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英里的黄河滚滚而来,就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丽图画一样放荡不羁,时而平缓,时而咆哮,时而婉转吟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在塑造险峻奇特的自然景观的同时,又留下了丰富厚重的伟人足迹。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从1936年进入陕北后,他在黄土高原上生活、征战了十多年,曾两次东渡黄河,领导人民解放战争。解放后,多次视察黄河,治理黄河为新中国建设服务。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重走黄河,踏着词作谱就的旋律探寻伟人非凡的境界。

石楼古渡 《沁园春.雪》赋就冠绝千古的壮词

位置:山西省石楼县辛关镇,最佳观景点为马家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毛泽东

黄河从老牛湾垂直向南,在晋陕大峡谷中下部,经吕梁山阻挡,冲出一个奇特的大转弯,这就是位于石楼县辛关古渡口的“天下黄河第一湾”。这个长达8公里弯曲度几乎呈“句号”的圆湾,入湾与出湾的直线距离仅有700米,近乎首尾相连,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登高远眺,石楼湾的雄浑浩荡与优姿雅态尽收眼底,这湾,转拐得从容、自然、温婉,没有歪径岔路,没有旁枝斜叶,没有玄弄曲幽,真是一气呵成大方大气大度,极其雅美。

黄河向来以雄浑豪迈著称,如此婉约清秀之景在黄河流域实属罕见。谁能想到,这散发着幽幽古意的山林,纯丽宁静的黄河岸边,竟然孕育了毛主席笔下著名的《沁园春.雪》豪逸的诗境!1936年1月,毛泽东、彭德怀亲率东征大军,从瓦窑堡出发,途经延川,踏上东渡的征程。来到辛关渡口,恰逢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毛主席在渡河前登高远望,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尽展眼前。看着这一切,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就像火团一样,在毛主席的胸中燃烧起来,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孕育心中,必胜豪情与信念,赋就了冠绝千古的壮词。

山脚下的留村至今完好地保留着毛主席的路居地,路尽头有一棵茂密的大树,树下一个石头砌成的院门楼显出与周围土窑洞的不同,“留村货栈”的木版匾横在顶上,院里正对面的窑洞门口,挂着个大红的牌子,上书“毛主席《沁园春.雪》创作地”。屋子门口一盘陕北土炕,炕上一小桌一油灯,乍看犹如恍若隔世,炕后贴着一幅毛主席油灯下创作的大照片,对面墙上是毛体草书《沁园春.雪》。红军东征时的电报、中央文件、摄影图片在这里得到完整保存。当年毛主席下山进驻这座小院,在指挥东渡大军的作战间隙,写成了震惊中外的诗词名篇《沁园春·雪》。满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红军东征部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毛泽东在石楼亲自指挥取得了关上、蓬门战斗的大捷。国难正当头,东征到石楼,一曲沁园春,千古唱风流。《沁园春·雪》一词于1945年10月赴重庆谈判时公开发表,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首气壮山河的千古绝唱,被无数仁人志士竞相传诵,也激励无数风流人物前赴后继。

佳县古城 《东方红》唱出人民的心声

位置:陕西省榆林市佳县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东方红》作词:李有源 作曲:焕之

佳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最东边,始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一座距今已有920余年历史的石头城。佳县整个县城建在高耸的山顶上,几乎是垂直地鸟瞰黄河,俨然像是一座中世纪的城堡。1947年8月16日,毛泽东率中共机关从延安撤退后,率军转战陕北,定居佳县三个多月。先后在佳县的乌龙堡、曹庄、白龙庙、杨家园、梁家岔、朱官寨、张家崖窑、神泉堡等十六个地方留下了足迹。《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重要革命文献,前后发表于此。毛主席当年为佳县县委的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现在依然镌刻在县城的街头。旁边就是集市,每天依旧人来客往,是广大老百姓的活动场所。

