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造句)触目惊心造句作业帮
055孔乙己
预习的重点
一、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贾艺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
“鲁迅”是树人先生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等。二、字音词义荤hūn菜:用鸡鸭鱼肉等做的菜。侍shì候hòu:服侍。绰chuò号:外号。伤疤bā: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笔砚yàn:笔和砚,泛指文具。惋wǎn惜: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夹袄ǎo:双层的上衣。乱蓬蓬péng: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唠láo唠lao叨dāo叨dāo: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三、主题概述本文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与黑暗。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通过“我”这个酒店里的小伙计的描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及后续展开作了铺垫。这部分是小说的序幕。第二部分(4~12):叙述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反映了民众的冷漠和麻木。这部分是小说的主体。第三部分(13):交代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是小说的尾声。
五、鉴赏品读
1.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特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等级森严,隔着一条鸿沟,但孔乙己却和这两种人都不同。“站着喝酒”的短衣帮,都是穷困的劳动者。孔乙己经济地位低下,不愿意与他们为伍,他又没有资格挤进隔壁房里与“穿长衫的”并起并坐。但是他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为的是要摆读书人的架子,以显出非同一般,比“短衣帮”高贵,不屑与他们为伍。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课文用短短的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2.找出描写孔乙己外貌的句子。思考:从外貌描写中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一出场,写他“青白脸色”,是吃不饱,营养不良的特征;“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是他虽已年老却经常受人凌辱的记号;“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是岁月虚度的记录;又脏又破的长衫是贫穷的证明;当他蘸着酒在柜台上教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时,我们还可看到他的长指甲,说明他不从事劳动。总之,孔乙己既不是养尊处优的阔人,也不是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从外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好逸恶劳、穷困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形象。最后一次出场,先前的“青白脸色”现在变得“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先前身材高大,跟孩子们说话要弯下腰去,现在盘着两腿,坐在蒲包上,不能站立,跟别人讲话需要“仰面”;先前人家嘲笑他,他经常脸红脖子粗地为自己辩解,现在却“不十分争辩”,只是用“跌断”来遮掩,不过说话声音极低,而且断断续续。此时的孔乙己肉体上、精神上都已彻底坍塌,预示着悲剧结局即将来临。这令人触目惊心的惨景,鲜明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摧残弱小者的罪行。
3.找出描写孔乙己动作的句子。思考:文章中哪些动作描写最精彩,足以表明孔乙己的性格?作者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最精彩的是两次亲手交钱买酒的动作。第一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掌柜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既说“又”表示不止一次;既说“新伤疤”必有旧伤疤。说明他经常被人殴打。然而孔乙己并不理睬,而是以“排出九文大钱”要酒要菜来表示他的不可轻侮的“尊严”,是对挑逗者无声的回击。“排”字写的是动作,表现的却不止是动作,还有动作的神态。当他把九文大钱放在手心,用拇指一个一个的将钱用力推出,摁在柜台上时,可以想见他心里、脸上是十分得意的。当时的孔乙己也算得“阔绰”,但好景不长,他最后一次去买酒,境况大不如前。文中写道:“一天下午……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又说道:‘温一碗酒。’……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画面啊!作者不仅从他的衣着(该穿棉袄的时令,而他只能穿件破夹袄)来表现他经济地位的跌落,而且更为传神的是,用“排出九文大钱”的一个“排”字带着自赏自傲;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则显得沮丧悲苦,穷困潦倒。而且在数目上,前次是“九文”,这次只是“四文”,还是乞求酒店给温一碗酒。这两个动作围绕着一个“钱”字,不仅写出孔乙己经济地位每况日下,而且突出了他的穷酸迂腐、好逸恶劳、麻木不仁的个性特征。
4.找出孔乙己富于个性的语言。思考:从这些语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写孔乙己的语言是很富于个性特点的,许多话只能从孔乙己之口说出。当酒客们看他居然“排出”大钱来买酒而不理睬众人时,就加强攻势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先前说“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只是含沙射影,现在是单刀直入,而且故意高声叫嚷。这回孔乙己不能再以无声战有声了,于是睁大眼睛说:“你怎么污人清白?”不说冤枉好人,而说“污人清白”,这是孔乙己独有的语言,可惜的是由于他并不“清白”,所以语言虽雅,却缺乏力量。当对手拿出真凭实据:“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死要面子的孔乙己在真凭实据面前,还要争辩,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窃”与“偷”本是同义词,只是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可孔乙己宁可认“窃”,决不承认“偷”。在他看来“窃”比“偷”似乎高一等,何况他“窃”的是与读书人关系密切的书,这就更高一等了。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也是孔乙己所独有的。此外,像“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这些陈腐的语言都表现出他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与穷酸十足。5.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6.各种人是如何取笑孔乙己的?应怎样理解?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活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反映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淡无情;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这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课 后 习 题 解 答
第一题见“鉴赏品读”第1题。
第二题见“鉴赏品读”第6题。
第三题1.“排”表现出他摆阔气,而“摸”是孔乙己穷困潦倒的表现。这些变化写出了孔乙己每况愈下,身残气微,已到了死亡的边缘,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精神,还摧残了他的肉体。2.“捞”显示了问话人的嘲弄。“笼”击中了他内心的深重要害,痛苦之至。3.前面的对话讲述了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的悲惨遭遇,然而这也只是酒店众人闲谈的话题,聊完之后也就算了。掌柜的态度暴露了看客的冷漠。4.用“大约”表示这是“我”的猜测,用“的确”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黑暗,孔乙己那样的人是没有活路的。
第四题、第五题略
066 变色龙
预 习 重 点
一、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他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二、字音词义贱jiàn:地位低下;卑鄙,下贱。筛shāi子:用竹篾、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细碎的东西漏下去,较粗的成块的留在上头。坎kǎn肩:不带袖子的上衣(多指夹的,棉的,毛线织的)。旗帜zhì:旗子。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温情:温柔的感情;温和的态度。惦diàn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恐吓hè: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径jìng自:表示自作主张、直接行动。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三、主题概述这篇讽刺小说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通过描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对案件的处理态度和判定结果发生变化的过程,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小人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无情地鞭挞了沙皇走狗的丑恶灵魂,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和愚昧。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遇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第二部分(6~27):故事的发展和高潮。描写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一案”的过程,他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共做出了六次判定。第三部分(28、29):故事的结局。奥楚蔑洛夫审理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嘲笑和恐吓,揭示了当时俄国底层人民的痛苦。五、鉴赏品读
