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2

日积月累

1、描写爱国的名言,诗句:

(1)竭尽全力死了,然后已经死了。

— [三国]诸葛亮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 国]曹植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4)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5)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有甘愿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为了祖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曹植,还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叶挺。

2、 描写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的四字词语:

斩钉截铁 干脆利落 刚毅果决 当机立断 干净利落 直截了当

3、形容气概豪迈的四字词语:

气壮山河 气贯长虹 叱咤风云 声势浩大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4、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惊天动地 七上八下 舍近求远 街头巷尾 转危为安 翻来覆去 声东击西

5、 描写气势大的四字词语:

排山倒海 铺天盖地 翻天覆地 大气磅礴 翻江倒海

6、含数字的四字词语: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七上八下 三心二意 十全十美

7、ABAC式词语: 各式各样 人山人海 若隐若现 忽明忽暗 不慌不忙

8、AABB式词语: 整整齐齐 千千万万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团团圆圆 隐隐约约

9、 描写情况万分危急的四字词语: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如累卵 间不容发 迫不及待 剑拔弩张

一触即发 火烧眉毛 岌岌可危

10、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聚精会神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调兵遣将 甜言蜜语

课文9 竹节人

一、生字注音并组词

豁huō豁口 豁子 豁嘴

凛lǐn凛冽 凛然

疙ɡē疙瘩 疙疤

瘩dɑ疙瘩

卡kǎ卡片

棍ɡùn棍棒 木棍 铁棍

悟wù醒悟 觉悟 悟性

裁cái裁缝 裁剪

筹chóu统筹 筹办 筹备 筹码

橡xiànɡ橡树 橡皮 橡实 橡果 橡胶

雕diāo雕刻 冰雕 竹雕 雕塑

磕kē磕碰 磕头

跺duò跺脚 跺足

颓tuí颓然 衰颓 颓废 颓丧 颓唐 颓败

沮jǔ沮丧 沮遏

趴pā趴下 趴窝

二、多音字

豁:huō豁开 huò豁然开朗

缝:fèng裂缝féng缝补

攒:cuán攒凑zǎn积攒

哄:hòng一哄而散 hǒng哄骗

三、词语解释:

威风凛凛:形容气概威严,令人敬佩。威风: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

呆头呆脑:形容迟钝的样子。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多含贬义)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课文中形容老师玩竹节人时的入迷程度。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四、反义词:

破旧—崭新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疲倦—活跃 怒气冲冲—喜气洋洋

沮丧—高兴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五、近义词:

疲倦—疲惫 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神气—威风 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俨然—好像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

沮丧—丧气 轻手轻脚—蹑手蹑脚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 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与满足的感情。

课文10 宇宙生命之谜

一、用我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

谜mí(猜谜、灯谜、谜语)

尚shàng(尚且、和尚、尚未)

氧yǎng(氧气、缺氧、氧化)

倾qīng(倾角、倾斜、倾倒)

揭jiē(揭开、揭穿、揭发)

斑bān(黑斑、斑点、斑白)

燥zào(干燥、枯燥、口干舌燥)

漠mò(沙漠、冷漠、漠不关心)

磁cí(磁场、磁性、磁卡)

御yù(抵御、防御、御寒)

素sù(朴素、色素、素食)

盗dào(强盗、海盗、盗取)

培péi(培养、培育、栽培)

二、多音字

奔bēn (奔走)bèn (投奔)

薄bó(单薄)báo(薄纸)

着zhuó(着陆)zháo(着火)

三、近义词

猜测—推测 发达—先进 起源—发源

提供— 供给 适合—适应 足够—充足

分析—解析 决定—决心 枯萎—干枯

环绕—围绕 抵御—抵抗 探索—探究

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四、反义词

猜测—坚信 发达—落后 吸引—排斥

紧密—疏远 足够—缺乏 相似—迥异

相信—怀疑 揭开—遮盖 干燥—湿润

稀薄—浓厚 遥远—邻近

五、理解词语

发达:(事物)已有充分发展;(事业)兴盛。

有机分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组成有机物的分子叫有机分子。

理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沧海一粟:意为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起源:事物发生的根源。

能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如燃料、水力、风力等。

枯萎:干枯萎缩。

稀薄:稀少,淡薄。

抵御:抵挡;抵抗。生字注音并组词

考察:细致深刻地观察。

六、句子解析

1.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2.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一直”与第1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七、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2-8):先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

