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为了连接河两岸,20世纪30年代,地方政府在桥上建了吊桥。

然而他们忽略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地区,雨季时降雨量非常大,屡遭飓风袭击,飓风相当于我们的台风。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下,吊桥屡次被毁,对两岸人们的出行影响很大。

1996年时,当地政府决定要重新修建一座桥,要求这座桥能够应对百年一遇的飓风天气,彻底解决一到雨季桥就损坏的问题。

在当时,日本一家建筑公司承包了该项目,日本专家幸不辱命,在1996年-1998年时建造了这座桥,成为了日本在拉丁美洲建造的最大桥梁。

原本一切都很美好,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座桥刚修好,麻烦就来了。

1998年10月22日,飓风米奇在西加勒比海形成,因为水汽条件和温度等有利于飓风发育,使得飓风米奇强度达到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五级飓风标准,而这属于非常强的飓风。

这场飓风有多强呢?就这么说吧,一般而言,人们会使用飓风命名表里的名字对飓风命名,这些名字会循环使用,除非它们对沿岸造成了灾难级影响,才会被除名,用来特指这一场飓风。

我国台风也和飓风命名类似,在我们国家里,台风“山竹”就被除名,用来特指2018年第22场台风,因为它造成了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近50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

而飓风米奇就是被除名的飓风,它给当地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飓风米奇在洪都拉斯登陆后,移动速度非常缓慢,给当地带去了创历史记录的降水,非正式报告中的降水量高达1900毫米,要知道的是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全年降水量也没有1900毫米。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灾难造成了1.1万人死亡,超过1.1万人失踪,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

飓风过后,当地的建筑物、桥梁等受损严重,许多已经无法使用,但是新修建的乔卢特卡桥经受住了考验,主体依旧保存完好,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桥梁虽然依旧坚固,然而河流却已经改道了。

原来,飓风米奇登陆后,造成了当地出现降雨量暴增,降水汇聚到河水中,使得乔卢特卡河水暴涨,奔腾的河水冲击着两岸的泥沙,再加上乔卢特卡桥下刚好是个弯道,奔腾的河水不断冲刷着河流弯道的外侧,而内侧却淤积着上游携带而来的泥沙,冲刷之下,造成了河流改道,使得新修建的乔卢特卡大桥失去了作用,成为了摆设。

后来,这座大桥又成为了公路的一部分,算是发挥余热吧。

河流改道

其实,在降水量较大,河流泥沙含量较大的地方,河流都很容易发生改道,比如:我国的黄河,虽然黄河流域降水量并不大,但是黄河在经过黄土高原时,携沙量剧增,到达下游流速较慢的地方,泥沙容易沉降,形成地上河,非常容易决堤。决堤之后,河流又容易改道,在我国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每次改道时,河流上方的桥梁要么因质量问题随之被摧毁,要么就是像乔卢特卡大桥那样失去作用。

现如今的黄河,已经被治理地失去了“脾气”,很少泛滥,所以黄河改道,导致桥梁失去作用的事情越来越少见了。

但是在亚马逊流域,这里几乎无法建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亚马逊河流干湿季节水位变化非常大,旱季时修建的桥梁,到了雨季时,水位上升,就会漫过桥梁,导致桥梁失去作用。

而且亚马逊河流也非常容易改道,即便是修建了桥梁,也很快会失去作用。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亚马逊地区经济落后,修建桥梁的作用并不大。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其实像乔卢特卡桥这样因为河流改道而失去作用的桥梁曾经存在过很多,只是现如今科技进步,一些河流要么被成功治理泥沙,一些要么放弃建造桥梁,所以才很少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