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苑苏文 实习生/余皓晴


3月24日下午5时,MU5735航班坠毁近74小时之际,“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行第四场新闻发布会。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在会上披露,飞机大部分残骸集中在主要撞击点周围半径30米左右的核心区域,深度从地表向下延伸,最深处大约20米左右。已经找到的主要残骸包括:发动机部叶片及涡轮残件、发动机吊架残件、左右侧水平尾翼残件、副翼自动驾驶作动器以及带有部分翼梢小翼的机翼残件。还发现了驾驶舱内的机组逃生绳和机组手册残片以及部分机组证件。


(核心区水坑挖出飞机残骸大部件。图片来源:新华视频截屏)


失事客机上共有旅客和机组人员132名,截至目前未发现机上幸存人员。发布会上还介绍,截至3月24日15时30分,共搜寻到遇难者遗物21件、飞机残骸183份和部分遇难者遗体残骸。残骸碎片的分布深且广,搜寻起来并不容易。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介绍,搜救人员在梧州市藤县藤州镇四旺村鸦塘组一农田发现一个疑似飞机残骸碎片,长度约1.3米,最宽约10厘米,离事故核心现场约有十多公里。“根据今天调派的力量和布置的作业时长,预计今天的搜寻范围会比昨天扩大1.5倍。”


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武警广西总队、梧州军分区、公安机关共组织调集1618人开展搜寻救援工作,搜救人员携带安全绳索、生命探测仪、金属探测仪等器材在事故核心区域东面向外扩大搜寻范围,并沿飞机航线组织发动梧州市沿途内4个乡镇专职消防队、103名村屯消防网格员和速报员,对17个乡镇范围内的266个村屯、735人进一步现场排查和电话询问。


在搜救人员的努力下,3月23日下午,一部“黑匣子”被发现。飞机上一般设置两部“黑匣子”,分别为驾驶舱语音记录仪和飞行数据记录仪。朱涛表示,在开展此次搜寻之前,已向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以及消防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介绍飞机主要部件,特别是飞行记录器,也就是“黑匣子”的外观和颜色特征。3月23日下午,有武警战士先发现了疑似飞行物件,经辨认属于飞行记录器的一部分,并经译码工程师共同判定为两部飞行记录器中的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两部飞行记录器都安装在飞机尾部。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的发现,增加了另一部飞行数据记录器被找到的可能,他们将继续加大搜寻力度,全力寻找第二部飞行记录器。


(正在加紧搜寻第二个黑匣子。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屏)


朱涛介绍,第一部黑匣子已送到北京的译码实验室,数据下载正在进行中,目前不能排除储存单元损坏的可能性。


在坠机事件发生初期,除了官方救援队的挺进,民间组织也参与到了搜救中。在坠机核心现场附近的指挥部,民间救援组织爱新医疗紧急救援中心驻守至今,辅助官方搜救人员开展工作。


下面是爱新医疗紧急救援中心三支队长黎展良的讲述:


我们爱新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的发起,源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2015年9月,我们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我们的救援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防水工程的老板、游泳教练、歌手、医护和教师。大家从事救援工作,都是志愿行为,近十年的大型灾难现场,都有我们的身影。但是,如此大规模的空难还是我们第一次遇到。


3月21日下午,看到MU5735坠机的新闻后,我们就与应急管理部门联系,之后我们调配了20名队员,从南宁、桂林和北海分别出发,在半夜就全部抵达了。我和南宁队友在晚上10点30分左右出发,22日凌晨3点赶到莫埌村,这是我们第一批抵达的队员,我们开了7辆越野车、带了3架照明无人机,驻扎在莫埌中心小学的指挥部。


我们到来之前,中国移动和国家电网就已经到了。在21日晚上,山火扑灭之后,大规模搜索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是民警先下去,保存证据,民警的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作为民间救援队,我们主要对官方力量进行协助。刚到莫埌小学驻扎后,我们为移动公司提供帮助和搭建信号。


22日清晨6时,我们有六七名队员作为第一梯队,进入核心区工作,我们上去的时候,前线的指挥部差不多搭好了,我们主要做施工保障工作,比如搭建临时厕所、修台阶、架设照明无人机等设施。


核心区就是碎片最集中的地区,其他的都是碎片散落在山里面,散落的状况其实是看不见的,草都被飞机撞击带起来的泥盖住了。


(现场发现机翼等更多残骸。图片来源:新华视频截屏)


飞机掉下来的冲击太大了,砸了个大坑,泥散到山上面去。那个坑挺大的。坑里面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全是泥土,里面看不出来像是飞机扎进去过。坑里的土是黑的,黑土应该是当时下来有燃烧,森林消防有进来灭火的。燃烧多久我不清楚,我们到的时候火已经灭了。


遇到这种事情,心里还是有一些冲击。毕竟别人是在抖音上看到的,跟我们现场看到的毕竟不一样。救援人员身临其境,空气中的气味,应该是航空煤油的味道,挺重的。


特别是昨天晚上下了雨之后,那个味道还是很重。有航空煤油浮在水面上。我没有看到遗体,我们是不能进核心区的,核心区里面有消防、武警和民兵,他们在现场,后来民兵也撤出来了,只有武警和消防在。


22日下午,我们有一部分人已经撤下来了,只留几个队员在上面,当时我也下来了,主要是带队员休整,后面又扛着另外的设备,比如小无人机还有发电的装置上去。


从21日晚上开始,就有钩机在外面待命,22日下午,钩机开始挖路,我们的照明无人机派上了用场,我们一共带了三台,现场只需要使用一台,就足够给正在夜间修缮路面的钩机照明了。飞机坠落在一个山窝,上面完全没有电,等于是一个野山,需要临时架上电线照明,但救援不等人,这时候就需要用一些非常手段。


路是救援的生命线。钩机把爆炸坑的附近铲平,开了条新路。救援总指挥部建在坠机点旁边的山坡上,我们从上头看炸点的坑觉得是挺大的。


我们的无人机主要给钩机挖路的作业面照明,每台无人机有四排灯,能照亮一个小篮球场的范围,一台就可以保障挖路作业面的照明,而且无人机不需要电池,里面有发电机,只要有汽油就可以一直维持发电。不断地往里面加油就可以。


22日晚到23日清晨,核心区里面搜救和施工的队伍都很忙碌,钩机的噪音,机器烧燃油的气味很大。也不排除里面混杂了失事飞机的燃油味。和汽油柴油不一样,飞机的航空燃油燃点非常高。(注: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航空煤油为RP-3,其自燃温度超过 425℃,露天燃烧温度为260-315 ℃。)


3月23日白天休整,我们又加入了10名队员,一辆救护车从南宁开过来,在场的队员增加到了30位。可以说,救援的头三天,基本上是白天大范围拉网式搜寻,到了晚上我们提供灯光进行连夜作业。


3月23日下午,一个黑匣子找到了,消息立刻传遍山坡上和小学里的指挥部,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弄清事故原因的希望。这天晚上,路也修好了,大家松了口气,深夜的核心区也没有那么混乱了。电网架好了之后,现在我们开始撤无人机的设备,后续的现场救援我们主要交给官方。但我们依然会驻守在指挥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昨晚我们的救护车执行了搬运任务,把现场的一些物品从藤县运送到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