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让科技成果变成了生产力。
随着转化平台的全方位打通,一项项科技成果加速落地。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再创新高,达到2343.44亿元。
勇立潮头改革创新
释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红利
“公司不仅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还能站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大平台上,得到更多技术合作的机会。”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永康说。
该公司是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孵化控股的产业公司,去年在科创板上市。
曾永康说:“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人才引进和使用,以及公司运行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在技术方面,科研团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发领域和方向。”
转制20多年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敢闯敢试,坚持科研、中试、产业化同步发展,从院属研究所孵化培育产业公司41家,其中上市7家,不仅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也让众多“科学家”同时成为“企业家”。
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我省坚决破除阻碍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之“墙”,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调剂6000个编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建立“候鸟工作室”“假期工作站”等,柔性吸引120余名院士和1500余名海内外顶尖人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探索实施秦创原“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为秦创原吸引集聚人才。
改进人才评价机制——
出台人才分类评价实施办法,开展人才工作中“唯帽子”问题治理,把创新能力、成果质量、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指标,实行同行评议、专家评审、社会评价,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1.7万余项科技成果单列管理,1000余项科技成果正在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得益于在体制机制上的大胆“破墙”。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动技术经理人全流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鼓励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到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离岗创业,将90%的转化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5年内保留回原单位的通道。
当束缚人才的制度藩篱被打破,体制障碍的坚冰逐渐消融,创新创造力就如同春芽破土般蓬勃。
目前,全省高新区达到25个,2021年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28.2%。创新能力的提升,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用心用情优化服务
形成尊才爱才浓厚氛围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我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以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策,营造人才发展优质生态。
以西迁精神感召人才——
60多年前,只因祖国的一声召唤,一群知识分子从黄浦江畔奔赴大西北,从此扎根西部,用激情、热血和青春,义无反顾地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
如今,全省深入开展省级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研修等活动,引导人才传承和践行西迁精神。“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成为广大人才的共同心声。
以真情实意凝聚人才——
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每人直接联系服务3名院士,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结合实际,积极主动联系服务院士专家,让人才需求及时得到回应,也让人才“智囊团”作用更好发挥。
以安居乐业留住人才——
制发“三秦优才卡”2000多张,持卡人才可以享受出行、子女入学、就医等优惠待遇。
设立“人才贷”为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建设人才综合服务港,让人才一站办结人才认定、项目申报等业务。
出台加强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意见,推动各市(区)建立人才公寓、发放住房补贴,西安市建成礼贤嘉苑市级人才公寓468套。
……
从政策聚才到环境留才,陕西敞开怀抱,让人才干事有动力,生活无顾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将全力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大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