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海到冯振宗,从广阔的中原大地到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优秀的校长在这里只寻找实现自己教育梦想的肥沃土壤。
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的选择。有人选择人生,有人选择人生。王俊属于后者。
2016年6月,在讲台上努力工作了25年的他,坚决放弃了在内地优越的工作条件,成功聘为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首任校长。作为河南省特级教师和在当地享有盛名的优秀校长,王俊在当地两所学校担任校长职务,是河南新乡市劳动奖章获得者,拥有一系列耀眼的光环。
闪闪发光的职业经历,从平凡到卓越,记录了教师的辉煌历程,但平时儒雅、沉稳、不干练的他,在接近千人的一年里,做了让周围亲人和朋友感到突然的事情。就是让我去海南担任校长。
“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因为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真爱是深思熟虑的选择。”王俊坦率地说。在他眼里,海南是改革开放的沃土。特别是他在国家教育相关信息平台上看到海南省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优秀中小学校长的公告,感到海南对基础教育非常重视。他希望将内地风雨多年积累的教育管理经验和对教育的认识、追求、梦想,以及海南提供的肥沃土壤变为现实,最终造福海南,促进海南教育的发展。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激烈的竞争,王俊如愿以偿,越过大海,从辽阔的中原大地风尘宗地来到了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县。
万事开头难。2016年6月,王俊毅刚到临高时,位于临高县临城镇新城的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还在紧张建设中,1招收的新生、前县中学历史成绩前800名的孩子们,学校只有一人。初一招收的新生,其学生质量也不好,成绩好的孩子大部分也进入当地的好中学。
虽然困难重重,但校长王俊早早做好了心理准备来到了临高,他的第一件事是注意新老师的招聘。学校准备新学期开学典礼之际,意想不到的台风席卷了海南全境,临高成为了更大的灾区。回忆当时的情景,给第一次看到台风威力的王俊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租赁的临高二中教学楼被淹了一米多。王俊入住学校的第一件事是赤脚带领新录用的教师们进行“防洪救济”,清除泥浆,打扫卫生,准备新学期的开学典礼。
经过紧张的准备,今年9月1日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迎来了建校第一次开学典礼,在仪式上,王俊校长表示,学校将完全依赖西南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参考学校理念、办学方式、管理团队、教师培养、课程设计上的指导和支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建设标准,对西南大学进行
从“五子棋”学校教育理念的确定,到“德寿仁、知行合一”校风的建设,到开始培养学生特色的“五大计划”,让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秀”是学校追逐的办学目标。
(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中)及有关部门领导在校长王俊
义(左一)等人的陪同下,到学校视察工作)“目标是行动的指南,然而要争取3到5年的努力让学校成为海南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办中学,当然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沉下心来,走好每一步路。”校长王遵义言道。
俗话说,理念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校长王遵义认为,学校是师生成长的乐园,同时也是为师生提供追求幸福生活的平台。在深思熟虑之后,学校制定了以“自醒、自励、自信、自强、自成”10字为内核的“五自”办学育人理念。并在这样一个育人理念下,以“临高望远、明德厚学”为校训,以“力行近仁、道不远人”为学训,以“仁者爱人 、 为仁由己”为师训,通过“博学善导、爱生乐教”教风和“合作创新、自信有为”学风的塑造,构建学校“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校风,学校力求在“点”上发掘,内在激发,让学校的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融合,团队教育与目标教育相融合,思想教育与科学管理相融合,创建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创新教育,最终实现“办适合孩子的教育,让每个生命更精彩”“让每一个学生内在潜质最优秀的部分都能发挥到极致!”,让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目标。
依据学校“多元启智、自主发展”办学特色,在学生培养上,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始终牢固树立“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观念,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质与特质、尊重每个孩子的秉性与个性,激发每个孩子的兴趣与志趣,培育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校园文化,让每个孩子主动发展、快乐发展、自信发展、自强发展。为此,学校审时度势,及时启动了学生特色培养的“五大计划”:
——“小荷”计划。古诗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凡就读学校的优秀学生入选“小荷计划”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后可直接获得赴包括西南大学附中在内的重庆、四川等其它优质名校读书的机会。
——“青苗”计划。“青苗盎然满眼翠,秋来定有好收成”,“青苗”计划即优生培育计划,凡学业成绩前40%以上的学生均有机会入选“青苗计划”而进入重点实验班学习。学校专门为实验班配备最强的师资,全力培育英才。
——“双馨”计划。“双馨”计划要求学生在加强专业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内在潜质着力培养自己在艺体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学业与素质发展“双优”。通过全面整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传媒学院等艺术类学院的艺体资源,实现对实验中学的艺体资源全配置,通过举办“双馨”计划强化训练营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成为应试与素质双优的优秀人才。
——“梦想助推”计划。通过开展语、数、外、理、化、体、艺等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以及开展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国内文化科技交流活动等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创造无限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地球村”计划。利用西南大学与世界各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获得直接到国外大学留学的机会;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见访学习,广泛开展校际、学生之间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以“三风”建设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打造德育工作长效化机制,挖掘每一节教材中的德育功能,让好习惯成为学生们一生的财富
(学校名师工作室暨青蓝工程启动仪式)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和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和,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风是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和立校之本。”在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让校长王遵义对学校的“三风”建设,有着更深的感悟。
