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第四个单元《心之所向》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回家创业的故事。
谭松韵饰演的林心遥本来有一份旱涝保收的高铁站工作,而且马上要升职了。
但是她瞒着家人辞职去买化妆品,她有自己的想法。
她想要有了工作经验以后自己出去创业。
但是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还是回家去了,但是他并不是因为家里缺人种田或者为了父亲那几句话而回家的。
她有自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01 回家也可以创业
小时候的林心遥在田埂上长大快乐无忧,但是也有很多烦恼。
比如父亲开着大粪车来学校接她的时候,同学们嫌弃的眼神和话语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
所以她心里暗自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干一份事业,混出个人样来给父母争气。
考上大学,毕业在高铁站工作,算是比较安稳了。
但是她不满足,这种职业是不会挨饿,但想要大富大贵,或者去看太多不一样的风景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就辞职去卖化妆品。打算积累了经验以后和朋友一起创业,开一家自己的化妆品专柜。
但是在她还没有成为老板之前就被父亲发现了。
现在家乡的田没人种,现在到了播种季节,但是很多年轻人都留在外面不愿意回家去。
就算回到家的也最后还是出门去打工了,那这田没人种怎么办,作为种了一辈子田的父亲来说,让田荒着就像要他命一样。
所以他各种软硬兼施的计谋都用上了,就是想要女儿回来帮她种田。
李心遥是回来了,但是她回来的原因不是为了父亲,而是因为家乡也可以创业。
在家乡帮助父亲干活了一段时间她发现田多人少。而且都是手工操作,效率太低。
在这么广袤的田野和肥沃的土地上只要用心是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的,但是不是靠人。
她要搞现代化,机械化农业,大规模的种植。
这也是一种创业的模式,只不过是产品不一样了,而且这个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02 可以照顾父母
父亲年纪大了,家里的田都种不完,还要承包邻居的一百多亩地。
在去杭城去看她的路上,还摔了一跤,胳膊都坏了。
大雨的夜胳膊都坏了还要抢着弄他的水稻苗。
她回家创业可以在父母身旁照顾他们,也可以推行机械化农业,让农民的手解放出来,不用再那么辛苦。
子欲养而亲不在,很多时候我们看着渐渐老去的父母好想有机会可以多说一会儿话,多坐一会儿,但是我们都是那么的忙,忙着到处打拼,开拓自己的人生。
后来我们有钱了,可是有些人再也找不回了。
李心遥的明智之处在于她最后还是选择了老家,虽然看起来或许很难的,但是能在父母身边也是一种幸福。
就算日子很苦,有一群温暖的人也不会觉得难过。
人生本来就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路,但凡有那也是布满荆棘的。
03 成功的经验都是可以复制的
好像世界上成功的人身上都有那几个标签。
但是从来绕不开的就是敢想敢干,有魄力有格局。
林心遥要做大规模种植首先就是要土地规模化。
但是村里人的地都是分开的,所以最好就是承包下来。
还有大规模种植需要的秧苗,化肥,等一系列费用下来要一百多万。
农业种植这个不像我们这种进出口贸易,快的一两个月,慢的几个月就能有资金回笼。
但是农业是典型的投入大,回报慢的行业。
前期的所有投入都必须自掏腰包,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入不敷出阶段。
面对一百多万的资金,林心遥的父亲都傻了,要这么多钱。
但是林心遥眼睛也不眨下就贷款了。这就是魄力,她分析过了,觉得这件事可行,八九成可以成功,那么就值得投资和投入感情。
父亲一直觉得女儿有文化种地肯定比自己强,没想到强到太平洋去了。
一下子搞了这么多田,贷了这么多款,从开始的强烈反对到最后的支持和骄傲。
一个人如果长期待在一个地方接触的人和事物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就会极大地削弱他的前瞻性和判断力,局限性很大。
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人对这种大胆的想法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但是读了大学,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和发展,有了思想和知识的人就是不一样的。
虽然小编自己也没有很厉害,但是和我的那些没有读很多书的亲戚朋友的差距就是很明显的,看问题的角度,深度个广度就是不在一个阶层。
04
昨天我们外贸群里一个朋友说了一句话很有思考价值。
他说今天他们的生产仓管跑到业务室骂骂咧咧地说,你们业务天天坐办公室,吹着空调,这么轻松还挣得多。
结果就被怼了,你说挣得多,那你来做业务啊,你能做吗?
结果这人红着脸走了。
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做业务要会英语会单证,看着轻松实则很难的,可比他们管仓库难多了。
读书少不善于思考问题的人就会这么看问题,只看到表面,不会思考背后的本质。
就算李心遥的父亲再种三十年地他也不敢像女儿这么大刀阔斧地干,他没有知识底蕴,没有思想基石,有的只是勤劳的双手。
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并不是种了那么多田,而是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不管怎么说李心遥回家这条路是走对了,卖化妆品也不是那么好卖的。
但是发展农业国家政策好,还有很多熟悉的能够帮助她的人,这些都是非常有利的条件。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李心遥的人物现实中是有原型的。
真是又励志,又感人。
时代的进步也要感谢这些突破千难万难敢想敢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