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景描写—雪景描写作文
最近全国各地下了很多大雪,所以我们收到的雪景照片也特别多,其中不乏好照片。
这让南方的朋友很羡慕,春天还能拍雪景,真是太爽了!雪景作品很容易拍出极简的摄影构图,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但是,因为雪景颜色单一的特点,所以也容易拍得过于单调。满眼全都是白色的呀,那这样拍的话,岂不是很容易审美疲劳?
比如这种:
简洁倒是很简洁,画面很干净,但就是太单调了,缺乏对比的元素。其实如果画面中只有雪也并不是不能拍,比如可以利用光线的参与:
有了光影,即使只有雪,也能拍出雪地的质感。可惜没有,一张利用光影的作品都没有,大家似乎都是在下雪的阴天出去拍照的,可惜没有雪过天晴的时机,如果有,千万别错过了。
好吧,扯远了,不说天气了,今天的重点是说雪景的构图——雪景摄影如何才能不单调?加!法!构!图!
书上不是把“摄影是减法构图”奉为圭臬吗?No No No!那样说,太绝对、太教条。究竟是加法构图还是减法构图,要根据题材取舍。老宋会说,“摄影是取舍构图”。书上还提倡曝光要准确呢,而我们经常欠曝,故意的。这就叫摄影思维!
可喜的是,经过老狼的文章和老宋在直播间的絮絮叨叨,很多朋友已经掌握了“雪+”的拍摄方法,下面让我们分门别类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
【1】雪+配色
这一类以其他的颜色与雪的白色搭配的作品是最多的,其中又以红色搭配最多。可惜的是竟然没有红衣服的美女与雪景搭配,倒是有拍白色衣服与雪景搭配的,哈哈。
作者@Tya岚煊
作者@白
红墙外的落雪树枝,这已经是很经典的雪景拍法啦!不需要很多雪,红色为主都可以,以红色背景大量留白也有艺术范儿。参考故宫官方拍摄的雪景照片,为啥好看?因为故宫是红的呀!
作者@村长
上周村长拍摄南京明孝陵红墙前春雪压腊梅,也是红墙,拍出的色彩反差画面非常抢眼。
作者@行者
很喜欢这两张照片,与红墙不同,是以雪地为背景大量留白,配以少量的红色和黄色。也很耐看。颜色的搭配点到为止就好,不要用一大堆颜色盖住背景,很多人的照片是用满屏的落雪树枝完全盖住了背景,密不透风啊!不要那样干,一定要留白!
作者@悠然归元413
这张照片很有趣味感,用落了厚厚积雪的红色工作帽作为画面中最抢眼的看点,比拍落了雪的花儿神马的更有意思,躲开了“同质化”的窠臼。只是这个场景少了点美感,有想法但画面效果不佳。
【2】雪+建筑
注意哈,敲黑板——“雪景”照片的重点不是雪,而是景!如果没有好看的景,只有雪,那就不能叫好照片。下面这一组图,都是以雪为切入点,主体是雪中的著名或非著名的建筑,也比只有一大片白皑皑的雪地更有看点。
作者@小何
故宫的角楼可以算是一个著名的摄影打卡圣地了。无论是蓝天白云还是晚霞落日,这个机位平时总是会聚集着一大堆举着相机或手机的摄影爱好者,题材上并不新鲜。不过,如果你就在北京,恰好又赶上下大雪,还是值得去拍一拍,拍完了别忘了到故宫里面去拍点红墙雪景啥的。如果你不愿意花60元钱买门票,就在外围也能拍到一些。
这张照片有个问题就是雾感太重,天气不好。可以调一下对比度和饱和度,让角楼更红些。还有就是这个场景似乎不适合拍雪景,除非是很好的天气,雪后蓝天白云,不然天空一片白,地面一片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是会放弃拍摄的,并不是说下雪了我们就一定要拍,而是要找适合的场景拍。
作者@云
这张照片老宋不知道是哪里,看这豪迈的阵势,显然也是一个著名的古建筑群,栉次鳞比的黄房子挺好看,有次序地排列很有节奏感,是出大片的地方呀。作者采用的对称式构图很适合这种对称式的宫殿建筑群。遗憾的是天气不好,要么是天色已晚,场景很灰暗,雪都不白了耶!
人家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口念“白加黑减”无敌大法则,你竟然反其道而行之,还做了暗角处理?这不是黑上加黑嘛,那暗角没必要,画蛇添足了哈!