第三部分(9-10):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九、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

课文11 故宫博物院

一、生字注音并组词

矗:chù:矗立

鳌:áo鳌头

湛:zhàn湛蓝

琉:liú琉璃

蟠:pán蟠龙

轴:zhóu线轴

銮:luán銮驾

磬:qìng 击磬

檀:tán檀木

乾:qián 乾坤

坤:kūn乾坤

穆:mù 肃穆

枋:fāng枋子

藻:zǎo水藻

矫:jiǎo矫健

嫔:pín 妃嫔

迥:jiǒng迥异

二、多音字

模:mó模型mú模板

难:nán难题nàn难民

三、词语解释:

宏大:巨大;宏伟。

集中: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来;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文中指故宫建筑群整体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俗称:①通俗地叫作。②通俗的名称。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矗立:高耸地立着。

矫健:强壮有力。

绚丽:灿烂美丽。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肃穆:(气氛、表情等)严肃而恭敬。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很大,完全不同。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井然有序:指整齐而有秩序。井然:形容整齐的样子。

四、近义词

宏大—宏伟 精美—精致

矫健—强健 壮丽—壮观

绚丽—瑰丽 庄严—庄重

和谐—融洽

矗立—屹立/耸立/挺立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五、反义词

完整—残缺 精美—粗劣

统一—分裂 集中—分散

笔直—弯曲 矫健—蹒跚

明显—模糊 拥挤—宽松

六、课文分层

第一部分(第1段)

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交代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2段)

统观故宫全局,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三部分(3~15段)

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介绍。

第一层(第3段),介绍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汉白玉石桥。

第二层(4~10段),介绍三大殿,重点介绍太和殿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及功用。

第三层(第11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四层(12~14段),略写后三宫,突出它以凤为主的宫殿图案。     第五层(第15段),介绍御花园。

第四部分(第16段),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和谐统一。

七、中心意思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突出表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艺术风格。

八、写作特点

顺序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参观顺序:天安门—端门 —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课文12 桥

一、生字注音并组词

咆páo咆哮

哮xiào咆哮 哮喘

嗓sǎnɡ嗓子 嗓门 嗓音 哑嗓 尖嗓

党dǎnɡ党员 党章

淌tǎnɡ流淌 淌血 淌汗 淌口水

哑yǎ沙哑 哑语 聋哑

揪jiū揪住 揪心 揪扯

呻shēn呻吟

废fèi 废纸 废水

二、多音字

折:zhé打折 zhē折腾 shé折本

没:mò没落 méi没有

三、词语解释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文中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惊慌:害怕慌张。

狞笑:凶恶地笑。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造句:小孩子一开始学走路,总是跌跌撞撞的。

拥戴:拥护推戴。造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深受群众拥戴。

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文中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响声。

搀扶: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

四、反义词

黎明—黄昏 惊慌—镇定

清瘦—富态 沙哑—清脆

放肆—拘谨 痛苦—欢乐

五、近义词

咆哮—怒吼 惊慌—惊惶

拥戴—拥护 沙哑—嘶哑

放肆—放纵 痛苦—痛楚

六、词语扩展

AABB式:跌跌撞撞 密密麻麻 断断续续 歪歪斜斜 飘飘摇摇 蹦蹦跳跳

七、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八、主题思想

本文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桥梁的事,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课文12 桥

一、生字组词

咆:咆哮 熊咆

哮:咆哮 哮喘

嗓:嗓子 嗓门

党:党员 党章

淌:流淌 淌血

哑:沙哑 哑语

揪:揪住 揪心

呻:呻吟

废:废纸 荒废

二、多音字

折:zhé打折 zhē折腾 shé折本

没:mò没落 méi没有

三、近义词

咆哮—怒吼 惊慌—惊惶 拥戴—拥护

沙哑—嘶哑 放肆—放纵 痛苦—痛楚

四、反义词

黎明—黄昏 惊慌—镇定 清瘦—富态

沙哑—清脆 放肆—拘谨 痛苦—欢乐

五、词语解释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文中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惊慌:害怕慌张。造句:洪水来时,大家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

狞笑:凶恶地笑。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造句:小孩子一开始学走路,总是跌跌撞撞的。

