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ldt项目申报】收集中国最新的癌症创新药物!超过50家中外两家企业举报了“21CC”项目事例

时间:2023-03-05 02:07:0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平武英北京最近收到了2021年“健康中国21CC(AMUSD)”良好做法征集申报水官、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对50多家医疗健康企业的申报单,其中全球Top10跨国药企、国内知名创新药企不少。默克雪兰诺、礼来中国、默沙东、百时美贵宝、杨三中国、恒瑞医药、郑大清一、财政医药、基石药业、群室生物、复星凯特、阿诚医药、江防生物、天京生物、云精神医药、加

此次最终评选结果将在11月5日在深圳举行的2021年(第五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上公布。

为了保证评选活动的专业性、权威性和说服力,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邀请了包括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审计总监马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主任杜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田艳涛、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在内的多位业界知名专家。

在此次选拔活动中,企业推荐人/评委也先后担任中国首席医学官迟海东博士、临床科学深耕、一线临床医生进入药企、历任GSK和礼来公司多个医学相关职位,参与多种新药的临床开发和医学工作,在药物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像阿诚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博士一样,从侧重肿瘤学、细胞凋亡机制、新药研发近30年以来,国家“863”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近10个。万春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黄兰博士在中国和美国生物技术行业拥有超过15年的创业经验,发明并拥有肿瘤和皮肤病适应症的生物技术产品专利。

另一方面,在此次案例征集活动中,多家制药企业提供的申请书信息显示,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发现,国内癌症诊疗市场快速增长的——肿瘤药品数量增加,品种丰富,国内企业开始疾走第一类(FIC),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癌症诊疗观念的发展,治疗正在向前发展。

国内肿瘤药市场新变化

Prost sulliven数据显示,中国肿瘤市场虽然起步晚,但增长潜力巨大。中国肿瘤药物市场2019年达到1827亿韩元,2024年达到3672亿韩元,2019年至2024年,中国肿瘤药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5.0%。

从2015年到2019年,肿瘤药占总药物市长/市场的份额将从2015年的9.0%扩大到2019年的11.2%,到2024年,肿瘤药市长/市场份额将上升到总药物市场的16.5%。

据美网报道,2017年全国Top20的畅销品牌中,近一半是中成药,其余大部分是跨国药企进口的药品,前三名分别是辉瑞的阿托伐他汀钙、赛诺菲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注射五子药用血传统,销售额分别为85亿韩元、79亿韩元和73亿韩元。

截至2019年,在全国Top20的畅销品牌中,两大肿瘤药名列前十。到2020年,在全国Top20的畅销品牌中,中成药的影子几乎消失,跨国药企原药众多,还有两种国产创新药挤进排行榜。郑大清澈盐酸Androtini胶囊,销售额为40亿韩元。恒瑞医药的KARELIY朱丹恒,销售额为39亿元人民币。另外,2020年Top20的畅销品牌目录中包含了6种肿瘤药。

除肿瘤药物数量的变化外,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也在扩大创新,加速第一类。

据清华大学陈晓源研究组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等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杂志联合发表的文章(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显示,截至2020年1月,我国共有821种抗癌候选药物(404种me-too/me)

在中国的第一类产品管道中,免疫肿瘤(immuno-oncology,IO)领域有大量候选药物,细胞疗法尤为突出,在224个FIC IO药物中占67% (150个)。

此次精选中还有包括class等创新药企业部署在内的first-in-class药物案例。

像GACOS的JAB-3068(SHP2抑制剂)等治疗实体瘤的I期试验正在美国进行收尾程序,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IIa期试验目前正在中国进行,另外,2020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后,JAB-3068联合PD正在进行。财政药中的Adagrasib是潜在的第一类(first-in-class)和最佳类(BEST-IN-CLASS)KRAS G12C抑制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征选中也有糖尿病标签明显的监理药业推荐的肿瘤药。GLR2007是GBM药业自行开发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用于治疗多态胶质母细胞瘤(GBM),GBM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最高的IV等级,处于患者中间。

位生存期仅为12至15个月且治疗方法有限并易复发。

从患教、早筛早诊到预后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案例征集情况看,除了癌症用药方面的案例外,也有很多企业展示了围绕患教、早筛早诊、预后管理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

实际上,目前在癌症治疗中,整体解决方案的声量也越来越高,药物联合,药物联合新的治疗手段,通过早诊早治将疾病端前移提高患者生存期,甚至“治愈”等。

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癌症高发的国家来说,显得尤为必要。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所需的相关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同时我国癌症整体5年生存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而早筛、早诊、早治对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如我国发病率第一大癌症肺癌,Ⅰ期5年生存率为55.5%,而Ⅳ期仅为5.3%,相差10.5倍;第二大癌症结直肠癌,Ⅰ期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鼓励之下,具有较高临床和社会价值的高性能癌症早筛早诊产品不断涌现,如诺辉健康已上市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泛生子LDT模式肝癌早筛产品、燃石医学在研的泛癌早筛产品以及和瑞基因LDT模式肝癌早筛产品等。

另外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2021年癌症早筛行业正在掀起融资热,企业整体发展速度或进一步提升,在2021年第三季度,国内有6家癌症早筛公司陆续完成融资,覆盖消化系统、妇科、呼吸系统等领域,总金额超过2.6亿美元。

从政策角度来看,北京、福建等地均开始将相关早筛项目纳入医保,如2021年8月25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多部门发布《关于规范调整物理治疗类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其中基因甲基化检测被作为实验室诊断项目纳入甲类医保服务项目及甲类工伤保险项目,价格为828元,全额纳入报销范围。

另外,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让癌症患者的全周期管理成为可能。

据了解,目前癌症患者在持续治疗方面仍存在多方面问题,包括患者多医生少、医生患者管理效率有待提升、患者用药后如何应对不良反应以及居家期间如何获得及时、专业和个性化的诊疗及管理服务等。

疫情刺激下,互联网医疗进一步发展,线上诊疗、线上购药、线上慢病管理、线上医保等让癌症患者未来可能通过互联网得到全流程管理,进而提高整体生存率。

据梳理,目前已有企业开始在“互联网+癌症”方面进行实践,如泛生子与京东健康宣布战略合作,打造“癌症全周期管理互联网创新模式”;阿里健康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医联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随访管理、线上医生咨询、线上营养管理等,有效帮助癌症患者缓解皮疹、白细胞降低等术后不良反应等。

互联网医疗也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如2021年6月17日,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强调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2020年3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同样强调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等。

此外,患者教育也是癌症患者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环节,因为部分患者面临疾病治疗管理、身体功能认知、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等多重挑战,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需求。

对此,部分企业如杨森中国发起“健康中国肿瘤患者赋能公益行”项目,集结多领域权威专家成立智库团,建立一站式科普平台,目前此项目已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区,预计举办50+场线下线上活动,集结医生70+名,惠及全国范围内血液肿瘤和前列腺癌患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