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素材 > 经典语录 正文
【谷爱凌夺冠后说了什么名言】谷爱凌苏翊鸣摘金夺银!他们的成长经历哪些值得借鉴?

时间:2023-08-27 作者:佚名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结束,中国选手谷爱凌以1620度转体高难度动作一举夺冠,此前一天17岁小将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赛上摘得银牌,创造了中国运动员在该项运动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两位中国小将的成功,迅速在网上引起热议。他们的成长经历,激发了无数家长的好奇心。别人家的孩子,为何这么优秀?他们的成长,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今(9)日,上游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重点中学一线教师及教育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源于热爱 但努力是最好的“天赋”

谷爱凌的人生,有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3岁开始接触滑雪,8岁加入专业滑雪队,她9岁时就拿下了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4岁那年已拿到大约50个冠军,16岁夺得世界杯金牌,2020年冬季青奥会上,她夺得两枚金牌和一枚铜牌。

她不仅是世界滑雪冠军,还是一名妥妥的“学霸”。高中阶段,她用3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学习,并以1580(满分1600)的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她还是品牌超模、VOGUE封面人物......一个18岁的少女,同时拥有如此多闪闪发光的头衔。

在这些优异成绩和完美表现的背后,光靠天赋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正如谷爱凌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至于天赋,或许只是0.1%吧。”谷爱凌自述,“从家到太浩湖的雪场有4个小时车程,我学会了在车上写作业,在车上睡觉,在车上换衣服,在车上吃饭。”

而谷爱凌的母亲及教练对她的培养方式,更是许多家长热议的话题,比如时间规划能力——她每天保证睡眠10小时,另外时间可以完成多数人16-18个小时才能做完的事情;她的吃苦和拼搏精神,用她自己的话说,“当同龄人还在哭闹和抱怨的时候,我正在小道上忙着呢!”还有她的人生法则: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将热爱发挥到极致!

小将苏翊鸣的人生经历同样精彩。他三四岁就开始滑雪,14岁时决心成为一名职业单板滑雪运动员,并获得了父母的大力支持。他同时还是娱乐圈的童星,10岁时就参演了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在游泳项目上也拿过不少奖牌。最后,他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滑雪项目,一往无前,全身心投入,最终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

老师:运动能力和学习成绩基本成正比

两位小将的成功,也让许多重庆家长羡慕,直呼是“别人家孩子的天花板”。谷爱凌和苏翊鸣的成长经历,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怎样才能培养出“文武双全”的孩子?

“让孩子在规划与见识中去发现与学习,认清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家长给予积极支持,对孩子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重庆南开中学体卫处主任肖素华表示,两位小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努力付出,以及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引导和培养,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而在现实中,作为一名从教近四十年的体育老师,肖素华坦言,她看到很多文武双全的学生,“体育很好的孩子学习成绩基本不会太差,因为如果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不可能把体育项目练好。因此,运动能力和学习成绩基本都成正比。”比如学校足球队的孩子们,投入的时间并不很多,每天训练一个半到2个小时,去年参加全国比赛拿到了第六名,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落下。“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和目标能力,日常训练让他们更有紧迫感,训练完了都会挤时间去学习,因此,关键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

重庆市清华中学跆拳道队教练武闯对此也有同感,他说,学校跆拳道队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中上。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定下考试目标,做到学习训练两头抓。“别人都说练体育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然而并非如此。学习好的孩子练体育也差不到哪去,经常练习体育的孩子性格都非常开朗,意志品质也比一般孩子好很多,敢于挑战,敢于面对困难。”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功利性的投入时间去应试。肖素华说,这反倒让孩子不会管理时间,他们也没有时间去感知这个世界,被动的处于一种听、看的状态,这种学习是不主动的,人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对孩子来说,身心健康是首要的,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要让孩子们从过度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参与运动,真正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而不是变成学习的机器。”

专家:关注家庭教育不能兜售功利“成功观”

8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强调将深入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

谷爱凌曾有一句名言——“我是因为玩,找到了自己的热爱”,而双减政策的核心便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把尽可能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玩”中充分发挥天性、展现个性,从而找准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

此外,不少网友在为谷爱凌的成功热烈欢呼时,有了解谷爱凌经历的网友提出,所谓“鸡娃不如鸡自己”,自律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所谓“鸡娃不如鸡自己”,实质是功利的家庭教育观。他认为,没必要把家长的学历高低、事业成功与孩子优秀与否挂钩。奥运冠军来自贫困家庭的大有人在。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每个人的素质高低与父母的学历无关,而与父母是否懂家庭教育有关。

在他看来,优秀的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好的家长对于孩子一定有个性化的规划,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此,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家庭背景不同,孩子个体不同,都决定了家庭教育方式不一定通用。家庭教育没有捷径,更不能功利,家长只有从尊重孩子人格、兴趣的教育出发,选择适合孩子的成才道路,才能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图源@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meiwen/jingdian/1177286.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