二院由西南铁路工程局即中铁二局于1952年11月剥离出来成立的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医院位于通锦路,2005年移交成都市政府管理,2011年改为现名。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原医护学院)由三所卫校组建而成。成都卫生学校是1952年10月在羊市街鹦哥巷创建的四川省护士学校,1955年6月更名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成都中医学校创建于1959年1月5日,是四川省创办最早的5所中医中专暨成都中医校、重庆中医校、绵阳中医校、内江中医校之一,1962年改名为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不同于1953年四川省卫生厅筹建的省立成都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和成都中医学院合并),1963年从九眼桥的锦官驿街迁址到红星中路44号一号桥头,1976年复名成都中医学校,1990年代后被成都卫生学校合并后称成都卫生学校锦江分校。成都第二卫生学校是1958年创办的四川省温江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大专),1960年迁至广汉县,1961年与四川省都江卫生学校(1960年创建)合并为四川省温江卫生学校,1962年迁至灌县康复路,1979年更名为四川省温江地区卫生学校,1983年更名成都第二卫生学校。三所卫校于2000年合并为新的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有羊市街、都江堰、锦江、文家场四个校区,学校又于2006年整建制并入成都大学。

简阳市人民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一个县级三甲医院,始建于1939年11月的“简阳县卫生院”,1956年正式定名为“简阳县人民医院”,1994年随简阳撤县设市后更名为简阳市人民医院,1997年评为二甲医院,2001年5月兼称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3月成为三级乙等医院,2011年1月成为全省第一家县级三甲综合医院。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旧称“成都一工医院”,始建于1946年,有沙河、东虹、金牛三个院区,前身是由外科医生张超昧在成都昭忠祠街115号创建的私立“中华外科医院”,时借住在成都浙江同乡会馆所。1948年一座四百平米多层洋房的私立医院在原址落成,改名为“中华医院”,1950年中华医院被接管。解放后东郊是工业生产聚集地,急需一所工人医院,1951年11月依托中华医院的旧址建立成都市工人医院,由市总工会管辖。1958年改名为成都市第一工人医院,并在跳蹬河开设第二门诊部,1963年从昭忠祠街迁往东郊建设南街,1984年改名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04年成立“成都市眼科中心”,2014年晋升三甲医院,2019年与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合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952年为成铁分局荷花池卫生所,1997年为成都铁路分局医院,2004年12月由成铁局移交成都市卫生局管理,有二环路北三段(院本部)和青龙场致强路(东区),还辖广汉、资阳2个分院,北编组站、资中2个卫生所,南站、德阳、什邡、简阳4个保健站及1个火车北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成都市妇产科医院(现并入市妇儿中心医院)于1997年11月最先增挂“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的铭牌,但2000年与成都市九医院合并后改为成都市九医院/市妇产科医院。

2019年新增: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郫都区人民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共建)、崇州市人民医院为三甲综合医院。

2021年新增: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市肿瘤医院 旧称“成都二工医院”,成都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共建),有新南和天府新区两个院区,始建于1950年,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所,1951年更名为西南军区后勤军需部成都工人医院,1957年医院交成都市管理,更名为成都市第二工人医院,1984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彭州市人民医院、新都区人民医院、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又名华西空港医院,华西医联体)、温江区人民医院、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为三甲综合医院。

2022年10月新增: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为三甲综合医院

军队三甲综合医院:

2016年2月,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对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停止有偿服务的涵义是指: 停止一切以营利为目的、偏离部队主责主业、单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项目。军队医院租赁科室、租赁设备、租赁房产、执照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开设肿瘤、医美、口腔、眼科等高端诊疗分院或门诊的营利性商业行为,以及打着军队医院、军队科研院所“招牌”,从事营利性医疗活动,甚至是欺诈性诊疗,实为售卖保健食品、假劣药品的营销“乱象”将全面清除。改革后,有的军队医院合并、重组,有的军队医院转隶联勤保障部队或各军兵种或央企融通集团。改革后军队医院主要为兵服务,社会患者收入上交不进医院,有一些医生离开到地方医院工作。

西部战区总医院 原成都军区总医院,金牛区天回镇,地铁3号线军区医院站,1956年3月改编为成都军区总医院,1994年获评全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转隶西宁联勤保障中心 ,2018年11月更名为西部战区总医院,是全军五大战区医院之一。

西部战区空军医院 九眼桥工农院街,地铁6号线顺江路站。医院始创于1950年3月,其前身是国民党空军成都医院,第一野战军第三野战医院,后更名为空军成都医院、解放军452医院、西部战区空军医院。

三甲中医综合医院:

中医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大型中医医院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医院本质是中医,一般是“大专科.小综合”,侧重于中医,由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和评审,科室和人员编制按照中医来设置,综合医院也包含中医,由卫健委管理和评审,二者等级评审的标准不一样。

