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俊不禁造句—忍俊不禁造句和意思
真题再现:
原题:从两个角度分析第6段添加单词的表达效果。
一想到身上的丝丝缕缕原是田间一朵朵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花,心中就涨满了暖意。
——《摘棉花》
答案:“饱饱”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棉花以人的情态(1分),形象地写出了棉桃的饱满(1分),传达出作者对棉花的喜爱(1分);运用了叠词,富有音韵美(1分)。
知识链接:常见词的角度到底有哪些?怎么表述其作用?
一、词中的修辞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得。 ——宗璞《紫藤萝瀑布》
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2.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
拟人。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3.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杨绛《老王》
“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掉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二、词的特点
1.词的构造——叠词:节奏感、音韵美。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即用了拟人修辞。)“嫩嫩的,绿绿的”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倒装的句式强调作用,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褒贬互用改变词义的感情色彩,感情发生变化。
褒义词贬用
①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文明人”本是褒义词,在这里成为贬义词,反语,讽刺痛斥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②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聪明”本是褒义词,在这里成为贬义词,在这里是说自己不聪明,反语讽刺自己当时自以为是。
③实在是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标致”是漂亮的意思,本是褒义词,在这里成为贬义词,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强烈的愤懑之情。
贬义词褒用
④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诱惑”的意思是使用手段,使人意识模糊而做坏事,倾向于达到某些贬义的目的和方式方法不够光彩,本是贬义词,在此褒用,写出山对我的吸引力,表达我对山那边海(梦想)的向往之情。
3.词义的使用——大词小用:意义范围发生变化。
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杨绛《老王》
“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有很风趣。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分歧”、“责任重大”、“决定”、“整个世界”这些词,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写本文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伦理道德,责任传承,尊老爱幼社会美德。
4.拟声词——生动形象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吱”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吃咸鸭蛋时的动感、快感,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表达。
5.用词准确
①动词:
a.(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排”,摆成行列的意思,表现出他摆阔气,而“摸”是用手探取、寻找的意思,是孔乙己穷困潦倒的表现。这些变化写出了孔乙己每况愈下,身残气微,已到了死亡的边缘,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精神,还摧残了他的肉体。
b.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刘绍棠《蒲柳人家》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②修饰性词语:
a.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鲁迅《雪》
形容词“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最值得赞赏的。
b.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杨绛《老王》
“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c.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的确”表达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孔乙己那样的人是没有活路的。
d.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王鼎钧《那树》
“咬”表现出了人类的残忍,“骨粉”表现了大树的可怜和“呻吟”表现了大树的无奈,这都是描写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来这几个词语不应当用于此情此景,但作者富于创造性,故意用这几个词语来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人的愤恨,所以它们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三、词的意思和作用
词义:本义、喻义、引申义
1.又似旷野里的一捧夜色,让人温柔的沦陷,是地老天荒哪。——丁丽梅《且吟春踪》
“沦陷”本义是(领土)被敌人占领,这里引申为完全被音乐深深地吸引,形象而传神地再现了作者在音乐中深深陶醉、不可自抑的情态,突出了乐曲的美妙。
2.亦听见,绿们正整装待发,只待一春风起,便染它个江山绿透。
——丁丽梅《且吟春踪》
“整装待发”本义是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在这里把“绿”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意的萌动,突出乐曲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3.科学家描绘的这一天上人间,犹如一个“世外桃源”。
——《令人向往的太空城》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这里是把太空城比作环境幽静生活美好的地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空城优美富足的生活环境。
四、词中有写作手法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鲁迅《社戏》
“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鲁迅《社戏》
“踊跃”本义向上跳起或欢欣奋起的样子,在这里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化静为动)。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沈石溪《斑羚飞渡》
“灿烂”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宗璞《紫藤萝瀑布》
“流着,流着”,反复修辞,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五、词的其他特点
1.方言: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2.口语:
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还不就是个鸭蛋”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②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刘绍棠《蒲柳人家》
“官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3.俗语: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刘绍棠《蒲柳人家》
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4.文白相间: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刘绍棠《蒲柳人家》
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兼,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