事实上,从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正式开学的第一天,作为校长的王遵义就非常重视学校的“三风”建设。为了正风气,他要求每天早上,老师必须带着学生集体出操,激情宣誓,让学生们把心中的理想大声喊出来,释放他们的内驱力。对教师则实行严格的“签到”制度,确保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在学校备课、教学、辅导。除了日常管理工作,校长王遵义平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听课。记得担任校长的第一个学期,他几乎每天推门听课,成为一位不坐办公室的校长,一个学期下来,有近200节的听课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让他时刻接近课堂、接近师生,了解学校课堂教学动态,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听课,这样一个监督机制,让老师好的教风形成。
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他在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同时,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尤其强调立德树人,要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奋斗精神等方面下工夫……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在海南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对此,作为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首任校长,王遵义更是深有体会,他指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事实上,从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创建之初,学校立德树人,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工夫,特别强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身心的健康。在校长王遵义看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一方面,学校打造德育工作长效化机制,用24字方针规范学生行为,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每周一,团委都会组织升国旗仪式,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人生理想、学习方法、遵纪守法教育,打造未来社会的合法公民。
另一方面,善于挖掘每一节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素养的培养,提升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海南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的情况,学校落实“手中有笔、笔下有本、本上有字、字要规范、范有条理”20字学习法则。要求学生平时的每一次练习,每一张试卷,每一份作业,每一页笔记都要当作优美的书法作品,学生通过书法练习,不仅仅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高考甚至整个人生都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学校还有很多“实招”,如对新入职生活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了生活教师文明礼仪培训会,规范了管理用语,强调了礼仪细节。又如在学生宿舍规范化管理上,学校实行“熄灯息声、未眠回顾”,该校申报的“打造和谐宿舍”经验材料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案例,向全国推广。
除此之外,在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有很多关乎让学生好习惯养成的细节“规定”,如今已变成学生们的自觉习惯,比如“入楼即静”、“入室即学”、“来往跑步”……
公平对待任何一个学生,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大兴教研之风,从源头夯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基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作为一所新办学校,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虽然强调立德树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视,但校领导班子并没有放松对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校长王遵义认为,从整个世界发展潮流来看,基本上是逢进必考,如果没有厚实的文化基础作保证,尤其是现在科学社会,要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立足是非常艰难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必须咬定教学不放松。
在教学上,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在认真落实《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深化管理15条》相关要求,强化集体备课、考试机制、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的同时,配合教学服务中心组织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并组织了相应的试卷展评、试卷分析会、备班会、家长会,落实学校的考试机制。
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认真组织和落实常规教育工作,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检查落实“四本工程”,搞好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为此,学校积极鼓励老师大胆采用导学案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了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学校还把错题集引入书桌,要求学生把易错题和知识盲点集纳在一起,不断查缺补漏,巩固提升。而双层七环情感体验课堂,则注重因材施教、学生主体地位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对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要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这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
针对学校大多数老师是刚大学毕业的“新兵蛋子”,为了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充分发挥联合办学优势,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对新学期刚入职教师进行为时一个月的校本培训。经常邀请西南大学的名师来学校讲课,给老师们“充电”,同时通过开展“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由骨干教师带着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并定期举办讲课比赛,每个教研组抽签决定一人上公开课“打擂台”,引发各教研组的教师互相学习,尽快地提升老师课堂教学水平。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学校的科学发展。课题研究,代表的不单单是教学问题,而是整个学校老师教育研究水平层次的提升。为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还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在全校教师之间大兴教研之风,大力实施科研学校战略,把“教——学——研”紧密结合。2018年,学校教师赵西安、李晓燕、李云华、王遵义主持的4项课题在海南省立项,立项教学居于海南省前列,出台了《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关于小课题研究》方案,全校科研课题覆盖全校100%教师,课题立项率位居海南省中小学第一位。其中1位教师被评为“中国好教师”荣誉称号,3位教师被评为海南省科研骨干。