截至2022年10月,全市共有1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甲总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全市共有4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6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77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地铁2/5号线中医大.省医院站。1936年以首任院长李斯炽(曾任四川医学院中医教研组主任)为代表的蜀中名中医在四道街创办了四川国医学院,隶属于民国中央国医馆四川分馆。四川国医学院的前身是1925年益中医学讲习所,原址在何公巷,后迁兴禅寺街,抗战时迁至元觉庵,共毕业五届学生122人。1950年成都市卫生局接收四川国医学院,改组为成都中医进修班,1953年四川省卫生厅在四川国医学院基础上筹建了省立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成都中医学院于1956年9月借用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校址开始招生办学,并拟选址东郊环沙路附近建校,但此时国家基建任务暂缓,申请停止。1958年省立成都中医进修学校原班人马并入成都中医学院,四道街校址交予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同时成都中医学院迁校通惠门外的成都医士学校旧址至今,即现在的十二桥校区。目前成都中医大的直属附属医院中最大的是附一院(中医综合)和附五院(西医综合)。直属附属医院介绍:

成都中医大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三甲中医综合医院)始建于1957年,原名为“四川省成都中医医院”,1978年迁至现址十二桥路,2001年增挂四川省中医医院院牌,医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北京、上海、广州)中医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之一,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成都中医大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创建于1960年,是省属全日制中专学校,现有高新、龙泉两个校区。

成都中医大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中医大温江校区旁,正在建设中。

成都中医大第三附属医院/四川省糖尿病防治中心 中医大办的集体全资非营利性二级未定几等医院,位于下汪家拐街(省卫健委对面),前身是1938年11月24日创建的四川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50年为川西卫生学校,1952年10月川西卫生学校(部分)参与合并组建四川省成都护士学校(成都卫校前身,羊市街鹦哥巷),1953年更名四川省成都医士学校(中专),1955年成都医士学校(部分)并入四川省成都护士学校(成都卫校),1958年升格为成都医学专科学校(大专),1961年为了加强川南医学教育,成都医学专科学校的大专部并入泸州医学专科学校,发展为现西南医科大学,1962年学校为四川省成都卫生医士学校(复归中专),1964年为四川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83年改为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省卫生厅批准设立四川省糖尿病防治中心并作为第二院名,2006年省卫干院并入成都中医大组建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完成了历史使命,2009年在汪家拐校区成立成都中医大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学院,2020年医院取得独立法人资格,2022年医院与针灸推拿学院分离。

成都中医大附属第五人民医院 即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三甲(西医)综合医院。成都中医大的西医临床专业由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和附属生殖妇幼医院共同培养。

成都中医大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附属生殖妇幼医院 原为附属二医院,位于人民南路四段,卫健委办的国有全资非营利性未定等级医院。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前身是由四川省计划生育研究所(1978年成立)和成都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专门人员培训中心(1980年成立)于1985年组建的四川省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学院,1994年改名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大专),2006年并入成都中医大后组建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妇幼医院前身是四川省计划生育研究所附属医院,2009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四川生殖卫生医院”,2018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附属生殖妇幼医院(与学院合一),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

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 2016年成立,企业办股份有限公司营利性三级未定几等的中医眼科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还有绵阳市中医医院和眉山市中医医院。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成都中医大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非直属)、成都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非直属),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高新区和红星路两个院区,原名成都市立医院。1926年12月医院开始筹建,1942年8月借用小南街的原成都市立第一小学校址成立,1950年8月迁至春熙路东段,1951年成立建国后成都最早的公立中医门诊,1953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1959年在院内建立成都市中医药研究所,现撤销。1985年被命名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995年10月被评为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2003年与红星路一段的成都市中医医院合并(北区,成立于1956年12月,前身为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中医门诊部(注:卫生工作者协会是1950年代我国社会医务人员的群众性组织),1960年改名为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中医医院,2003年建立成都中医名医馆)。红星路的北区原址是创建于1959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成都中医学校,2000年与成都卫校合并,2004年迁到文家场校区后留给市中医医院使用。2007年市一医院从春熙路搬迁到高新南区,地铁5号线/30号线市一医院站。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原名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医院,现为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中医医院(非直属),青羊区四道街,隶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道街是四川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发祥地,与宽窄巷子相邻,四川国医学院、省立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校址为今省二中医院院址)、成都中医学院和附属医院都在此办学办医,当时成为成都乃至全省闻名的中医就诊地。医院前身是筹建于1966年的四川省中医研究所,1979年正式成立挂牌,1986年更名为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医学研究所,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研究所,增挂“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医院”,2007年更名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增挂“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的牌子,2012年升级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80年代在四川省中医研究所基础上,于1984年建立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首批建立的七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于1991年建立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名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07年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与四川省中药研究所(位于重庆市南岸南山路,前身系1930年建立的国民政府工商部中央工业实验所,抗战后迁重庆,1957年为西南中药研究所,隶属中国医学科学院,是全国较早从事中药研究的科研机构,1963年划归四川省卫生厅领导,改名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重庆直辖后,原址又建立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并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地址在人民南路四段。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原名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现隶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立于1991年,有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和成华区站北路、高新(在建)三个院区,地铁1号线桐梓林站,前身是1986年更名的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南站门诊,2014年12月在成华区站北路增设北区分院。