拥戴:拥护推戴。造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深受群众拥戴。

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文中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响声。

搀扶: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

六、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七、主题思想

本文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桥梁的事,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八、课内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村里的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公正无私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序地走过木桥,最后却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卷走了。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书记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答:这篇小说写了一位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同时他还是一位父爱如山的好父亲。

神态: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语言: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神态、语言、动作: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3.画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雨: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洪水: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对雨、洪水和桥的描写都属于环境描写,作用是:渲染洪水暴发时极度危急的气氛,衬托出老支书的临危不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风亮节。

4课文为什么以“桥”作题目?(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数)

答: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5、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体现出了老支书的大公无私。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悲壮,达到震撼了人心的效果。

课文13 穷人

一、生字组词

汹:汹涌 汹汹

涌:汹涌 涌现

澎:澎湃

湃:澎湃 滂湃

溅:迸溅 飞溅

熄:熄灯 熄灭

困:困难 困境

淋:淋湿 淋雨

嘿:嘿嘿

糟:糟糕 糟蹋

霉:倒霉 发霉

喃:呢喃 喃喃

皱:皱眉 皱纹

勺:饭勺 铁勺

二、多音字

强:qiang强迫qiang强盗jiang倔强

铺:pù店铺pū铺床

三、词语解释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造句:这事只能怪你自己,不要再抱怨别人了。

蜷缩:蜷曲而收缩。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受:承受。造句:他因踩到自己扔在地上的香蕉皮而滑倒,真是自作自受。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黧黑:(脸色)黑。

倒霉: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忧虑:忧愁担心。

三、近义词

温暖—暖和 舒适—舒服 安静—宁静 抱怨—埋怨

潮湿—湿润 激动—感动 魁梧—高大 严肃—严厉

忧虑—忧愁

四、反义词

温暖—寒冷 舒适—难受 困难—容易 潮湿—干燥

宁静—喧闹 苍白—红润 僵硬—柔软 蜷缩—舒展

香甜—苦涩 倒霉—幸运

五、课内问题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本文主要讲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从哪里可以看出“穷”?

答:(1)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

(2)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3)西蒙的丈夫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答:(1)题目中的“穷人”不仅仅指桑娜、西蒙两家人,更指当时沙皇统治下的所有穷人。(2)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和西蒙两家的贫穷,这是沙俄时期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和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在自己有五个孩子要养的情况下,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腐朽与堕落。

4、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数)

侧面烘托出桑娜的勤劳能干,体现出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5、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看看这些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答: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仁慈的心,都有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好品质。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七、句子赏析

体会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表示省略递减的次数)

③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表示语意的跳跃)

④我嘛……缝缝补补……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八、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桑娜会想:丈夫出去打鱼能安全回来,该是多么好啊!西蒙死了,我把她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也没经过丈夫的同意,我该想他怎么说呢?生活的压力已经够大了。丈夫会同意吗?我们都是穷苦人,他会同意我的做法的。

课文14 在柏林

一、多音字

柏:bó (柏林)bǎi (柏树)bò (黄柏)

数:shǔ (数数) shù (数学)

假:jiǎ (假装) jià (度假)

二、近义词

虚弱—孱弱 沉思—深思 停顿—暂停 大概—可能

寂静—平静 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三、反义词

缓慢—迅速 健壮—虚弱 停顿—继续 奇特—普通

寂静—喧闹 指手画脚—沉默不语 不假思索—犹豫不决

四、理解词语

沉思:深思。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造句:他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很令人反感。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嗤笑:讥笑。

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妇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五、句子解析

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德国弥漫着的失败情绪;也是暗写战争惨烈,战死者众多。下文老兵夫妇的遭遇与这处伏笔照应。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反复出现的作用是:1. 暗示战争让老妇人失去了三个儿子;2. 表现老妇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3. 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3.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寂静”是表象,隐含了人们内心的“动”。车厢里的妇女儿童,哪一个没有丧夫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话,使他们陷入沉思,引发了他们的共鸣,使他们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

六、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及后续即将也上战场的故事。(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数)

2.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摄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3.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七、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写列车上一位神志不清的老妇人的举动引起了两个小姑娘的嗤笑,老兵对此很不满。

第二部分(3):写老妇人变成这个样子的原因及老兵此行的目的。

第三部分(4):写车厢里静得可怕。

八、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及后续即将也上战场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