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开学已有近一个月了,正当孩子们步入新学期,处在适应学习生活的开端时,疫情的波动突然打乱了很多孩子的节奏和步伐。为了维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学校纷纷就防御疫情采取了各类安全措施,比如定期核酸、科普防疫知识、短程网课降低传播风险等。
疫情发展牵动大家的心,那孩子们在其中是否也会受到影响呢?答案是肯定,近日就有家长带着尚在幼儿园读书的小宝贝来到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就诊,孩子的病情便是由疫情影响造成的。
4岁的贝贝(化名)在儿少心理科陈曦医师的诊室内一直不愿开口讲话,只是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衣角,躲在父母身后,好像想把自己藏起来,不论父母如何鼓励或者催促,她都不说话。
和贝贝父母沟通后陈曦医师了解到,原来这一轮疫情开始后,因为担心孩子不配合防疫措施,给孩子看了一些病毒感染的图片,还告诉孩子如果不戴口罩就会生病,就要被送去其他地方很久都看不到爸爸妈妈。一开始还好,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原本活泼的贝贝开始不愿出门,不愿和人说话,每天醒来都急着找妈妈,父母想尽办法都没能改善这一情况,反而越是强行要求,孩子情绪越激动。
陈曦医师初步诊断孩子为应激障碍,这是指由于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给人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考虑到贝贝还在幼儿期,认知功能、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医生决定为贝贝开展游戏治疗。
刚进入游戏室,贝贝依然显得紧张,但随着治疗的进行,贝贝逐渐放松下来,通过绘画游戏,治疗师了解到,贝贝不开口是因为担心病毒随着空气跑进自己嘴里,在贝贝的画纸上,黑色的小病毒把一个小女孩填满,小女孩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找到诱因后,治疗师通过绘画故事书里的小游戏帮孩子慢慢建立起安全感,当治疗开展到后期时,贝贝变得放松开朗,她告诉父母自己可以打败那些病菌,快乐地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
近期一些地区集中出现的疫情再次将大家的视线聚焦到防疫上,而对于儿童青少年,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尚不成熟,会引发一些心理应激方面的问题,那我们该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陈曦医师分享以下几点健康小贴士:
一、保持积极的心理认知。当风险事件可能危害到孩子的正常生活时,容易让他们的思维往负面方向倾斜,消极观念和不良体验的累积最终可能引发孩子情绪上的波动和失控,积极的认知能帮助孩子们平衡心态,缓解紧张,正确认识事态发展,调动正性情绪;
二、进行有效的状态调控。有积极认知做基础后,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方式调整心理状态,比如养成健康的生活节奏、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适量运动等等,帮助孩子身心放松与调整,同时也可以充实孩子日常生活,提升心理免疫力;
三、及时提供社会支持。当社会性风险事件来临,孩子身处其中难免受到波及,他们不能正确恰当地应对,难以独自调节情绪,需要得到来自家长与学校的帮助,在特殊时期,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必要时可以求助专科医院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
潇湘晨报记者夏盛 通讯员范芳秀 邓叶刘禹辰
来源: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