另有:双流区中医院、都江堰市中医院、彭州市中医院、新都区中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中医医院(共建)、2015年增挂“成都市第二中医医院”牌子)、简阳市中医院、龙泉驿区中医院(2022年6月获评)、郫都区中医院(成都中医大非直属第三附属医院(西区)、大邑望县中医院(民营股份制,2020年12月晋升)8所县级三甲中医医院。

企业三甲医院:

企业医院改制后剥离原企业,民营或股份制或国有全资等经济类型的医院。

通用医疗363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363医院(非直属),改制后隶属于通用技术集团医疗健康有限公司,有武侯和犀浦两个院区,1979年开院开诊,2002年3月根据中编办批复,调整为363医院,原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在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中心医院,2017年晋升三甲医院,改制后为企业主办的国有全资医院。

核工业416医院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共建直属),改制后隶属于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晋升三甲医院,地铁3号线李家沱站。1911年清末状元、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创建了苏州医学院,1959年建立苏州医学院附二院,1969年“三线建设”迁到内江市,改名西南416医院,1989年由内江迁往成都,命名为核工业416医院,改制后为企业主办的国有全资医院。注:现苏州大学附二院(合并苏州医学院)位于苏州市,1988年12月建院,又名核工业总医院、中法友好医院。

通用医疗成飞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非直属),隶属于通用技术集团医疗健康有限公司。1958年成立,原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医院,青羊区黄田坝,2017年晋升三甲医院,先后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医院、企业主办的国有全资医院、非编制事业单位。

企业医院扩展介绍:

四川宝石花医院 社会组织办的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三乙医院,原四川石油总医院,隶属于四川宝石花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还有成都宝石花医院(原四川石油成都医院)。

成都新华医院 始建1958年,企业办的私有三级乙等医院。前身是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国营420厂职工医院),1993年6月成发集团改革,将职工医院改名成都市新华人民医院,扩大社办职能。2002年10月,成发公司与四川朝阳企业集团公司签订医院整体转让协议以后走向社会办医的道路。

攀钢集团成都医院 始建于1958年,企业办的国有全资的二甲医院,位于蜀都大道水碾河路,隶属于通用环球医疗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还包括攀钢集团总医院、成都五冶医院等。

四川省建筑医院 始建于1952年,隶属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为企业办的国有全资的二甲医院。

成都誉美医院 个人办私有二甲医院,前身是成都机车车辆厂医院,位于二仙桥北路。

西医和中医专科三甲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地铁1/13号线华西坝站,被誉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和摇篮。始建于1907年的成都仁济牙科诊所,1912年扩建为牙症医院,1917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是中国第一所高等口腔医学院校,1928年华西协合大学牙科楼建成,牙症医院从四圣祠街迁到华西坝校部,更名为华西协合大学口腔病院,1951年更名为华西大学口腔病院,1953年口腔病院并入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名为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1966年5月1日新建了全国最大的口腔专科医院—四川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扩展介绍:

1.四川口腔医院 成立于2017年09月,企业办的有限责任公司营利性医院,三级未定几等医院,位于人民公园西北门(小南街23号),现有员工200多人,直属于华西牙科。华西牙科是国有控股的口腔医疗集团,旗下目前有华西牙科重庆医院和华西牙科四川口腔医院,由国寿大健康基金与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资阳市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

2.成都口腔医院 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成都市锦江区卫健局,社会组织办的其他内资的非营利性二级未定几等医院。现分为春熙路南段和水井坊一环路东五段(九眼桥)两个院区,有职工100余人,为成都市口腔全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自2017年成立锦江区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来,连任质控组长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有华西和锦江两个院区,1号/13号线华西坝站,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建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源于1896年启尔德的妻子启希贤在惜字宫南街创建的仁济女医院,1940年毁于火灾后并入仁济(男)医院,1987年华西妇产科和儿科从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单独建院,2000年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职业病防治医院,1号/13号线华西坝站,是全国唯一与“公共卫生学院”合为一体的医院。1964年开始在华西附院内科开设职业病科,病床10张,1972年卫生部批准建院,1976年建成职业病防治院,设立病床100张,开展为以职业病、老年病、骨质疏松、姑息医学、外科、耳鼻喉等为主,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成都市职业中毒与核辐射损伤救治基地,四川省职业病防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电子科大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共建直属),中心院区位于青羊新城日月大道,快速公交K5,地铁4号线中坝站。2010年12月整合三所医院,2016年1月又合并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东城根院区,创建于1964年,又名成都市仁济医院,1994年被批准成立"成都市不孕不育医疗中心”)组建而成。1938年11月24日在东门外天仙桥前街新真4号建立四川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和附属产院,医院隶属四川省教育厅,1943年隶属四川省卫生处,1946年7月迁到下汪家拐街19号,1950年1月由军管会接管后改名为川西卫生学校附属产院,1951年迁入包家巷(俗称包家巷产院),1952年附属产院从川西卫生学校分出,隶属成都市卫生局,改名为成都市产院,1958年改名为成都市第一妇产科医院,1979年更名成都市妇产科医院,1997年增挂“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铭牌,1998年和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整合,2000年与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陕西街,1953年成立,前身是成都市机关公费医疗第一门诊部,1986年更名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合并后更名为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成都市妇产科医院。成都市妇幼保健院俗称“市二产院”(实业街院区)前身系1944年创建于汪家拐下街的“四川省立妇婴保健院”,1946年迁实业街,1950年改名为川西妇婴保健院,隶属川西卫生厅,同月成都市第一、第二保婴事务所划归领导,1952年改名为成都市妇幼保健院,隶属成都市卫生局。1958年5月改名为成都市第二妇产科医院,1959年改名为成都市儿科医院,1962年复名成都市第二妇产科医院,1978年5月改为现名,2000年评为四川省首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儿童医院(太升南路院区)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八路军120师师部卫生所,1943年改建为晋绥军区司令部直属门诊部,1950年1月改名为成都市军管会公安处门诊部,1950年7月改名为川西公安厅门诊部,1952年8月移交成都市公安局,改名为成都市公安局门诊部,1957年7月隶属于成都卫生局,改名为成都市第二门诊部,1979年12月改为现名,是成都市、四川省唯一的综合性儿童医院。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共建),成立于1988年4月,是四川省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学术指导中心,2003年增挂“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牌子,有抚琴、武侯区沙堰西二街、双流区的天府国际生物城“四川省儿童医学中心”(在建)三个院区。

