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12f3f42048685?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7068282&x-signature=Dv8WqweVXos2rSTO6dmaM4PmEAA%3D&index=1" width="640" height="313"/>
苏州工业园区 图/图虫创意
目前,苏州以3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成绩,荣登全国城市第三名。
苏州的科创板公司,特点非常鲜明。
6月13日,苏州最近过会的公司——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锴威特)的科创板IPO获得受理。
资料显示,锴威特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智能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功率集成芯片设计、研发和销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
锴威特的成长非常快。相关报告显示,锴威特在202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2020年的1.32亿增长了59.29%;净利润为4356.17万元,同比成功扭亏。
有分析指出,苏州之所以涌现众多科创板上市公司,与其重点培育的半导体产业,密不可分。
在今年第一季度,苏州新上市的4家公司中有3家——国芯科技、东微半导、创耀科技,都来自半导体产业。
早在本世纪之初,苏州就表现出了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多年来,苏州不断通过政策促进行业发展,聚拢产业资源。
目前,苏州还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比如400亿元市值的设计公司思瑞浦。另外,国内封测三巨头中的华天科技和通富微电,都在苏州设有重要生产基地。
2021年3月,苏州还发布了《苏州市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按照企业研发投入给予支持,重点支持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鼓励企业成果转化。
在万亿GDP城市中,另外一匹黑马是合肥。
2021年,合肥GDP达1.14万亿,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19名,而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为14家,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7名。
6月6日,合肥最新一家上市公司井松智能刚成功登陆科创板,8天后,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的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又获得证监会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
不仅如此,合肥还有过会待发企业5家、上市待审企业10家、辅导备案企业30家,上市后备力量较为充实。
“合肥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多,特别在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面投资量较大,目前取得的效果也较好。”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近日,《合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推动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
未来角逐更激烈
城市竞争格局下,产业升级成为各大万亿GDP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而培育科创企业,又成为这场角逐的关键所在。
各个城市在这轮竞争中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禀赋?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科创板在不同城市的数量,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资本活跃程度。
“科创板专注于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但这样的业态在早期往往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甚至可能亏钱。对于新兴产业的投资,考验着当地多方面的配套措施。”黄立冲说。
在培育科创企业方面,“合肥模式”红极一时。合肥通过对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的投资,撬动了显示屏产业、半导体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的GDP排名也从20年前的全国近80位提升至19位,财政收入增长数十倍。更重要的是,合肥产业结构也由此实现了转型升级。
随着“合肥模式”的成功,各大城市纷纷效仿。
2022年以来,不少投资界人士已经明显感到,今年地方政府设立的产业基金,正在加速。
近期,长沙市高新区发起了200亿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旨在支持科技创新;西安设立创新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成渝两地也共同设立双城基金;广州更是宣布设立1500亿的产业母基金和500亿创投母基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少城市纷纷入局。
“现在招商引资,排除一线城市各项资源得天独厚,长三角和珠三角良好的市场声誉和产业链配套优势,其他地区除非像海南岛是全岛自贸区,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外,其他城市在引进优势项目的时候,越来越依赖整体的配套与服务,这个时候产业基金的作用就突显出来。”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总裁助理张理芃向中国新闻周刊说出了自己对行业的观察。
地方政府能给多少投资,成为当下不少科创企业选择落户的关键因素。
“孵化科创企业需要产业基础、科技基础、高校基础,还需整体的创业的氛围。在这样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积极作为,积极引进早期的科创企业,引导基金积极支持,在上市辅导上提供一揽子服务,这可能是未来科创孵化的关键。”付立春说。
作者: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