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失败,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成长

半月谈评论员 胡伟杰

2022年考研国家线于近日陆续公布,较之往年,分数线普遍大幅上调,部分学科上调超过10分,为近年来涨幅最大的一次。看到分数,许多考生叫苦不迭,网友直呼“史上最卷考研”。有些落榜者纷纷留言“毕生不会再参加考研”,表示对未来已丧失了信心。

还有人认为,考研正在走向“高考化”,“越来越卷”似乎不可避免,而在考研人数还未大幅增多的前几年,才是适合“上岸”的好时光。因此,“考得好不如生得早”成为一些人的怨天尤人之语。

然而,落榜是否注定一切?我们又应该秉持怎样的考研观?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去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增量为近年来最多。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持续扩大。2010-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从53.82万人增长到110.66万人。

可以看出,在疫情深刻影响世界的当下,就业难显得尤为突出,考研也成为许多人躲避就业压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方式。教育部、各大高校也积极回应学子们的考研热情,不断增加录取人数。然而,“僧多粥少”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许多人仍免不了落榜。

因此,正视大多数考生都无法“上岸”的现实,正确看待落榜,是许多考研学子必须提前做好的心理建设。

此外,考研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备选项,一个岔路口。即使此路不通,也并非无路可走,至少考生仍旧拥有高等教育的学历,经历过高考成功的考研学子们应有平常心。只要我们抬头看看周围就不难发现,中国社会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考研高考化”只是一种表象,社会上大量岗位、职业仍急需本专科学子们加盟,都不失为年轻人建功立业的好去处。

谚语云,青年时代的磨练比黄金还贵重。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更加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事实证明,那些无论考研成功与否,都能始终如一地对生活保持乐观,对工作学习保持积极进取态度的人,往往能在日后的生活里焕发出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忍耐力,最终获得生活的青睐。(完)