2016年成都市卫健委以成都市妇儿中心医院为中心,在东(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南(双流区妇幼保健院)、西(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北(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各设置一家产科、儿科急救分中心,确保孕产妇和婴幼儿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救治。

2021年龙泉驿区、双流区、彭州市妇幼保健院成为全省首批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的3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全市市县两级共21家妇幼保健机构,均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其中三级乙等13家。

扩展介绍:1.成都儿童专科医院 二级甲等公立医院,东城根上街,隶属于青羊区卫健局,医院现有青羊、成华两个院区。前身是1937年由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的陈序宾(曾任成都市二医院儿科主任)在陕西街开设的私立“序宾儿科诊所”,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儿科诊所,1938年诊所搬到了青龙街,1940年迁址商业街,先后更名为“成都市西城区儿童联合诊所”,“成都市西城区儿童医院”,后又改名“成都儿童医院”(注:区属医院不能用“市”,区别太升南路的原成都市儿童医院),1991年更名为“成都儿童专科医院”。

2.成都民间“四小儿”中医馆指“王小儿”王静安、“肖小儿”肖正安、“熊小儿”熊梦周、 “寇小儿”寇煜光四位知名中医儿科医生及传承人开设的医馆。

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 电子科大附属肿瘤医院(共建直属),人民南路四段,地铁1号线桐梓林站,筹建于1979年的重点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原计划由华西医院筹办,后改为四川省卫生厅筹办,初定名为“成都沙河医院”,1980年筹建地址由沙河堡改至火车南站附近的桂溪社,更名为“四川省肿瘤医院”。1988年3月31日医院开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集肿瘤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肿瘤专科医院。

四川骨科四大民间流派:运动郑派、推拿杜派、调补杨派、艺术何派

四川省骨科医院 原名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一环路地铁5号线省骨科医院站。有武侯院区和新津区的天府院区。1958年由一代武医宗师、四川郑氏中医骨科流派创始人郑怀贤教授创建。1985年独立,隶属于国家体委,原系国家体育总局成都体育医院,2000年批准为中国第一家三甲中医骨科医院,2003年划转四川省,更名为四川省骨科医院,保留“成都体育医院”名称。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省骨科医院的前身是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80年代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独立出去了,学校又建立了附院。医院隶属于成都体育学院,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51号。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通知获评三级甲等医院。

八一骨科医院 事业单位办的集体全资非营利性医院,成立于1986年10月由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传人何天佐创办。原隶属于成都军区政治部,军改后为非编制事业单位,2014年晋升三甲专科医院。

扩展介绍:

1.成都第一骨科医院 青羊区卫健局办的三级乙等公立医院。前身是著名满族杜氏骨科流派圣手杜自明于1916年在柿子巷创办的杜自明诊所,1957年迁址至东御街,成立柿子巷联合正骨诊所,1958年迁东门街,更名为“成都市西城区东门街联合正骨医院”,1972年为成都市西城区骨科医院,1985年西御河卫生院并入后更名“成都第一骨科医院”,2000年从集体所有制改制为全民所有制,2012年升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2019年获批“青羊区医疗中心医院”,2020年主院区搬迁至青羊新城金辉路。

2.成都骨伤医院 金牛区卫健局主办的国有全资非营利性二甲公立医院,成立于1987年,地址金牛区一环路西三段90号,由四川省名中医刘育才创办。刘氏中医传统整骨手法从清朝光绪年间传承至今,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67年由刘育才继承到金牛区天回镇白塔村,从乡村医生做起,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归纳建立了成都骨伤医院,2007年又建立成都育才骨科医院。