作者@烟雨清风
有点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嗯,还结合了倒影。近端的一大块雪挺好,这个前景与建筑一前一后突出画面的空间感,画面有层次。由于是竖构图,建筑在画面中稍显紧凑,可以退远一点,给它一个空间。右边的树形更好看,如果只有这一棵树就好了。
不过,还是同样的问题,你们怎么都选择这么阴暗的时候去拍摄呀,又是灰暗的天空!是怕天一放晴,雪就化了吗?根据水面没有冰冻判断,这应该是在南方,所以雪景要“抢拍”。
作者@静慧
与大多选择古建筑配雪景不同,这张是用了一个普通的民宅。整体感觉也不错,至少人家拍的雪是白色的呀!
遗憾的是本来可以把这两条车辙拍出一个大纵深的画面的,不知道画面右面有什么,如果很干净的话,镜头右移,把透视的灭点拍出来,整个画面的纵深感就没谁了!可惜这两道车辙没利用上。
【3】雪+小景
如果没有好看的、干净的大景,真心不如就拍小景。说过一万次了,小景更容易出片,可惜很多人不谙此道,铁了心地寻找大景,找到了还好,但多数初学者拍的大景过于杂乱,画面中东西太多,乱七八糟,费力不讨好。
小景就很好拍,所以“雪中小品”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拍法,既省力又容易讨好。但是也需要注意美感,比如颜色搭配。最常见的雪中小品是一两枝落了雪的梅花,因为太常见所以没什么感觉,这一组用的陪体是竹子,虽然不如梅花更鲜艳,但因为较少,也算不落窠臼。毕竟梅兰竹菊可是“花中四君子”啊,竹是谦谦君子,可比花儿雅致多了哟(所以说摄影也是“功夫在诗外”呀,这不是技术,这是感悟)。
作者@Tao
这位作者拍的一组照片背景中竟然有蓝天和阳光,太少见了,老宋简直都喜出望外了,差点激动得拍桌子……
作者@烟雨清风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这玩意儿一直受文人雅士的吹捧,在这样的照片中,老宋也就不再叨叨“画面中没有红色”这种俗套了。这张照片似乎稍有点欠曝(雪成了灰色啦),可提亮一丢丢。
【4】雪+人物
前面讲了三大类,其实分类上都是有重叠的,比如红墙加白雪,既是搭配颜色,也是搭配建筑。人在雪中也一样,穿上红色衣服,那不就妥妥的也是颜色搭配吗。
雪中有人物的画面,当人物的比例很小时,雪是主角;而当人物大到了足够抢眼的比例,人是主角,雪就成了配角。可谁说拍雪就得让雪当主角呢?
下面这几张照片,主角都是人物,雪是配角。只把雪成为人类活动的环境,也是拍雪的一种方法。拍雪的艺术,并不一定那么直接地描绘雪,就像写文章一样,把它做背景,侧面描写,也是一种艺术。
作者@乔老爷
从小朋友的表情,到小朋友的服饰,以及小朋友的步态,都很可爱!抓拍得不错。人物的状态刚好,心情很愉快,是一张不出的人像作品。
作者@裂焰(其实是裂焰的夫人拍的裂焰本人)
以近距透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大镜头,同时还刻画了满头落雪的摄影师的认真神态。缺点是构图太满了,又不是特写景别。可以稍稍退一点,如果为了保证透视夸张,也可以选用更广的镜头。
另外,可以调一下对比度,使雪更白,人物更清晰。
作者@悠然归元413
这位作者拍的一组照片都很有趣,选了其中一张。他拍的不只是雪,而是雪中的嬉戏。看惯了同质化的雪景之后,这种富有个性化的画面会让人眼前一亮,并会心一笑。这位作者在避免同质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当然在画面的美感上还需要锤炼,这张画面应该找角度,避开就画面上方的那堆乱树枝,影响美感。曝光稍有些欠曝,雪的颜色和红衣的颜色都不够亮,可以后期调一下。
作者@邓洁
滑雪的小朋友摔倒了,表情很可爱,颜色也很活泼。但构图过于饱和,你看滑雪板都出去了,脚也没拍全……这可是全景人像啊,不要离那么近嘛,给人物多留点空间。
作者@Licy
孩子的表情很可爱,这大雪球是要扔谁呢?一脸顽皮的坏笑。曝光不足啊,整体偏暗,雪是灰色的,可以加一点曝光。
另外,家里有没有红色或黄色的外套给孩子穿上?画面中的颜色反差弱了一些(紫色的裤子倒是挺亮眼)。
以上挑出来四大类,唯独缺了“雪+光影”的,比如树木在雪地上的平行投影的“线条美”,又比如“丛林光”,都是经典的玩法呀,可以多琢磨琢磨,眼睛里不能只有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