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双语教学申报书】【教育探索】中国基础教育双语教育发展2019年研究报告

时间:2023-03-02 04:39:2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在“恢复双语教育”过程中,政府主导、学校自愿、学术指导、媒体推动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由质的提高推动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局面日益扩大。从沿海到内陆省份、偏远省份影响、辐射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态势正在加强。

总之,“以双语教育为课程,在地域上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路径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对教育国际化内涵的理解和本质的把握

更加全面和深刻

01

全面认识教育国际化

长期以来,对教育国际化的片面理解是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这种理解具体指以国际通用语言(以英语为主)、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国际理解为基础的多元文化交往,从而拓展国际视野。

随着学习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对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本质的理解也在加深。总之,教育国际化不是单向学习和接受,而是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影响。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的基础教育有了新的任务、新的使命。另一方面,中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异域文化,学习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而且有责任学好国际通用语,克服语言交际障碍,讲好中国故事。有责任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中国基础教育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独特而宝贵的经验,将中国原创、有效、持久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传播到国际通用语言,实现了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对话、交流与合作。这不仅是中国基础教育和基础教育人对世界文明的宝贵贡献,也是中国基础教育和基础教育。

要想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首先要打破语言交际障碍。因此,双语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推进的课程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不仅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而且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教育基础、实施条件、办学水平上都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的学校之间在教育基础、实施条件、学校运营水平上也存在差异。因此,要求对全国范围的基础教育进行双语教育,时机还不成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不能先尝试。

事实上,只有先考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基础教育,推进教育国际化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以后可以积累参考、参考和学习经验,供更多地区和学校参考。

02

对教育国际化和促进教育均衡的认识

双语教育的先行考试与教育的均衡发展并不矛盾。

首先,教育均衡是教育发展中形态丰富的教育生态的一种,教育均衡并不意味着通过“一刀切”创造“天教面”的局面,而是提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以提高办学水平,扬长避短,各展所长。

第二,教育的均衡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凿峰填谷”。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层面上,革命和革命文化的发展不平衡,正在逐步推进。”一个地方普及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了,其他地方还没有开始普及。因此,由于普及而提高的良好经验可以应用于其他地方,指导其他地方的普及工作和改进工作,减少很多试行错误。“他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提高是以普及为基础的改善。”我们的普及是在指导下普及的。因此,我们所说的普及工作不是妨碍提高,而是基于目前范围有限的改进工作,这也是为未来范围大幅度扩大做准备的必要条件。”

行政主导

地区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

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所有学校教育在任何国家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政府对教育和发展方向的价值取向。

我国基础教育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得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才能在实践中产生和运行,才能有远大、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资深双语教育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宾华老师在论述“双语教育的成功要素”时,将地方政府及其行政部门的支持视为第一要素。他还引用了《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双语教育除非与政府一致,否则不会成功”的措辞。张家港市东道实验学校、郑州市惠泽区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了双语教学课程改革。

的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他指出,“前述学校开展的双语教育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王斌华,2017)

自2018年首届全国双语教育年度峰会举行以来,继上海、成都、深圳、苏州、洛阳、扬州、北京市朝阳区等地纷纷出台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之后,又有一批城市陆续采取措施,出台地方性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加入教育国际化行动的行列,鼓励基层学校以双语教育为课程载体,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

在湖北省,为了使“武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得到提升,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努力成为中部地区国际教育中心,武汉市教育局发布了《武汉市推进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文件提出,三年内将“创建10所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支持20所学校开展双语授课或多语种教学试点,每年新增30对友好学校,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5个。”

在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杭州市推进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要求,三年内实现“中小学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建成市级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100个、市级教育国际化示范校100所”。文件还要求,“深入挖掘中小学现有学科教材的国际理解教育元素,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鼓励中小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编印杭州市中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系列读本。充分发挥教育国际化示范校和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推动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和“满足公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教育需求”。

在云南省,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昆明市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突出国际学校建设、国际人才培养、资源优化整合、对外交流合作四项重点,营造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氛围,着力培养各类语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规划建设一批昆明市双语国际学校,吸引外国学生和国内预出国学生就读,主动承担国际教育培训。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国际学校,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国际“姊妹学校”,开展校际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领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外品牌教育机构来昆投资合作办学。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到国外举办海外分校,努力拓展国际教育的办学空间。

在江苏省,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要求,加大对教育管理干部、普通中小学双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海外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素养、国际才干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到2020年,全市接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国际化学校达7所,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际课程达25个。到2020年,打造100所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立100对境外友好学校。

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对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力度的加大和举措的坚决,使得基层学校投身以双语教育为课程载体、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发挥。也正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思路清晰、行动果断、措施得力,使得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仅实现了学校数量、班级数量的迅速增长(以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和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为例,2019年这两所学校一年级接受双语教育的新生数量均超过了600人),也为这些学校双语教育课程实施的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公办学校率先行动

民办学校紧紧跟上

对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领域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办学性质进行划分,目前看来,其主体仍然是公办学校,且真正最早实施规范的双语教育的学校也是公办学校,而这些公办学校中的大多数是新办学校(如: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九江双语实验学校、珠海市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等)和在当地原本属于薄弱学校或办学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如:张家港市三兴学校、南宁市友爱小学、深圳市库坑小学等)。其中的新办学校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大势,以前瞻性的教育视野,主动、积极引进双语教育课改项目,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心无旁骛,一着不让,深耕细作双语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仅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而且“异军突起”,发展为当地的品牌学校。而那些在当地原本属于薄弱学校或办学规模比较小的学校,也通过实施双语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实现了生源数量的巩固,而且带来了生源质量的提升,从整体上也就拉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还由薄弱学校发展成为当地公认的名校(如: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在当地发挥了引领区域教育国际化的先行者的示范作用。