3.成都骨科医院 社会组织办的其他内资的二级甲等非营利性医院,1940年由四川杨氏中医骨伤流派泰斗杨天鹏在自贡开设“天元堂”诊所,杨天鹏生前是中华全国中医骨科学会顾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1943年诊所迁到成都东门大桥附近的下东大街,1956年杨天鹏参加了“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将“天元堂”诊所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政府,更名为“成都市东城区骨科联合诊所”,1964年诊所发展成为“成都市东城区骨科医院”,1984年更名为“成都骨科医院”。

4.四川天祥骨科医院 其他社会组织办的非营利私有二级甲等中医骨科医院,医院由有300余年医史的蒙族特呼尔氏(汉姓:何氏)武医世家,何氏骨科第五、六代嫡传传人何天祥、何浚治父子创建。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64家中医流派学术传承项目之一。

5.四川何氏骨科医院 成立于1985年,个人办私有非营利性二甲中医骨科医院,由“何氏骨科”第五代嫡系传人何天祺创办,是一家具有“何氏骨科”流派特色的骨伤骨病专科医院。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成都中医大附属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非直属),二环快速公交站营门口北站,市精神病医院。有营门口和九江(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两个院区,前身为1906年由四川省警察厅周孝怀创办的苦力病院,主要收容社会流浪精神病人,同时兼有部分救济功能。1972年更名为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1987年增挂“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增挂“四川省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中心”。注:绵阳市三医院挂牌为“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扩展介绍:1.成都市精神病院.成都市德康医院 成立于1954年5月,是成都市民政局直属的福利事业单位。前身是“成都市救济分会诊疗所第三疗养组”,1976年改名“成都市精神病院”,1993年增挂“成都市德康医院”铭牌,2016年评为国家二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

2.成都市公安局强制医疗所 位于郫都区正义路3号,前身是有70年历史的成都市公安局安康医院,以前位于金牛区马家花园路筒车巷。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市第十人民医院 成都中医大附属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非直属),市传染病医院,地铁8号线净居寺站,有航天和净居寺两个院区,由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成都铁路局结核病防治院于2006年合并而成,四川省首家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全国结核界首家三级甲等医院。1940年6月1日由“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在实业街41号(后为原成都市妇幼保健院院址)建立“四川省立传染病医院”,1946年迁址花牌坊街,1952年更名为成都市传染病医院,1954年6月迁址新罗路(现址成都中医药大学),1966年10月由成都外西花牌坊街南熏巷迁至成都外东净居寺路,1992年增挂”成都市第十人民医院“铭牌,2011年挂牌“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于1958年在鼓楼北二街成立,在成都西城区第一卫生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结核病与肺部疾病的专科医院,1993年增挂“成都市肺科医院”牌子,2003年7月与市传染病医院合并。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社会组织办的其他内资的非营利性医院,源于1884年著名痔瘘泰斗黄济川(原名黄锡正)在四川泸州开办的痔瘘诊所,1904年迁移至成都祠堂街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附近的黄济川痔瘘医院,1998年更名为成都肛肠专科医院,2012年成为国家二级甲等专科医院,2019年晋升三甲专科医院。

省直机关干部保健类三甲医院: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省政府机关职工医院,医疗保健基地。锦江区城守东大街,地铁2/3号线春熙路站,有春熙院区、沙河院区、童子街门诊。原名四川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1995年5月更名为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5月晋升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18年3月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扩展介绍: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四川省老年病医院(二级甲等),省委机关职工医院,商业街,有商业街和羊马两个院区,1978年改名四川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1993年增挂“四川省老年病研究所”牌子,1995年改为现名,2017年挂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医联体类型)。

民营三甲医院:

包括私营、联营、股份合作、港澳台和外国投资等医院。2021年实现社会办医三甲“零”的突破,新增:

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 个人办的私有营利性医院,2017年由锦江区妇幼保健院(静秀院区)改名,隶属于成都锦欣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集团是在原成都市东城区(锦江区)妇产科医院、锦江区妇幼保健院、锦江区中医院等基础上整合、收购建立。旗下的成都锦欣妇产科医院、中医医院、精神病医院、西囡妇科医院、老年病医院、藏医医院、龙泉驿锦欣慢性病等医院都为营利性医疗机构,锦欣沙河堡医院为个人办私有非营利性医院,高新锦欣老年病医院为社会组织办的其他内资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四川现代医院(企业办的有限责任公司营利性医院)、四川友谊医院(锦江区上沙河铺街,个人办的其他内资的营利性综合医院,2014年12月投入运营,2019年7月融入海尔集团盈康生命上市公司,区别于原成都友谊医院,始建于1992年4月,位于一环路西一段燃灯寺路,由全国知名骨科专家原华西医大饶书城教授、石道原教授等专家组建的西南地区较早的股份制高级专家医院,以疑难骨科为特色和外科为重点的综合医院)、成都西区医院(企业办的其他经济类型的非营利性医院)、成都上锦南府医院(高新西区,企业办的股份合作非营利性医院,华西医院集团型医联体)、成都爱迪眼科医院(企业办有限责任公司营利性医院)为三甲医院。