1.本文的主人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刻画这个形象最突出的是什么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的主人公具有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狡猾善变、反复无常的性格特点。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对话描写,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
2.“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了拟人、比喻和双关。“无精打采”暗示市场的不景气;把商店、饭馆的门比作“饥饿的嘴巴”,形象地写出了无顾客上门,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双关语,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含沙皇的统治,具有讽刺意味。整句环境描写体现了当时冷清、凄凉、压抑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的真实写照。
3.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小说开头。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第二次: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盖自己的狼狈。 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第四次:小说结尾“裹紧大衣”。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 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4.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并分别做出了什么宣判?共发生了六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 第二次: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宣判: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 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宣判:“野狗”“弄死”。 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
5.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
课 后 习 题 解 答第一题见“鉴赏品读”第4题。
第二题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一副“严厉”的表情,一个装腔作势、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的俄国在沙皇统治下,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制度,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第三题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第四题略。
07 7 溜索
预 习 重 点
一、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在北京,中国当代作家、编剧。1984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1985年,担任剧情电影《大明星》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二、字音词义盘桓huán:徘徊。涓涓juān:细水慢流的样子。探视:看望,察看。俯fǔ身:弯腰向前向下。扭绞jiǎo: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方向转动。顷qǐng刻:极短的时间。寻思si:思索,考虑。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千钧jūn之力: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战战兢兢jīng:形容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三、主题概述课文讲述马帮借助溜索飞渡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的性格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时镇定自若的姿态。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9):写众人溜索前的见闻,渲染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第二部分(10~21):写马帮全员和“我”溜索的过程,汉子、牛、“我”首领溜索各有特点。第三部分(22~25):写溜索后众人不同的表现和“我”得心理感受。五、鉴赏品读
1.作者是如何描写峪谷的险峻的?①作者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②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非常注意角度的变换,将 “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③段中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①溜索前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失神,浑身发抖,这些描写生动地体现出牛此时的惊恐失态之状。此时“我”也“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牛的惊恐与“我”的恐惧相互映衬,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②溜索过程中,牛叫不出声,屎尿失禁,而赶牛溜索的汉子们则不慌不忙。牛的失态反衬出汉子们的沉着果断。③牛溜完索便迫切地想离开,“我顺风出一口长气”,“我”与牛仍然相互映衬。而“我”发现溜索前后领队始终气定神闲。牛和“我”与领队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领队的冷静沉着地性格。
3.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4.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①快到怒江峡谷时,领队“只懒懒说”“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我”和牛的恐惧反衬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特点。②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哑声问”余下的汉子们是否可还歇,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这些细节都体现出领队细心、认真、负责及关爱他人的品格。③领队用眼“瞟一瞟”立即有汉子站出来,表现出领队受人尊敬的地位,也体现出他和汉子们配合默契。④领队打着尖细的忽哨,“飞到索头”“抽身跃 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都表现出领队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5.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088 蒲柳人家(节选)
预 习 重 点
一、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其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二、字音词义烟囱cōng:烟筒。招架:抵挡。驾驭:驱使车马行进。熏xūn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隐匿nì:隐藏,躲起来。憋闷men:由于心里有疑团不能解除或其他原因而感到不舒畅。一气呵成:1.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2.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不知好歹: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两肋lèi插刀: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如坐针毡zhān:好像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三、主题概述《蒲柳人家》全篇共12节,课文节选了小说的前两节。本文节选的部分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北运河边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主要表现了何满子的聪明伶俐、顽皮淘气,“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泼辣、爱打抱不平、刚正不阿以及“何大学问”的侠肝义胆、仗义轻财。作者热情歌颂了这些劳动人民的淳厚朴实。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14):主要介绍了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何满子以及爱憎分明、溺爱孙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第二部分(15~35):塑造了侠肝义胆、仗义轻财、好说大话、讲究排场的爷爷何大学问的形象。五、鉴赏品读1.课文的结构有何妙处?开头设置悬念,全篇采用倒叙,文中多用插叙。故事从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下那个中午开始,设置了悬念。以何满子作为线索人物,串起了有关“一丈青大娘”与“何大学问“的有关故事。2.“一丈青大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口苦心甜,宠爱孙子;身强体壮,能干泼辣;直肠直性,爱憎分明;性格豪爽,勤劳善良。 “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3.“何大学问”是一个怎样的的人物形象?身姿高大、本领高超、仗义轻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绿林英雄。他“身穿长衫,骑一匹光青儿,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支八尺长的大鞭”,“既是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豪爽仗义又好戴“高帽子”。这是一个亦文亦武,可敬可爱又有几分滑稽的人物。4.小说语言具有什么特色?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5.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对古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