毛主席题词

县城东北面的黄河崖畔上,突兀耸立着一尊四周如削的巨石。平坦的石顶上,盖有一座修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的小寺庙,远望宛若香炉,所以得名“香炉寺”。香炉寺面临黄河,有大小三院庙宇,当年毛主席在娘娘庙、空心寺仔细看了壁画、碑文之后,站在像舌头伸出一般的石嘴子上,深有感触地说:“自古说黄河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应该纠正。抗日战争中,黄河替我们挡住了帝国主义,只这一条,就应该减轻它的罪过。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利用黄河水浇地、发电,为人民造福。”这是多么远的眼光,多么宽的胸怀啊,敬爱的领袖披着满身征尘,还在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时候,就为人民勾画出了这样一幅壮丽的建设蓝图!

李有源故居

李有源故居

李有源画像

《东方红》这首家家喻户晓的歌曲,是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有谁知道,这老幼皆知的歌曲诞生在黄土高原的山坳里,作者就是佳县张家庄村农民歌手李有源。李有源故居的窑洞里,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的像,旁边紧挨着是一幅李有源的照片,一把破损的三弦靠墙立在那里,土炕上一个看起来似乎很有年代的油灯架放在方桌上。李有源出生贫寒,1942年春的一天早晨,李有源到县城去担粪,一路上他哼着“骑白马”的曲子,抬头看到红太阳从远处的山顶慢慢升起,又红又大,浑身被晒得暖暖的,就自言自语地念叨: “毛主席这么伟大,给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幸福,他不就是咱穷人的太阳、大救星吗?”当晚,他就唱出一首以民歌“骑白马”为曲调的“东方红”歌曲……1944年春,佳县移民队到延安开荒种地,东方红传到了延安,后来经文艺工作者加工整理,由作曲家贺绿汀和李焕之编了谱,就形成了后来的《东方红》。《东方红》永远没有休止符,正好比歌里唱的那样“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歌声中我们已走入最美好的新时代。

米脂窑洞 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位置: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

“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周恩来总理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以美女出名的米脂座落在黄河流域的无定河畔。杨家沟位于米脂县城南二十公里,到了村里,映入眼前的是一座五六米高的石砌高墙,并有一个城门洞。这是那个年代地主老财筑起的坚固城堡,名为扶风寨。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杨家沟,整整工作生活了四个月。直至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毛泽东主席一直居住在“新院”里最中间的教堂式窑洞里。在这里曾召开过著名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前委扩大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东渡黄河动员大会;在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式整军运动;在这里从事了重要的革命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40余篇光辉著作,为新中国的建立,制定了政治、军事、经济及土改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出了光明的道路。周恩来总理曾经风趣地说:“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8年的春节,这是杨家沟人民永远难忘的节日。正月初一这天中午,毛主席听见窑洞外响起一阵锣鼓声,放下笔走出去,嗬,村民们正扭起陕北的大秧歌来给主席拜年了。秧歌队在踩高跷、舞龙灯、跑旱船等绝活的引导下走进了“新院”。毛泽东情不自禁地和村民一起扭起了大秧歌,陕北的大秧歌步伐丰实,队形变化多端,一会儿变成一字长龙,一会儿又围成 “红日高照”,有 “龙摆阵”、“双出门”、“卷菜心”、“枣核开花”等上百个图案,毛主席、周总理和杨家沟村民直扭到冒出汗珠还意犹未尽。

在“扶风寨”最突出的位置建有一个瞭望台,这原本是马氏家族用于观察扶风寨安全情况的岗台。毛泽东主席来到杨家沟后,有时工作太累,就出来散散步,站在此台上观望星辰,杨家沟的老百姓经常远远的看到一个高大的身躯伫立在瞭望台上仰望天空。后来人们为怀念主席在杨家沟的这段日子,称之为“观星台”。 60多年过去了,古朴雄浑的“扶风寨”窑洞庄园依然保持着历史的沧桑,“观星台”上的五星红旗猎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峥嵘岁月里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中国革命在杨家沟抹下了重重一笔。杨家沟的曙光照亮了陕北的沟沟壑壑,照亮了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这里处处闪烁着世纪伟人的光辉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