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是云南省红河县迤萨的特产。不知缘于何年何月,哪朝哪代,但腊月扒米花的风俗至今依然十分盛行。
小时候,每到腊月,也就是春节临近前夕,母亲早早就准备了糯米、香油、芝麻等必备之物。
米花是这样做出来的
故乡盛产一种本土糯米,故乡人称香糯,颗粒又白又圆。香糯不仅吃起来又香又软又糯,而且芳香扑鼻,哪家蒸香糯,整条街道的人们都能闻到,不用人们宣传,就知道有人家在扒米花了。
扒米花要选择天晴的日子,因为扒好的米花需要太阳晒干。所以,在每年的腊月间,只要天气晴朗,扒米花的人家十分热闹,糯米的芳香溢满整座迤萨山城。
扒米花需要技术,但较为简单,一学即会。
在头一天晚上,家主妇们就要用冷水浸泡糯米,浸泡时间在6小时以上,然后用大簸箕把水控干后装入一个大木甑。
次日清晨,当暖洋洋的太阳照耀着故乡时,家家开始烧土灶蒸糯米饭,蒸到半熟时,要时不时往木甑里加点水,以便使糯米饭蒸得更粘、更香。蒸至四十分钟后,把糯米饭从木甑里倒入一个大铝盆里,然后拌入刮细的红糖和少量的生芝麻,拌匀后再装入木甑继续蒸上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扒米花了。
扒米花还要准备五六个大簸箕,因为簸箕是竹篾制品,具吸水份又不容易粘贴,又方便拿到房顶了晒干。同时,还要准备一把汤勺,一碗白酒。汤勺是方便把糯米饭从热气腾腾的木甑里一勺勺取出来,放在簸箕上,然后用筷子蘸点白酒慢慢扒成直径约10厘米厚度1厘米左右的圆形状,这就是故乡人扒米花的基本程序。因为糯米粘合,容易粘上筷子,蘸点白酒就可以解决粘筷子的问题。扒米花时,火候要小,要边蒸边扒,直到木甑里的糯米全部扒完为止。
米花扒好后,要及时晒干,一般需要连续晒两天,然后把晒干的米花用大瓦罐贮存,这样不会霉变。
又香又脆的米花
大年三十傍晚,家家炸米花。因为米花炸得多,同样需要大锅大土灶。炸米花需要有技巧,火候是关键,过度则容易焦糊,火候不到位则容易夹生。大年三十晚上炸制的米花同样用瓦罐贮存起来,这样可以随吃随取,一年四季保鲜。
由于故乡的米花食材地道,又是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又香又脆又酥,十分爽口。家里来客人时,热情好客的迤萨人便从瓦罐里取出米花招待客人。客人赞不绝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游客到迤萨,都被米花给吸引了,纷纷购买。他们说:“米花,从来没见过,也没有吃过,原来这么好吃。香、脆、甜,口感非常好。”许多游客返回时,都要买些米花带回去,说:“这样好吃的东西,要给家里人尝一尝。”
市场上出售的米花,如今天天可以买得到
由于米花俏销,涌现出一批生产米花、卖米花的商贩。她们一年四季都制作米花,卖米花。
如今,在云南红河县迤萨几个农贸市场,都有商贩摆摊出售米花。外地游客一来,争相购买,生意红火。
过去过年才能吃到的米花,如今天天可以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