有比较就有鉴别,合作办学近3年来,闪亮成绩单,让西南大学基础教育品牌在临高地区开始唱响
“临高的人口51万多人,其高中、初中、小学的人数在全省其他市县比较多。现县委县政府正在想法设法,加大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强化管理,深化改革,重振临高教育的雄风,增强全县人民发展信心……”这是2016年6月23日,在合作举办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签约仪式上,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对两地合作办学最殷切的期望和寄托。
实际上,合作办学近3年来,西南大学基础教育品牌已经开始在临高地区开始唱响。2016年春节全县联考,初一年级平均分高于全县平均分189分;2017年春节高于第二名90多分;2018年初中部参加海南省会考,生物和地理优秀率达79%与76%,接近海南省百年名校,高于临高第二名30个百分点;高中部:高三会考在全县前800名仅有1人的情况下,成绩和第一名仅差1分;高二年级在海南省十校联盟(含3所大学与当地政府联合办学)联考中,9个学科取得了9个第一名,囊括联考前20名。
有比较就有鉴别,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合作办学近3年来,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与海南省名校的差距日益缩小,部分学科出现赶超趋势,初中部教学与县城同类学校相比,优势凸显,2018年地理、生物学科会考优秀率居文澜大地首位,超过第二名30个百分点,接近海南省传统名校办学水平。
与此同时,学生特色培养的“五大计划”也已初见成效,组建的学校田径运动队、足球队。在临高县第二届“高山杯”足球赛上,由陈方展书记率领校代表队连战连捷,挫临高二中、胜新盈中学,夺取临高县高中组亚军,以至于“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陈教头”的称呼成为校园流行词。组建书法兴趣班,选派的选手参加临高县中小学书法比赛,同样取得了优异成绩。
成绩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好的语言。但是除了成绩,更让校长王遵义及学校领导班子感到欣慰的是:其一,学校教师逐渐地认同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训、学训和“五自”教育方针,从而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教师团队,他们就像野战集团军一样,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其二,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他们的内驱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能够对自己的整个人生进行规划,并且能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的时间,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也正因为如此,建校以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其文明程度可见一斑。其三,全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他们把自己的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老师自加压力主动教研,力争成为名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奉献社会,让自己成为未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中的中坚力量。
把真情融入这片热土,以最大的热情与勇气、责任与担当,励精图治,孜孜以求,在海南特区教育事业湛蓝的天空,留下新时期学校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
对于学校发生的变化,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如今的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已经成为他们心仪的学校,每到招生季,家长都是争相要把孩子送到实验中学就读,并以把孩子能够送到实验中学而感到骄傲。而当地政府更是把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作为临高教育的一张新名片和文澜大地上的教育标杆。
古人云:“事者,胜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的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对于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3年来取得的成绩,包括临高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同样对他们高度赞誉,县委书记李江华在视察学校时说:“你们是三星级的校园,五星级的管理!”。主管全县教育工作的副县长唐南桥和县教育局局长(兼任县政协副主席)黄族光等领导均对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有较高评价。
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校长王遵义感言,这是全校教职员工3年来苦心耕耘的结果,同时亦是临高县委、县政府和西南大学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尤其在整个师资队伍建设上,西南大学更是功不可没。合作办学以来,西南大学充分调动丰厚的基础教育、师范教育资源,参照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建设标准对临高实验中学师资力量进行高标准、全方位的打造,不仅在招聘、培训和引进骨干教师方面为学校创造条件,而且选派了2名业务精干的副校长参与学校教学管理,11位骨干教师到学校支教。
也正是西南大学的强力扶助,在如今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9人的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1名,特级教师3名,省级名师1名,骨干教师15名,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名,名师工作室4个,优秀教师队伍的成功构建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诚然,在海南建设国际自由贸易港(区)历史机遇期,今天的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作为当地教育发展的一杆大旗,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重大,唯有不断进取和开拓,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才能不辜负上级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重托与期望。同时,他们更坚信,在西南大学教育品牌和文化引领下的临高县实验中学,校长王遵义将与全体同仁,把真情融入这片热土,以最大的热情与勇气、责任与担当,励精图治,用3到5年实现学校成为海南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办中学,在海南特区教育事业湛蓝的天空,留下学校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小吴
撰文:贺小逵、李守荣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海南声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