扩展介绍:成都京东方医院为企业办有限责任公司营利性三级未定几等医院,四川泌尿外科医院为企业办其他内资的营利性三级未定几等医院,成都康桥爱尔眼科医院始建于1997年,前身为成都康桥医院,企业办有限责任公司营利性一级医院,四川眼科医院(爱尔眼科)是企业办私有营利性三级未定几等医院。

西藏驻成都医院: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武侯区洗面桥横街,也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西藏自治区驻成都办事处管理, 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卫健委。1971年成立,华西医院和北京医院对口援藏单位,主要面向西藏驻成都干部群众,2009年通过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2013年通过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2018年11月30日晋升三甲医院。

三甲医院分院如华西温江分院(院区)、华西二医院锦江分院区等不一一列举。

扩展介绍:

截至2022年,全市疾控机构共计23个,其中“三级甲等”疾控机构1个、“三级乙等”疾控机构4个,“二级甲等”疾控机构16个。

成都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三级甲等”疾控机构,是对重大污染、重大中毒、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实行危机管理的技术中心,成立于2002年3月28日,由原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成都市第二卫生防疫站(1959年3月建立的原温江地区卫生防疫站,1983年地市合并后改为成都市第二卫生防疫站)和成都市健康教育所组建而成。

成都市血液中心 1962年成都市中心输血管理站正式成立,是一所集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供应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公益性卫生机构,担负着为全市23个区(市)县、35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临床用血和保障用血安全的重任,2022年从武侯区玉洁东街搬迁到锦江区珙桐街。

成都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前身为成立于1964年的成都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室,2000年更名为成都市医学信息所,2021年7月更名为成都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加挂“成都市卫生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牌子”。

四川卫生历史上的15个老牌“地区人民医院”的前世今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区属于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1968年后改称为地区(党的机构称地委,政府的机构称行政公署),1983年后地区改市或者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体制。曾经的15个地区医院如今都发展成为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级医疗中心。

温江地区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温江专区最大的时候辖18个县,今天的成都市除一环路内和简阳,都由温江地区管过,还有什邡、广汉、名山3县。注:龙泉驿区是1960年2月由原内江专区简阳县龙泉驿区与原温江专区华阳县所属大面、洪河、西河、青龙4个公社划入成都市成立的。

永川地区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即江津地区,1981年改名永川地区。永川地区辖11县市,1983年改名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绵阳地区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 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 绵阳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地区,最高时下辖21个县。

绵阳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 1958年10月,遂宁专区并入绵阳专区。

泸州专区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960年7月撤销泸州专区,泸州市划归宜宾专区管辖。

宜宾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宜宾地区曾下辖2市16县,1997年分别更名为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宜宾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川中南区域医疗中心。

乐山地区人民医院(乐山市人民医院) 乐山地区曾经下辖1市、14县。

内江地区人民医院(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江地区曾经下辖1市8县。

南充地区人民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南充地区曾经下辖2市11县。

达县地区人民医院(达州市中心医院) 曾经的达县地区辖1市、1工农区和11个县。

涪陵地区人民医院(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涪陵地区曾经下辖10个县。

西昌地区人民医院(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万县地区人民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1950年设万县专区,1952年万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辖1市、8县。

雅安地区人民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

成都市早期的代表性药企、医疗器械和药品销售企业:

化学药品生产厂:

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 1918年加拿大人米玉士在华西坝上开办了制药专修班,专修班只开办了一期,仅招收了纪干晟、蒲谷邨两名学生。1921年米玉士师生三人的制药专修班与仁济医院合办售药部制造药剂,1932年华西协合大学制药系正式成立,后更名为药学系。1940年药学系借用弟维小学开办制药厂,1942年加拿大人莫立生在启德堂对面捐建了一栋二层小楼,作为制药厂生产基地以及药学系学生实习基地,制药厂在今天的华西第八教学楼对面,有车间数个,面积约四五百平方米,由药学系主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华西协合大学药学系提供了更多资助,到1944年春天,制药厂可日产片剂四万片。建国初期,华西制药厂因厂长腐败而关闭,1958年复建,初期由于没有厂房,铲平了华西坝八景之一的三台山,在育德学舍南侧建成了正式的药厂,并在林荫街上开有后门。 改革开放后,制药厂规模扩大,2000年华西与川大合并后,药厂搬迁到高新区,2003年改制为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简称川抗所)成立于1965年,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原抗菌素研究室内迁成都组建成立。1979年隶属于国家医药管理总局,2000年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2013年划转成都大学。研究所从单一的抗菌素研发机构发展为药物研发和药学人才培养机构。

