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黄金政策”帮助双创港。第一,制定“黄金政策”。2008年以后滚
动实施四轮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服务六大行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的意见》《杭向未来·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黄金政策”,构建集大学生生活补贴、创业项目资助、场地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条龙”政策扶持体系,着力破解大学生初创企业“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无人脉”“四无”难题。二是抓好政策兑现落实。全面落实本科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在实现“全网上、零现场”办理前提下,上线“亲清在线”平台和杭州“人才码”,做到线上申领、自动审核、实时拨付的“智能秒办”,2021年以来生活补贴发放20万人次,金额26亿元。自2008年首轮大创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该市累计无偿资助4109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资金2.87亿元、创业场地补贴2.74亿元,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900笔、金额2.9亿元,贴息825笔、金额1775.97万元。三、“蓝海基地”打造孵化“摇篮”。一是拓展大学生创业园。依托产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校资源,采取“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等方式,建立覆盖全市、功能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打造大学生双创“蓝海”。目前,该市共建立市级大学生创业园24家市级创业陪跑空间39家,其中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4家,入园企业1562家,累计孵化成功6963家,带动就业4万余人。二是提升园区运营孵化能力。2021年首次对22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进行绩效评估,对评估优秀、良好、合格的园区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运营奖励。编制国内首个大学生创业园管理服务地方标准,立项为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试点,通过标准化手段破解大创园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等方面问题,引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高质量发展。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高质量发展研修班,突出科技创新、孵化指导、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研修,提升园区孵化能力。
四、“青荷工程”培育“新锐杭商”。一是深化校企战略合作。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深化与108所国内重点高校创业就业战略合作,在巩固提升42所在杭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基础上,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8所长三角双一流高校建立就业创业指导站,为长三角优秀大学生来杭就业创业搭建新平台。2021年推出“万朵浪花”全球大学生实习计划,海康威视等名企名院推出实习岗位16.7万个。二是加强创业人才培育。举办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全球193所高校439个项目团队、1400余名大学生创业者来杭参赛,目前400强团队中已有136个项目在杭落地;每年评选大学生创业之星10名;每年选拔大学生杰出创业人才培育对象20名,每人给予50万元培育资金。七届大赛共吸引全球1.8万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参赛,598个优质项目在杭落地转化。培育对象所在企业中,15家企业上市或被上市公司收购。大学生创业代表方毅创办的浙江每日互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深交所上市的首家数据智能企业。
五、“绿色智服”优化双创生态。以“五彩大创”为抓手,把杭州打造成为大学生双创人才集聚地、双创成果转化地、双创文化引领地。一是深化双创数字化改革。将数字化改革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全链条,开发“杭州人才引力波”系统(杭州人才数智平台),推出人才码“青荷2021”版,对来杭就业创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发放“青荷礼包”。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网上联办,该项目入选浙江省人社系统十大创新案例、杭州市最佳创新案例。
二是营造大学生双创氛围。2021大学生创新创业日推出“杭帮彩”大学生双创智慧服务品牌,免费向大学生赠送价值百万“盲盒福利”,精心策划“IN杭州”国际大学生潮玩节,22条线路覆盖市特色的自然生态、人文气息、时尚氛围。推出“春雨计划”,成立杭州乡村振兴人才银行,5年为大学生农创客等提供不少于500亿元信贷资金,助力大学生乡村振兴。联动杭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研究院、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促进会、大学生创业联盟、创业陪跑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为大学生创业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资料:局就创处、市人才中心、市就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