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民办学校也纷纷加入双语教育实验之中。与公办学校有所不同的是,引入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民办学校基本上是在当地百姓中享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学校(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实验小学、信阳市固始县信合外国语小学等)。这些民办学校实施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大多是出于学校转型、升级发展和保持在当地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竞争力的长远考虑,可谓“未雨绸缪”。事实证明,这些民办学校在实施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后,普遍地、无一例外地实现了社会效益的丰收。

师资建设、教学研究、质量监测

是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01

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毫无疑问,“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就无法实施高质量的双语教育。”(王斌华,2017)在“双语教育再出发”的实践进程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者还是双语教师本身都意识到了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作用。在全国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暑期双语教师集训的基础上,各地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纷纷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举措,不仅形成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双语教师用人机制,而且打出了一套又一套“组合拳”,从源头上保证了双语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而未出现非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受到损伤的负面情况。

实践证明,在一系列的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举措中,脱产跟岗培训和借助双语名校的骨干教师帮扶是最直接、最接地气、最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双语教师培训方式。

在全国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秘书处的协调下,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实验小学等学校双语教师的培训主要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他们先后派出双语教师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和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脱产跟岗学习,全程参与跟岗学习学校的双语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边学边教,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与此同时,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和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分别派出双语骨干教师到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和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实验小学进行异地教学交流,“手把手”帮扶这两所学校的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在可以判定,完全靠一所学校“单打独斗”,要想快速培养出比较成熟的双语教师是非常困难的,也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02

双语学科教学研究

过去,一讲到双语教育的质量保证,人们往往只关注双语师资的培训。在双语教育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到,与其他非双语学科的教学质量的保证因素一样,双语学科教学研究也是双语课程实施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如果说“研”而不“教”是空洞的“研”,那么也可以说“教”而不“研”就不是高质量的“教”。

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校本双语研修制度是保障双语课程实施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双语教师不仅能够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学科单元和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在交流、比较和辩论的过程中筛选、优化双语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和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等双语教学质量始终处于领先状态的基本经验正在于此。

更加值得称道的是,越来越多的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已经把单纯地关注双语学科的“教”的研究转向为对双语学科的“教法”与“学法”并重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学生双语学科的“学”的得力举措。特别是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推行的英语“趣配音”和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实验小学推行的“英语口语视频作业”和“英语口语评价量表”,对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促进学生的“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也正是随着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双语学科课程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长沙高新区麓谷小学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在长沙海凭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慷慨资助下,在长沙高新区教育局的支持和全国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的指导下,于2019年10月正式设立“湖南双语教育课程教法研究中心”,并立即投入实质性运行。

03

双语学科质量监控

无论是一个学校双语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还是一个区域双语教育的面上推进,都需要双语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支撑。低质量的课程改革是注定没有前途的。

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和逐步完善双语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以质量监控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追查双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质量监控的数据统计、比较,寻找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双语教学质量的差距,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风气。

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双语学科质量评估方案,全国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联盟每学期组织一次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自愿参加的英语、双语数学的“联考”。与此同时,各地双语教育实验学校也参加所在地教研部门组织的质量调研,或自发地与当地同类学校进行联合命题检测。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的双语学科教学质量基本上都明显高于当地同类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多个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关于双语教育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双语班学生家长对这样的质量是普遍满意的,对双语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举措是普遍支持的。

教育媒体助推

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

在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媒体为此提供了强大助力,发挥了鼓与呼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一些教育媒体跟踪关注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研究,并为此提供和搭建了一系列交流、研讨的平台。

在江西,大江网新闻频道、九江新闻网和《浔阳晚报》始终关注九江双语实验学校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分别多次派出记者深入九江双语实验学校进行实地探访,以第一手鲜活的素材对九江双语实验学校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做了跟踪长篇报道,不仅对该校的双语教育课改实践予以高度评价,而且对广大市民正确理解和看待双语教育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在广东,《深圳特区报》《南方教育时报》《宝安日报》对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开展以双语教育为课程载体,强势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动态进行持续关注。《深圳特区报》和《宝安日报》分别以《宝安:双语教育开启教育国际化新探索》《前进在宝安教育新“四化”的大道上》为题,开辟通版,对凤凰学校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动态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图文并茂的翔实报道。

在广西,《南宁日报》和《南宁晚报》对南宁市友爱小学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举措高度关注,都曾开辟专版,分别以《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南宁市友爱小学“双语教育之花”美丽绽放》和《学生要有民族情怀也要具备国际视野》为题,对该校双语教育的实施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予以报道。

在江苏,《扬州晚报》《张家港日报》和扬州电视台、张家港电视台等分别多次对张家港市、扬州市的一些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开展的双语教育工作举措和明显成效以及承办的省级、全国性会议和大型活动做了深度报道。

此外,《中国教师报》以《首届全国双语教育年度峰会探索双语教育的中国道路》为题也对首届全国双语教育年度峰会做了报道。

最让各地双语教育实验学校欢欣鼓舞的是,近年来《江苏教育》和《小学教学研究》杂志每年分别开设专题,为各地学校双语教育实践与研究搭建交流与研讨的平台,集中发表了一批双语教育教学和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论文。江西教育出版社克服困难,创办了我国第一份专门面向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师生的期刊《疯狂英语·双语世界》,为学习双语课程的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执教双语课程的教师提供了一块十分难得的学习、交流的园地。

回望走过的历程,双语教育人无不感到艰苦而幸福!面对希望与挑战并存的未来,双语教育人只要坚定信心,创新实践,加强交流,通力合作,就一定能够在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大有作为!

作者:龚海平

现供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兼职)

刊于《江苏教育》教师管理2019年第11期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