四川制药厂 1958年在东郊杉板桥成立四川抗生素厂筹备处,1965年正式命名为四川抗菌素厂,隶属于中国医药工业公司重庆分公司领导,1966 年更名为四川制药厂,是当时仅次于华北制药厂的国家第二大抗生素生产企业(俗称“中国二抗”),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的项目,1996年成为西南地区首批上市的医药企业,2005年改制成立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百叶路。

成都制药一厂 1951年4月由北晨、真光、信生、四川、益成、新生、蓓蕾等7家私营制药厂和私营建国玻璃厂组建成立了公私合营川西制药厂,后更名国营成都制药厂、成都制药一厂,是新中国西南制药行业的摇篮。1960年5月5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来厂视察,上世纪70年代,与北京双鹤、上海信谊、西南药业并称中国四大战略储备药基地,1997 年由地方国有改为中央国有,2009年“成一”改制成民营成都第一药业集团。

成都制药二厂 始建于1919年,原名成都华洋大药房,新中国成立后经公私合营改造为成都华洋制药厂,1966年更名为成都制药二厂,2000年由成都地奥制药集团进行资产重组, 2001年与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控股的成都蓉信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合并,更名为“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更名为“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制药三厂 始创于1958年,原国家定点的三大生化制药企业之一,2000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2002年迁建至成都医学城,现为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

成都制药四厂 始建于1958年5月,前身为成都味精厂,1974年3月更名为成都制药四厂,2001年8月成都制药四厂经转制,更名为四川川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沈阳北泰方向集团入主四川川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改组为四川方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制药五厂 2003年对原成都制药五厂资产重组后,新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四川成都隆迪药业有限公司。

成都蜀阳制药厂 始建于1985年,在成都军区供血站基础上组建的军办小厂,隶属于成都军区企业管理局,1994年成立四川蜀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隶属于成都医药管理局,2001年改制重组成为中国远大集团全资子公司,2008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药企业:

成都市中药厂 1956年成都所有的中药店铺合并为同仁堂、庚鼎药房、精益堂三家规模较大的药店,1966年文革初期,又再次合并为工农兵药厂,改革开放初期,更名为成都中药厂,是成都市区唯一的中成药生产专业厂家,也是全国中药行业重点生产企业之一,2002年改制为成都九芝堂金鼎药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中药厂 始建1968年,1970年投产,位于彭州市天彭镇,原属省中药材公司领导,是四川省中成药厂生产骨干企业,全国重点中成药厂之一。1984年底由成都市医药总公司领导,2001年改制为四川省中药厂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济生制药厂 坐落于四川彭州市,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中药行业具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2001年由康弘集团收购,成立四川济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成都中医学院制药厂 1965年春成立。

医疗器械生产厂:

成都医疗器械厂 、成都市医疗器械二厂

成都市医疗设备厂

药品销售企业:

成都市医药公司

成都市医药工业公司

成都医药采购供应站

成都中药材采购供应站

四川省中药材公司

成都市中药材公司

温馨提示:

1.三级医院不是三甲医院,包括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三级未定几等的医院,三级未定几等的医院如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省三医院)、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等。三级甲等是医院的最高级别。获评三甲综合医院的难度大于三甲专科医院和三甲中医医院。历史悠久的医院发展得不一定比历史短的医院好;获评三甲早的医院发展得不一定比获评三甲晚的医院好;三甲医院不是所有专科和医生都比二级医院好,一些未定级、较晚定级或非三甲的“老字号”的医院也很有特色和实力。

2.公立医院不全是政府卫健委主办的国有全资事业单位。根据卫健委的文件中公立医院的解释指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国有医院又分为政府办医院和非政府办医院。卫生健康、教育、公安、司法等政府部门举办的医院,属于政府办医院。事业单位及某些社会组织办的医院属于公立医院中的非政府办医院。集体所有制医院也属于公立医院,如厂矿企业医院等。363、416和成飞医院是企业办的国有全资医院。典型的政府卫健部门办的国有全资事业单位公立医院的名称如“某市人民医院”、“某市中心医院”。如: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不加“省市”和“人民”字样的大多是民营医院、早期从私人诊所发展起来的其他内资的医院,如:成都骨科医院、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也有从集体所有制改制为卫健委办的国有全资的事业单位医院,如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成都儿童专科医院。医院的经济类型和主办单位可从省卫健委官网中医院信息名单查询。

3.医院的分院区、医联体类型(托管)的医院、(医科)大学的多个附属医院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医院的分院区设置需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配置区域内医疗资源,同时要考虑医院的发展、运营成本和效益、避免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等多种因素,不能随便设置。大医院的医联体(托管)医院(注意:是医院不是院区)的法人不是大医院,即财务公章不是大医院,类似教育集团型或大学独立学院,挂大医院的牌子,但人事、财、物完全是两家,支付托管费,获得大医院的品牌效应和技术帮扶,判断是否是华西、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分院区,以官网中的“医院简介”的“院区”为准,如名称为省医院某院区和省医院某医院(医联体类型)有本质区别。官网显示:华西第二医院有华西和锦江两个院区;华西医院(含规划)有4个院区:国学巷老院区、锦江院区(在建)、高新区科园路的科研院区、东部新区未来医学城的科研院区、温江院区(正名为华西医院第三门诊暨第七住院大楼,是华西医院全资投产、一体化管理的院区,其信息化系统与财务发票与国学巷院区一致)。四川省人民医院东篱医院是省医院集团型医疗体,是社会团体主办的有限责任公司营利性三级未定几等医院。华西医院集团型医联体2家:华西天府医院(卫健委办的集体全资非营利性三级未定几等的区属医院)和上锦南府医院(民营、企业办的股份合作非营利三甲医院)。华西医院领办型医联体托管医院如下:

4.省级、市级、县级医院是个笼统的说法,和行政管理体制下的省属、市属、县属医院并不完全对应(医院归属哪级卫健委管理,一些医院具有行政级别)。国家级医院目前指“十四五”规划的国家医学中心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医院指省医学中心或省区域医疗中心的医院。省卫健委所属的医院不全是省级医院,而“市”字头冠名的市属医院也可能是省医学(区域)中心(采用省卫健委与市共建)。部属大学和省属大学的实力存在明显差异,但医院不能一概而论,如国家卫健委直属医院有44所,但不包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为复旦合并的上海医学院原是国家卫健委属,而上交大合并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原是上海市属,但二者实力相当,都是国家级医院。医院比高校受众面广,历史上和现实上具有服务群众性、资源下沉性,造成了绝大多数医院建院就是市和区县所属,虽然所属高一级的卫健委对医院发展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各医院的历史、定位、性质、发展脉络、服务面等因素,导致省属(也有一级、二级医院)不一定都强于市属,市属也不一定都强于县属医院。民国时四川最早的省立医院解放后大多划转市属,现四川省卫健委直属的医院有省医院、省肿瘤、省妇幼、省四医院(大专科小综合)、省五医院(二甲)、西南医大附属医院和口腔医院、西南医大附四院(2020年成立,原泸州石油医院,一级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附二院(2018年成立,二级医院)、成都医学院附一院、成都中医大生殖妇幼医院(未定级)、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院(三级未定几等医院)共13所,现省属省管医院(含民营)40家左右,如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郫都区的四川省交通医院是省属二甲医院,双流区的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是省属三级乙等医院,四川省成都女子监狱医院、四川省成都戒毒康复所医院是省属一级医院,四川地质医院是省属未定等级医院,还有些成立、改名或划转于1980和1990年代后,或是专科、机关保健型等医院,而市县所属的医院大多数历史悠久,成立于20世纪30、40年代,发展早、实力强的医院较多,服务面广、知名度更高。医院论技术级别,技术级别是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分为三级,每级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同样是三甲医院也有排名前后,如国家卫健委的绩效考核中综合医院排名分为A++级(全国1%,即全国顶级综合医院有12、13所左右)、A+级(全国排名前10%,130所左右)、A级(全国前20%)、B+级等共三级九等。(考核结果见后)

5.关于(医科)大学的多个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附属医院级别最高,教学医院其次,实习医院最低。附属医院肯定是教学医院,原则上只能附属一所高校,其老师具有教师和医师两个方面的职称,而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则可以和多个高校协议,双方只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学的附属医院必须是三甲医院,教学医院达到三乙医院就行,实习医院没有明确的要求。

近年来,为了科研、教学、医疗和产业协同发展,部分高校根据政府、社会以及自身发展需求,通过接收、新建等方式新设了多所附属医院,不仅在医学领域,也在如“医工”等交叉学科、前沿科学的方向展开合作和拓展,并探索了共建、托管等管理模式。大学附属医院同时又称临床医学院,有公立也有民营甚至中外合资医院,可细分的类别和管理体制多样,大致分为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的命名没有内涵上的区别,有的“第几附属医院”是和学校的内设学院合为一体,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而“附属第几医院”是独立法人资格的核算单位。大学附属医院的行政及教学业务管理由教育部门负责,其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不变,医疗业务及资金、财务管理仍由卫生部门负责。

截至2022年10月,四川省(含)医药科的“双一流”高校仅有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根据四川省内的各大学的官网显示: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原华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4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华西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四医院。

电子科大医学院共建附院4所: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

西南交大医学院共建附院1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成都中医大直属附属医院5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综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建),成都中医大附属第五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西医综合)、绵阳市中医医院、眉山市中医医院。直属医院(和大学内设学院合一)3所:生殖妇幼医院(原附二院,国有全资的未定等级非营利性医院)、成都中医大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大办的集体全资二级未定几等非营利性医院,针灸推拿和糖尿病特色)、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2016年成立,企业办股份有限公司营利性三级未定几等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

西南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6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泸州石油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自贡医院(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天府医院(眉山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待建)。

成都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1所: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建附属医院7所,非直管附属医院15所。

川北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3所: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校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女儿童中心(在建)、直管附属医院3所和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

成都大学直属附属医院1所: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体育学院直属附属医院1所: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文理学院、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宜宾学院等校已经开办了医学相关专业,并且布局了附属医院。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